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位22年併購投資老兵的忠告:這件事,在中國千萬別做

一位22年併購投資老兵的忠告:這件事,在中國千萬別做

島 君 說

併購潮下,企業家究竟要怎麼行動?

3月30日,企投會導師俞鐵成(中國資深併購重組專家,凱石投資合伙人)帶來《中國企業併購實戰》,用案例生動解析了企業併購中的關鍵流程與操作方法。

有22年併購實戰經驗的俞鐵成認為,併購的精髓不是冰冷的土地、機器、廠房和設備的結合,而是一群人和另外一群人的結合,要把對方最有價值的一群人給留住。

課程現場,俞鐵成通過案例、方法論等多種形式為學員們呈現了併購全流程細節,為學員們掃清了收購當中面臨的巨大收購陷阱。

「有的時候併購就是一張紙,捅破了就可以了,沒有那麼複雜的。」

正和島作為企投會指定合作夥伴,經主辦方和講者授權發布。

作 者:俞鐵成

編 輯:程靈素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今天的中國已經到了遲早有一天和併購發生聯繫的時段,如果你從來沒有做過併購,這條路上一路是坎坷。我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講,很多都是細節,併購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全流程細節的過程。

從2013年開始,中國誕生了一波改革開放30年以來最大的併購浪潮,2015年到了頂點。2016年數量上稍微下滑,但交易的金額仍然上升,達3690億美金。2017年開始緩慢下來了,過去一年我們的一些併購大顎相繼出事。這股併購浪潮仍然在洶湧澎湃之中,很多人預言,2018年仍然會是中國收購兼并行業非常波瀾壯闊的一年,各位要做好心理準備。

關於併購,我有幾點建議,未來也許可以幫你避免幾千萬甚至幾個億損失,一點不誇張:

併購上馬不能太快

每一次收購一定要想好「我看中的是什麼」,對方的土地、專利、市場營銷渠道、原材料供應基地,還是一個團隊。

舉個例子,我和一個客戶聊天,他是電力配套行業的工程企業,剛剛收購了一家深圳企業,看中的是這個企業來自於清華、北大、復旦一批高校高材生組成的研發隊伍。他說,我不可能把這20人的團隊全部移到浙江小縣城來,雖然我在產業規模上是行業老大,但是技術上現有研發團隊和這個公司比還有差距。

民營企業出事情,就是併購上馬太快,沒想明白。

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上市之後提升市值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併購,要麼有人來舉牌收購你,這種情況下看好幾個人搶一家公司的股票,萬科當時保利一搶後面還有其他人加入,股票就上去了。

還有上市公司收購熱門題材股,股票熱門題材換的很快,三年之前滿大街都是VR虛擬現實,後來變成華強北就毀掉了,200元買一個眼鏡就是虛擬現實,其實不是這樣的。

後來風投逐步在換,量子通信去年很火,兩年時間突然全中國人民都在討論區塊鏈,網上一個區塊鏈的群,中國有2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進軍區塊鏈產業,然後股票當天拉了漲停板,這就是當今浮躁的上市公司。

你也不能說他錯,上市公司老闆直覺還是很敏銳,知道什麼是熱點。

巴菲特的5條併購秘訣

一知名海外商業諮詢公司曾給很多老闆發了一個調查問卷:你們覺得企業成敗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目標公司定價、併購談判、併購融資還是解決文化差異?統計反饋最高的是確定收購對象,排在第二位的是解決文化差異。

確定收購對象是併購戰略的問題,解決文化差異是併購成功的問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幾個不重要,恰恰相反,在中國我們看到很多企業收購戰略很對,但是買的時候價格沒有控制住,到收購完了以後怎麼努力也沒有辦法把收購成本彌補過來。

沒有專業的併購人才,也沒有請好的併購顧問,也不行。

在中國,很多老闆在併購當中倒在了併購融資這條路上。17年之前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是新疆德隆集團,他們也是一幫理想主義,從大西北殺到上海,總部放到上海。十幾年之前他們可以花1億諮詢費把全球最頂尖的諮詢公司請一遍,為他收購整合的工程機械、蕃茄醬、水泥等等行業,做了非常細緻的併購戰略諮詢報告。

我看過一篇很震驚,就像解放軍打仗一樣,比如水泥行業,把中國水泥行業分析得非常透徹,然後說他們應該先從華北打起,但是他們沒有告訴德隆收購的企業從哪裡來。

他們諮詢報告看得熱血沸騰,召集兄弟們干,利用旗下的3家上市公司和20多家小公司在民間集資,年息16%。可能就是這平均16%的借款成本把它壓塌了,他借的錢都是一年一還的。

但併購是一個長線,至少需要3-5年才可能把本拿回來。出現了短錢長投資金錯配。當年沒有PE這個行業,如果有的話可以每一個行業組建幾十個併購基金,把老百姓的錢拉入併購基金裡面。現在想想,德隆還是挺可惜的。

最近我也看了一篇文章,中國的併購大亨們該向巴菲特學習的併購秘訣,我總結了幾條:

1.堅守收購標準。

巴菲特說,我不迷信協同效應,我收購這個公司首先就是把它當成一個獨立存在的公司。值不值得收購?這些公司需要盈利能力強、團隊優秀。

巴菲特現在凈資產3800億美金,去年一年凈利潤650億美金。總部只有26個人,全球377000人,26人管了37萬人。高盈利、優秀團隊、價格合適,好東西價格貴了也不行。

2.眾人瘋狂時我謹慎,眾人悲觀時我出擊。

3.保持充足現金,厭惡槓桿。

巴菲特拒絕惡意收購,這也是我長期以來的觀點。寶能集團花了400億不斷買股票,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並且比萬科原來的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持股15%比例足足高了10個百分點,結果呢?董事會裡面一個人都沒有派進去,引起全社會對野蠻資金的高度警惕,來收拾他們了。

4.拒絕競標式收購。

一家公司要賣,一堆中國企業家會搶。老外最喜歡乾的事情,直接找中國買家:我公司要賣了,我出1個億,然後跟別人說你出多少?他說我出2億。這就是老外最喜歡乾的事情。我們在加拿大曾經花了100多億美元買了一個油田,結果非常悲慘。

5.保持足夠耐心和冷靜。

為什麼巴菲特要待在一個只有30萬人口的小縣城?他的辦公室為啥只有16平方米?他住的房子是美國最普通的小別墅,為什麼?

他只有躲在這個安靜的地方,才能保持冷靜,遠離喧囂。

想去海外發展,這5個行業千萬別碰

相對來說,海外資產比較便宜。

在中國,上市公司的市值一般都是凈資產的3-5倍,有些甚至高達8倍,只有熊市的時候會出現鋼鐵股、銀行股破凈。

在美國至少有200家公司市值遠遠低於凈資產,按照凈資產打5折。所有老闆都想買資產,導致國內資產價格這幾年暴漲。國外隔著一個太平洋,跨國是一件很專業的事情,相對來說競爭沒有那麼激烈,國外是能夠抄底抄到好東西的。

最近十年,中國最成功的海外併購案例是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為什麼會成功呢?抄到底了。

大家想去海外發展,一定要看什麼是國家鼓勵的,這裡有幾個關鍵詞: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優勢產能、優勢裝備、國外稀缺資源,符合這些條件的會一路綠燈;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相關產業,需要謹慎考慮。

現在國家鼓勵實業到海外收購實業項目,真實交易,符合前面說的鼓勵的行業範疇,國家還是一律放綠燈的。

企業併購分為四種類型,兩條曲線。

第一,抵抗心理曲線。第二,風險曲線。

哪四種類型呢?

第一,救援式併購,抵抗風險最低,但是風險最高;

第二,合作式併購,兩個人談戀愛,你想賣我想買,情投意合,一拍即合;

第三,競爭式併購,一方想賣,幾方搶,在中國尋找潛在的買家,約定規定的時間出標書往前走;

第四,突襲式併購,這種併購員工抵抗情緒是最強的,失敗率也是最高的。我們一般不建議在中國干這件事。

為啥小米能成,樂視卻還在掙扎?

企業併購一般分為這樣一些流程,從前期準備到撮合交易到凈調到方案整合,每一塊下面分成五個小點。很多人問我哪個環節最重要,在我們眼裡,併購是全流程細節控制的事情,每做一步都是小心翼翼,一點馬虎不得。

很多人說,談判的時候出個場,剩下讓下面的人做,這個說法有問題。併購要麼你做領導全程參與,要麼放著讓下面人做。

在併購戰略思考框架方面,不能盲目併購,要堅持兩個方向:

1.圍繞主業,同行業上游和下游。

大家注意,看起來這是很簡單的邏輯,但這裡面都是有陷阱的,同行收購問題不大,關鍵是現金是往上游還是往下遊走。

比如,去年有一段時間董明珠舉牌上海的冰箱壓縮機公司,這家公司本來是可以供貨給所有下游廠家的,如果格力把壓縮機廠收購了,美的還會和他買這個壓縮機嗎?

這就是往上游收購面臨的問題,一旦收購了,可能原來的客戶全沒了,除非它是不可替代的。往下游也是一樣的,如果格力也做一個格力電子商城,那麼之前賣格力空調的蘇寧、京東就不幹了。

所以,一定要好好想清楚收購上游和下游公司,到底會不會影響被收購企業原來的競爭格局和採購趨勢。

2.拓展新業務,但不能盲目拓展。

小米是做手機起家的,但總不能一輩子做手機把,小米手機的供應商能不能組裝一個小米電視?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是米粉和銷售系統,能不能除了手機以外還有其他東西可以賣?生產手機的技術能不能再生產其他東西?最後才是天馬行空,和手機沒有關係的東西。

這就是小米的生態鏈,核心是小米電視、小米盒子,還有手環、凈化器、體重秤等等,它只做二股東不做大股東。當產品豐富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可以開小米之家,沒有哪一個業態的坪效能夠超過小米之家的。

樂視其實也有一張圖,但樂視的邏輯有問題,樂視做電視機、手機沒有問題,後來往汽車做就有問題了。賈躍亭說,手機、電視、汽車之間有什麼關聯度?有,中間都有一個屏幕,圍繞這個屏幕做樂視的生態系統。

這個邏輯看起來很好,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孫宏斌收購樂視也是一樣,我希望買融創房子的人,買樂視電視機,看樂視影業,但是當中缺乏足夠的內在邏輯。

去年融創中報新聞發布會,記者問孫宏斌對樂視怎麼看?他控制不住潸然淚下,那張圖打動了很多人,包括我。他花上百億接盤10多個萬達廣場沒有問題,為什麼接盤樂視?這就是併購戰略上出了大事,房地產企業核心要素是地段,萬達團隊全部撤掉,融創可以分分鐘接管。

但是樂視的核心不是地段,是文化企業,是人。隨著樂視危機不斷爆發,樂視核心高管全部流失的時候,你再花這些錢想救他,怎麼可能有好結果呢?公司變成了空殼。

併購的本質是什麼?不是冰冷的土地、機器、廠房的結合,而是一群人和另外一群人的結合。在大多數情況下把併購做好了,關鍵是怎麼樣把對方最有價值的那群人給留住,這是我22年併購投資非常重要的心得體會。

研發部門需要一個狗仔隊

怎樣尋找目標公司?如果是產業型收購,我們建議用企業內部資源;如果跨行業,則更多地依賴於外部資源。

比如公司高管,我們有一個建議,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可能就是你最好的談併購重組的對象。我們建議你在每年行業協會、行業展會的時候,利用那1、2天時間和他在一起,帶著半分酒意和他說,我們也是打打殺殺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兩家公司進行戰略性重組?你千萬不要說你被我收購怎麼樣?戰略性重組意味著你收購,他也可能他收購你,你參股他或者他參股你,也有可能共同組建一個合資公司。

再比如,公司營銷部門要和老闆報告,市場出現一個小公司產品價格比我們低20%,質量不比我們差,怎麼辦?我們能不能在產品性價比上打過這個對手?如果打不過,趁他小把他們收了。很多外資到中國來打不過中國公司企業,就用錢砸死你,把你品牌幹掉。

採購部門也是一樣,你要想辦法把上游核心原料控制住,收購下來。

研發部門都會研究技術,但是如果你們信得過我,你們研發部門多一個功能,找一個小夥子干一件事,狗仔隊研究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把主要幾個競爭對手列出來,研究他們公司的一舉一動,這個公司這個月申請了兩項專利,他們的財務總監跳槽了,這些信息都記錄下來,這叫企業競爭情況。

平時你不和他談併購重組,可能覺得這些事情沒有什麼作用,可是一旦當你要和他發生併購重組,你會發現這些情報信息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切記:避免過早讓高管知道併購信息

對上市公司股東的初步接觸要十分慎重,在座各位企業家想自己上市,還有很多行業可能你這個行業里佔了市場50、60%份額,凈利潤也就是四五千萬,天花板已經到了,這種情況下賣給上市公司是你最好的選擇,一談這個信息就構成內部交易信息,如果一擴散或者身邊人用這個信息買了股票賺了錢,就要被我們的《刑法》追究責任。沒收非法所得處於非法所得1—5倍罰款,判刑1—5年,情節嚴重的5—10倍罰款,判刑5—10年。

當股東和高管分離的情況下賣企業一定避免過早讓高管知道,賣企業是一個非常兇險的事情,如果高層知道中層知道,中層知道底層知道,信息擴散以後整個公司立馬人心惶惶,管理效率下降,最可怕的是你的競爭對手在市場上會擴散這個消息,會告訴你的客戶不要買這個企業的產品,買了以後售後服務得不到保證。更可怕的是直接挖你的核心技術高管人員。

在中國做一個企業平均要3-6個月時間,有些大案子拖一年也很正常。很多老闆沒有這個意識,大老闆到處喊我要賣公司,結果公司沒有賣掉,公司自己垮掉了。

人力資源部經理非常非常重要。

併購外核內核,構建一個打仗的團隊,公司誰管,並不是所有的併購都是董事長總裁挂帥,復星集團總資產已經到了6000億,郭廣昌讓下面每一個事業部老大負責,每一個案子都有一個項目經理,我們建議企業內部核心部門抽調核心人員,很多老闆說為什麼老闆要請公司內部人員參加,是你們和對方結婚,不是中介和對方結婚。

我們把結婚手續做完了以後就撤了,為了更好地讓這個婚姻美滿,必須讓公司核心人員過早地參與到談戀愛過程當中,併購就是雙方一群人和另外一群人談戀愛的過程。

企業的人力資源非常重要,絕不是發發工資、招聘個人那麼簡單。當你收購一家企業,兩個企業組織結構、薪酬體系、企業文化有重大差異的時候,你就要出亂子。企業併購關鍵是怎麼樣把對方最有價值的一群人留住,最核心的是靠面子、票子。這是人力資源的問題,你們要高度重視人力資源部經理,將來做併購這個崗位將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千萬不要

三個很窮的高管負責大案子

併購領導者需要的重要才能和品格,比如紮實的財務背景,有沒有一個基本才能,給你們一個企業甚至你們自己企業三年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能不能在一兩個小時內把企業的財務特點、財務風險分析得比較到位。現在併購是完全商業化的談判過程,大量談判的都是細節。你如果不懂這些基本數據你會聽得一頭霧水鬧笑話。

我們除了懂財務,還要熟悉產業。千萬不要讓三個很窮的高管負責一個很大的案子。

一個清華博士,年薪給他50萬,不足兩年一個房地產老闆收購一個項目,你老闆心理價位2個億,結果這個清華博士在上海找了一個上海女朋友,請你今年之內在中環買一套兩房兩廳的房子,博士一算根本不行。對方老闆發現,晚上偷偷和博士說我們合作一把,我給你證據證明這個項目現在值3個億,我們兩個談判,最後2.5億成交,成交以後我送你一套房子,你趕緊辭職去一個更大的房地產集團做副總裁。一套組合拳,這個博士肯定當場蒙過去,很多人抵抗不住誘惑,可能會做出讓他後悔一生的事情。

盡調環節不能犯這些錯誤

併購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叫盡調,我們中國企業家這個環節會犯很多錯誤。比如什麼時候做盡調,很多企業資金鏈產生危機,有企業家談併購,第二天迫不及待給老闆打電話,我們想能不能儘快開始做盡調。

盡調是對企業損害非常大的事情,如果作為賣方一定要和買家簽署一個併購意向協議,把估值多少、交易結構這些核心條款談清楚才允許進場做盡調。盡調相當於兩個人談戀愛,對方說你先讓我衣服脫了體檢一下。

最核心的企業價值肋骨一定不能脫掉。我有一次給中國新三板董事長講話,一個老闆站起來,說去年三家上市公司和我談併購,我沒有和他們簽署意向協議他們就做盡調了,然後找各種理由就把我甩掉了,我衣服脫了三次白脫了。

大家不要只注重調查公司的高管,公司的小人物也很重要。收購民營企業第一件事,搞清楚對方的真實目的,為什麼要賣。

國企要賣的原因就是三條,國退民進、國企改制、內外脫節。

一個民營企業家說別看我50歲,但是我一身職業病,整天睡不好覺。老婆移民到國外了,我也不想在國內了,就帶著老闆去盡調。盡調了以後還不錯,有一次去談收購,我們去機場,老闆派司機送我們去機場,路上我問了一個年輕人,你們老闆最近身體怎麼樣?司機說誰說我們老闆身體不好?平時踢球踢3個小時,一到車上就大睡。到了機場我和老闆說,這個交易必須立刻停下來,因為那個老闆在騙你。

所以,不要指望通過盡調找到所有的炸彈,你花一個月找不到的地雷炸彈,給你3個月時間也找不到。關於這些地雷炸彈要在併購協議裡面要專業的律師、投行把這些保護措施、保護條款在合同裡面體現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和島 的精彩文章:

特稿 永遠的李嘉誠
程維與王興,哪有刻骨的仇恨

TAG:正和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