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位於異國他鄉的華人墓園,墓碑還刻著中國年號

位於異國他鄉的華人墓園,墓碑還刻著中國年號

明清時期,遠在海外的中華遊子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葉落歸根。但封建統治者們實行閉關鎖國的國策,讓這個小小的心愿化為了泡影。明朝建國後,政府開始實行海禁政策,朱元璋甚至親自下旨,片板不得下海,在這項政策的嚴格管控下,東南沿海大量港口紛紛衰落。

港口衰落,對外貿易也陷入了停滯,人們失去生活來源,只能被束縛在土地上,靠著種田維持日常的生活。然而東南一帶人口稠密,土地多為丘陵,人地矛盾非常突出,這就迫使百姓們只能尋找新的出路。明成祖朱棣繼位後,海禁政策趨於放緩,特別是鄭和下西洋之後,大量百姓藉助鄭和的影響,走出了祖國。

鄭和下西洋的活動持續了將盡三十年,在這段時期內,大量中國百姓到了東南亞一帶討生活。其中以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最多。當時的東南亞氣候溫和,地廣人稀,非常適合謀生,但隨著鄭和下西洋活動的結束,明朝開放的大門又再次關閉了,由於是倭寇的不斷入侵,明朝對海洋的管理也越來越嚴格,封閉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朱元璋時期。

統治者擔心百姓和倭寇勾連,嚴禁任何人出海,只要出海即視為對朝廷的背叛。這樣一來,國內的百姓出不去,已經出去的,也回不來了。身處南洋的華人,只能在當地開闢墓地,安葬無法回國的先人。其中馬來西亞就有一座較大的華人墓園,這座墓園因位於三保山,也叫做三保山墓園。

三保山又叫中國山或中國之丘,因三保太監鄭和而得名,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曾駐紮於此,經常在山上散布,人們便用三保命名了這座山。三保山上有著很多中國式的建築,比如山下的三保廟,就是為了紀念鄭和而建,廟內至今還供奉著鄭和的塑像。三保山的西南部有一個佛寺,叫做三保寺,寺廟旁邊還有一口三保井,相傳為鄭和親手所鑿。

正因為如此多的中國痕迹,明朝時期下南洋的人們,便選擇了這裡作為百年後的安身之所,因為葬在這裡,就像是葬在祖國。這座墓園共佔地二十五公頃,有著一萬兩千多個墳墓,大多安葬於明朝時期,很多墓碑上都刻著,皇明嘉靖某年某月,皇明萬曆某年某月等等字樣。他們身處異國他鄉,仍在使用明朝年號,這就表示他們還將自己看做是大明的臣民。雖未葉落歸根,但仍心懷祖國,這實在令人感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的皇帝比之明朝更為勤政,只因這三個重要原因
明朝水師如此厲害,為何到了晚清就痿了?晚清沒繼承明朝技術?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