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唐代著名道醫及其貢獻主要有哪些?

唐代著名道醫及其貢獻主要有哪些?

文/李信軍

據《古今圖書集成》之《醫部·醫術名流列傳》記載,唐朝著名道醫有孫思邈、曹元、韋慈藏、孟詵、日華子、元(玄)珠先生、王冰、沈應善、紫極宮道士、陳寨、王彥伯等人。

唐朝是道教歷史上發展的鼎盛時期,道教的鼎盛體現了華夏古文化、古文明的延續和發展,更是體現了大唐政權對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視和繼承。

在醫學貢獻方面,唐代道醫不僅在傳統醫學基礎理論的研究與整理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有的還直接參与了政府組織的本草學著作的編修工作。

李淳風(資料圖)

其中道教著名學者李淳風就參加了我國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的編修和校對等工作。

《新修本草》是我國醫藥學史上一部重要的本草學著作,它不僅是我國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藥學典籍,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比歐洲著名的紐倫堡藥典早了八百年。《新修本草》總共五十四卷,包括正經二十卷、葯圖二十五卷、圖卷七卷,加上目錄二卷,共載藥物844種,比南北朝時期著名道醫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多了114種。

唐代道醫在中醫脈學上也有建樹,其中以著名道教學者,齋醮科儀集大成者的杜光庭為最,他不但精通教義、科儀,而且還擅長醫學,其醫學著作《玉函經》,被後世醫家視為瑰寶。

《玉函經》共分為三卷,是一部專論脈學的醫書,該書對脈理玄微有獨到的闡述。清代著名醫學家程林曾高度評價:「當與葛稚川(葛洪)、陶隱居(陶弘景)、孫真人(孫思邈)並駕。」

杜光庭(資料圖)

在外科(理傷正骨)治療方面,唐代道醫也作出了積極貢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藺道人。藺道人,唐會昌年間長安人。曾長期隱居於江西宜春一帶,擅長外科,精於醫道,常行醫濟世,遠離仕宦。

其著有《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方》一書,該書內容是總結傷科臨床經驗的理傷正骨專著,載有極為豐富的正骨經驗及治療方法,被後世醫家視為中國傳統醫學史上最早最詳盡的外科寶典。

提到唐代道教醫學,大有成就、貢獻尤巨者,無疑當屬「藥王」孫思邈。據《舊唐書·孫思邈傳》記載:「擅長陰陽、推步、通百家之學,崇尚老莊,精於醫道及煉丹之術。」自注《老子》、《莊子》等書,並說他「不慕榮華,而隱於終南、太白等山林」。

孫思邈(資料圖)

孫思邈一生精研醫道,廣泛搜集民間驗方、秘方,總結臨床經驗和唐以前的醫學經典術論。著有《備急千金方》三十卷和《千金翼方》三十卷,以及《神枕方》一卷、《醫家要妙》五卷、《千金髓方》二十卷等。

他編著的《千金要方》一書分三十卷,計232門,合論5300首,內容包括傳統醫學的內、外、婦、兒、五官各科及解毒、急救、食治、養性(涉及到居住宜忌法、按摩法、調氣法、服食法、房中補益等道教醫學及養生)、脈學、針灸等內容,被譽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

《千金翼方》是孫思邈晚年的著作,作為對《千金要方》的補充,內容涉及本草及臨床方法,尤以本草、傷寒、中風、雜病、癰疽等論述最富特色。

《歷代名醫圖贊》說他:「唐孫真人,方葯絕倫,扶危拯弱,應效如神。」

(編輯:景卿)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之苦覓道友尋不得
豆腐是怎樣被發明的?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