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縷紫煙品沉香,那縷香真是很神秘

一縷紫煙品沉香,那縷香真是很神秘

文/沈嘉祿

許多人知道日本有茶道、花道、書道,但可能不知道有香道。其實,這個所謂的香道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在明代以前,它被叫作香席,與掛畫、品茶、插花一起並列為義人墨客的「四般閑事」。如果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的話,也叫香學。今天在中國大陸沿海城市。品香、玩香、藏香悄悄地作為一種時尚享受已經流行開了,相繼開設的香道會所與香館也成了交流香學、品香藏香的俱樂部。

六年前我與有「香界教父」之譽的劉良佑先生結識,他是台灣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教授,彼時正應邀在上海博物館作研究工作,同時挖掘整理中國香文化,並沒帳授課進行推廣。有一天,我和二個朋友拜訪劉府,享受復原了的唐代士大夫雅緻生活。

劉教授的家靠近徐家匯,來自北方地區的古典傢具和日式「枯山水」風格園林構成了舒適愜意而不失時尚的居家空間。品了香茶,劉教授輕移四扇雕花門板,引我們進入香室。一張徽作白木束腰四仙桌上羅列著香具,品香爐均為現代仿製的官、汝、定、均,釉面溫潤如玉。還有同樣材質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由整塊純銀打造而成的七孔香插筒還是南宋的遺物,包漿幽亮,分別插著紫銅竹節款式的香匙、香災、押灰扇、探針、頂花、灰鏟、香帚。劉教授從一個瓶子里取出一段頂上棋楠示客,長約八寸樣子,木質密緻,皮色乳白帶黃,從外形看與一般的白木無異。然後他拿起一把大馬士革鋼刀,在香料上割了一片比指甲略大的木片,放進一具聞香爐內。

此前爐內已經鋪了用松針和宣紙煅成的灰,埋入一小塊點燃的木炭,劉教授挾了香料蓋在炭上面,再用灰押輕輕押出放射狀花紋的「小山」.操作時神情非常專註。此時,事客已按禮儀坐定,我年少,居未座。品香爐的傳遞是這樣的,主人用左手傳至主客的右手,客人右手接過來,聞香三次之後再用左手傳於下一位的右手,一種古意盎然的儀式感讓我興奮不已,同時正襟危坐。

當這隻仿官窯品香爐傳到我面前時,我的手在微微顫抖。按照劉教授的垂範,我右手緊緊握住香爐的頸,左手虛握成蒙古包狀,蓋住香爐口大半,移至鼻下,深深吸入,一股幽然的檀香味迅速滲入體內又從腦頂逸出。第二次、第三次……閉目凝神,臉向左側,再將鼻腔內已混濁的餘氣排出。「體會,再會。」我瞥了一眼左側的劉教授,上布滿了期待和鼓勵。其實不用他暗示,我的記憶在剎那間蘇醒了,我彷彿身附羽翼,騰空而起,翩然穿過經幡飛轉的雪域高原,置身於大昭寺香煙繚繞的經堂。

「再過一會,你又會聞到另一種香味。香道的神奇就在於在半小時內,你能體會到不同的氣息。」劉教授如是說,品香爐按順時鐘方向開始新一輪的傳遞。

一爐香聞畢後,換上另一種香,繼續我們美妙的香氣之旅。但要我具體形容那種氣息,還比較茫然。按照日本香道的規矩,在聞香的過程中,要即時在狹長的香箋上寫下心得。由於香道的氣息捉摸不定,一開始是借用西湖十景來比喻,後來才用偈句來表達。如何做到準確而又富有詩意,就需要靈敏的感官和豐富的想像力,還有詩性的表達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國香沉香 的精彩文章:

幽香充靜室,自在滿心扉

TAG:深圳國香沉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