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要學會的不僅是長大,還有如何復歸嬰兒(下)

人要學會的不僅是長大,還有如何復歸嬰兒(下)

文/李遠國 李黎鶴

嬰兒不僅僅是生命力充沛的體現,而且也象徵著天性純真、與道暗合的狀態,也是道教信眾們所追求的目標。

【明】乾坤圖(北京白雲觀藏)

1

嬰兒是天性純真的象徵

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唐成玄英疏:「嬰兒,喻無分別智也。言人常能守靜,則其德不散,故能復其本性,歸無分別智。」

所謂「無分別智」,即是未識善惡,不柒是非,和氣常全,泊然凝靜。如同《呂氏春秋·具備》所言:「三月嬰兒,軒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鉞在後,弗知惡也。」寫的就是這種境界。

當然,嬰兒不是絕對無動於衷,「慈母之愛諭焉」,這就是「誠」,所以嬰兒「誠有誠乃合於情,精有精乃通於天」,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慈母之愛諭焉(資料圖)

對此,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指出:「老子讚美嬰兒,是因為在他看來嬰兒具有純真自然的天性,沒有利害得失計較打算,最符合於道德的理想。而這種如嬰兒般的純真自然,也正是滌除玄覽所需要達到的精神狀態。

他們還例舉了一些中外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如李贄、袁宏道、王國維和席勒都讚揚過「稚子的天真」、「兒童的理解」,所謂「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以,老子所謂「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的說法是包含有深刻的真理的。」

在道家看來,赤子這種純真自然的天性,最能夠契合天地之道。嚴君平說:「夫赤子之為物也,知而未發,通而未達,能而未動,巧而居拙,生而若死,新而若弊,為於不為,與道周密」,無心無意,無為無事,視死生為一體,視苦樂為一同,「故能被道含德,與天地同」。

【明】老君傳道圖

剛出生的嬰兒雖然已與母體脫離,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獨立。他的任何活動都是無目的、無意識的,因此在嬰兒的意識中沒有物我的界限。

其早期的活動表現了主體與客體的同一,他所感知的既不是具有意識的自我,也不是獨立於自我的客體,而是主客體未分的混沌狀態,而這種狀態正是大道和合的顯現。

換而言之,道家之所以推崇嬰兒,是因為他保持了「和」的境界。而這種至善盡美的和,正是大道的常態,永恆不變的本體。

北宋呂惠卿說:「故致道之極,則至於復命,復命曰常。含德之厚,則至於知和,知和亦曰常。則道德雖有間,及其會於常則同也,知常則常因其自然而不益生。

含德之厚,則至於知和,知和亦曰常(資料圖)

江征疏:「和者,大同於物。關尹論至人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憒,曰是純氣之守也。能守其氣,使之純粹而不雜,則溫溫乎,其和可知矣。惟其和之至,故能游乎萬物之所終始,通乎物之所造,所謂制命在內,形化而性不亡者是也。

制命在內,則造化自我,亘古今而常存,形化而性不亡,則一性常存,更萬形而不易,以挈天地,以襲氣母,得不謂之常乎!」

與道同體的嬰兒,之所以成為象徵道全德備的至人,是因為他能諸塵不染,天真純樸。《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經》卷二曰:「一切凡夫,身心相隨。真仙不爾,為化眾生;惟現小身,心亦不小。何以故?是我弟子,所有心性,常廣弘大;雖現大身,心亦隨大。云何大身?身滿世界;云何小心?行嬰兒行,雖終日號而不嗄也。何以故?

以是因緣,心不隨身,真人童子已於色欲,遠離諸塵,雖住魔城,而心不動,以不動故,當知真仙身心自在」,從而「離諸我相、人相、依相、作相、念相、因相、果相」。

2

嬰兒是神聖圓滿的結果

從修真體道的過程,到登臨聖境的證驗,赤子、嬰兒是其性命圓滿的象徵。

在道教的內丹修鍊術中,從築基煉己,經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等三個階段,終至煉虛合道的成仙境界,其中「嬰兒現形」是最重要的一種證驗。

【明】八卦相生圖(資料圖)

宋張伯端《悟真篇》曰:「戊已自歸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是知太一含真氣,十月胎圓入聖基。」翁葆光註:「嬰兒者,即丹也。丹是一,一是真一之氣,天地之母氣也。巳之真氣,天地之子氣也。以母氣咽歸五內,以伏子氣,猶貓伏鼠而不走也。

子母之氣,相戀於胞胎之中,結成嬰兒之一,故曰太一含真氣。言含真一之氣,如人懷胎十月,滿足然後降生聖胎,亦如之十月功圓,自然神聖,故曰十月胎圓入聖基。

這裡所謂的「三家相見」,即精氣神合一,胎圓丹成。《性命圭旨·元集》有「三家相見圖」,其詩曰:「身、心、意,是誰分作三家?精、氣、神,由我合成一個。大道玄微見此圖,分明有象不模糊。先將一二為之用,三四中當共一都。不用五金並八石,只求三品共一室。煉成一顆如意珠,軟似兜羅紅似火。」

【明】《三寶成丹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肝青為父,肺白為母,心赤為女,脾黃為祖,腎黑為子,子五行始,三物一定,都歸戊己。」

「身心意謂之三家,三家相見者,胎圓也。精氣神謂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攝三歸一,在乎虛靜。虛其心則神與性合,靜其身則精與情寂,意大定則三元混一。情合性謂之金木並,精合神謂之水火交,意大定謂之五行全。」

「然而精化為炁者,由身之不動也;炁化為神者,由心之不動也;神化為虛者,由意之不動也。心若不動,則東三南二同成五也。身若不動,則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意若不動,則戊巳還從生數五也。身心意合,則三家相見結嬰兒也。」

嬰兒即成,再經十月溫養,即脫胎現形。《性命圭旨·利集》有「嬰兒現形圖」,其詩曰:「此時丹熟,更須慈母惜嬰兒;他日雲飛,方見真人朝上帝。」

【明】《養胎仙守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該文指出:「前面火候已足,聖胎已圓,若果之必熟,兒之必生,彌歷十月,脫出其胞。釋氏以此謂之法身,又曰實相;玄門以此謂之赤子,又曰嬰兒。嬰兒當移胎換鼎之時,躍然而出,潛居氣穴之間,又重開一混沌也。」

「蓋此穴原是神仙長胎生息之鄉,赤子安身立命之處。因是熟境,順路而歸,嬰兒既宴坐靜室,安處道場,須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則藉坤母黃芽以育之,繼則聚天地生意以哺之。」

「此感彼應,發邇見遠,其中自呼自吸,自闔自開,自動自靜,自由自在,如神仙逍遙於無何鄉,似如來禪定於寂滅海。既到此大安樂處,仍須密守關元,無令外緣六塵、魔賊所侵,內結煩惱,奸臣所亂。」

「若坐若卧,常施瑩凈之功;時止時行,廣運修持之力。遂得六門不漏,一道常通,真體如如,永固丹基者矣。日夕如此衛護,如此保顧,如龍養珠,如母育子,不可頃刻暫忘,剎那失照。鍾離翁曰:孩兒幼小未成人,須藉坤娘養育恩……」

【明】超凡入聖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劉海蟾曰:卦行火候周天畢,孕個嬰兒鎮下田。霹靂一聲從地起,千戶擘開光萬里。翻身撞出太玄關,這回方是真仙子。」在這裡,嬰兒成為道果圓滿的一種象徵。

其後,將嬰兒由下丹田移居上丹田,於煉神還虛之中,「陽神出殼」,脫離苦海。《性命圭旨·貞集》曰:「陳泥丸云: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脈已息氣歸根。有個嬰兒在丹田,與我形貌亦如然。嬰兒既長,穴不能居,自然裂竅而出,貫頂而升,此之謂出離苦海,而超彼岸也。」從此陽神超脫,形神俱妙,分化無窮的境界。

《性命圭旨·貞集》指出:「若雙修性命者,所出乃陽神也。陽神則有影有形,世所謂天仙是也。故曰道本無相,仙貴有形。然而出神太早,丹經之所深訶。既得其母,當返其胎,常留神於天谷,復歸如嬰兒,不識不知,唯深唯寂。」

【明】兒孫爭鬧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陽光無漏,則愈擴愈大,彌遠彌光,自然變化生神,生之再生,則生之而無盡;化之又化,則化之而無窮;子又生孫,百千萬億。張紫陽曰:『一載生個兒,個個會騎鶴。』

陳泥丸曰:『一載胎生一個兒,子又孫兮孫又枝。』白玉蟾曰:『一體遍多,猶朗月而影分千水;多身入一,若明鏡而光寓萬形。』仙家謂之分身,佛氏謂之化身。」

(編輯:柯恩)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一直損到無為處,此學才能入道門
道教為何重視及研究天文學?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