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北京到南京,一本書都不能丟

從北京到南京,一本書都不能丟

原標題:從北京到南京,一本書都不能丟

讀書擷英

海鹽縣城東臨杭州灣,具有1200多年歷史,物阜民豐。在這個古城裡,生活著尚胥里朱氏家族,這支海鹽的名門望族人才輩出:我國第一部陶瓷史《陶說》的作者朱琰,文史大家朱希祖,財政專家、文物保護專家朱偰等,均出自朱氏望族。20世紀30年代,朱希祖和兒子朱偰,同在中央大學執教,一個是史學系主任,一個是經濟系主任。海鹽朱氏父子,堪稱學界佳話。

史學大家朱希祖,與魯迅、錢玄同等人同受業於章太炎之門。民國初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朱希祖任史學系主任,他既是民國著名的史學家,也是大藏書家。

朱希祖開始藏書,大約開始於留學日本時期。當時章太炎鼓吹革命,倡導反清,熱衷於收集並翻印明末抗清志士的文集。朱希祖受其影響,「始留意於晚明史籍」,並以南明史為研究方向。朱希祖在這時開始購書,幾十年日積月累,涓涓細流匯聚成書的海洋。

朱希祖到北京執教後,更是南北奔走,東西驅馳,節衣縮食,以求善本。朱氏在北京時留有長須,綽號「朱鬍子」。周作人在《知堂回想錄》中說:「尤其是在舊書業的人們中間,提起『朱鬍子』(朱希祖的綽號)來,幾乎無人不知,而且有點敬遠的神氣。因為朱君多收藏古書,對於此道很是精明,聽見人說珍本舊鈔,便揎袖攘臂,連說『吾要』,連書業專門的人也有時弄不過他,所以朋友們有時也叫他作『吾要』,這是浙西方言,裡邊也含有幽默的意思。」

1921年7月13日,吳虞和馬裕藻訪朱希祖,看朱希祖的藏書。吳虞看的朱希祖所藏抄本刻本,殊不易得,自然價值不菲,「據云《士禮居叢書》原本,文奎堂以八百元購之」。看過藏書(其中有高士奇校順治三年刻本《清律》),參觀朱希祖的住宅,日記中寫道:「逖先所居宅,前年始買,去銀二千二百元,有房廿余間,皆極好。」吳虞的日記,透露出民國初年北大教授的經濟狀況。

不過,朱希祖孫子朱元曙補充說:「先生一教授耳,哪來巨金,又何能『悉付以現』?我手頭有一份希祖先生附在日記里的賬單:1929年2月4日,本日先生連薪金加稿費共收入458.8元,支付31家書店欠債527.25元。2月9日日記寫道:『(今日)陰曆除夕,上午8時起,各書店前來索書債,約20餘家,一一付給。』在他日記里也常有『書價太巨,未購』的記載。」

大凡藏書家都有自己的書房或藏書樓。朱希祖的書房名為「酈亭」。為何叫這樣一個名字,有一段學林掌故。1924年,朱希祖購得一部明抄本酈道元《水經注》,此書後經王國維鑒定,認為系自宋本抄出,而宋本現存已殘缺不全,故王氏「不得不推此本為第一(水經注諸版本)矣」。章太炎、王國維二先生先後為此書作跋,許壽裳、汪東二先生為此書題籤,後來胡適之先生也為此書寫了考證文章。朱希祖視此書為自己藏書中的珍品,以「酈亭」二字名其書房,章太炎為其題寫「酈亭」。朱希祖的詩集出版時名為《酈亭詩稿》。

頻繁出入書肆(隆福寺、報國寺、琉璃廠舊書肆雲集),不斷搜尋冷攤(東安市場和西單商場書攤眾多),如此「吾要」之下,至1937年,朱希祖的個人藏書已達到驚人的25萬餘冊,相當於一個小型圖書館了,而其中抄本、稿本和古本方誌、筆記、雜著等珍本善本多達700餘種。其中不乏善本,如《山書》《鴨江行部志》、宋版《周禮》明抄宋本《水經注》等,均為海內孤本。據《酈亭藏書目錄》統計,朱希祖的藏書分經、史、子、集和海鹽地方史志五個部分,史部書籍最多,約2000餘種,並多有藏書題跋,朱希祖素有「讀書藏書家」之稱。

1934年2月,朱希祖應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之聘,來南京就任史學系主任,「酈亭」的760多包善本,輾轉運到南京的住宅。在內憂外患的年代,戰爭的陰影,始終籠罩在朱希祖那一代學人的頭上。自從1935年開始,朱希祖為他的藏書免遭兵燹而憂心奔走,尋覓安穩的、理想的藏書之所。

1937年,朱希祖因戰事日迫,匆忙中只來得及裝運60大箱善本和方誌圖書,由10輛卡車運送到安徽宣城,暫存車站庫房。從朱元曙《酈亭藏書的艱辛與悲涼》一文可知,朱希祖為藏書東奔西走的情形:「9月16日開始運書至徽州,暫存徽州師範學校。19日,先生返回南京處理事務,途中遭遇轟炸。20日,連夜抵宣城,督運書籍。10月2日,運書完畢,先生返回徽州。時上海戰事,日趨危急,敵機四處轟炸,先生恐徽州亦被波及,乃決計遷屯溪,並由水路運書前往,存三門呈洪宅。後,先生又覺不妥,乃於18日至隆阜,與學生戴伯瑚商議,最後決定將書藏於戴震藏書樓,托戴伯瑚保管。」戴伯瑚系清代思想家戴震的後人。至此,朱希祖和夫人張維看著最後一包書籍安放在戴震藏書樓,懸著的心終於安靜下來。從朱元曙的記錄來看,我們彷彿看到朱希祖先生,冒著敵寇的飛機轟炸,風塵僕僕地穿行於皖南山區,憂心如焚地看護在路上的書籍,多次轉移,直到認為絕對安全為止。朱希祖的奔波和操勞,無疑是為國家保存了一脈書香,使得藏書免遭書厄。 劉宜慶

(摘編自劉宜慶著、江蘇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百年風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五一想好去哪了嗎?看看南京三日游攻略!
【珠城故事】蚌埠流傳的這些民俗美食故事,你都知道嗎?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