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受過基礎教育的裁縫,卻讓全世界養成重要衛生習慣

沒受過基礎教育的裁縫,卻讓全世界養成重要衛生習慣

沒受過基礎教育的裁縫,卻讓全世界養成重要衛生習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艷

現代文明中,「不隨地吐痰」、「飯前便後要洗手」是基本衛生習慣,因為大家都知道,病原微生物無處不在。

可這一常識放在300多年前,卻是一項空白,不要說普通大眾,就是頂尖的科學機構——英國皇家學會對此也一無所知,學會第一次知道微生物,還要從一封信說起。

1673年的一天,英國皇家學會收到一封厚厚的來信。當科學家們打開信時,一看標題就樂了:《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干記錄》。這算什麼題目?冗長又沒技術含量,肯定是哪個蹩腳的幻想家的「大作」。可讀著讀著,笑容在科學家的臉上凝固了,他們知道,世界將會因此改變。信中提到的微生物,其發現者是一個名叫安東尼·列文虎克的人。

列文虎克是荷蘭人,1632年出生在代爾夫特。

小時候,父親去世,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困頓的生活讓他沒有機會去學校讀書,只能跟母親學習簡單的知識。剛滿16歲,列文虎克為了謀生去一家布店當學徒。

5年後,他終於開起一間自己的裁縫鋪。

沒受過基礎教育的裁縫,卻讓全世界養成重要衛生習慣

可裁縫鋪的生意冷冷清清,只能勉強維持生活。生活的重擔壓在列文虎克身上,讓他絲毫沒有喘息的機會,一直到快40歲時,列文虎克才終於擺脫掉裁縫鋪,謀得一個代爾夫特市政廳看門的工作——工作清閑,收入不錯。

在一次和人閑聊的時候,列文虎克聽說眼鏡店裡可以磨製放大鏡,把看不清的小東西放大,非常神奇。

這激發了列文虎克無限的好奇心,驅使他也想買個放大鏡來瞧瞧。可當他來到眼鏡店時,才發現放大鏡貴得嚇人。然而,昂貴的售價並沒有嚇跑列文虎克的好奇心。

他在眼鏡店時,看到師傅磨製鏡片好像沒有什麼高深的技術,既然買不起不妨自己也來磨個鏡片試試。看門的工作有充裕的時間,列文虎克便默默地磨製起鏡片來。沒有什麼技術,遇到困難只能自己摸索。就這樣,經過辛苦的勞動,列文虎克終於磨出第一塊透鏡。

反覆琢磨後,列文虎克為透鏡裝上一個架子,並在透鏡下面安上一塊鑽了小孔的銅板,這成了一架簡易的顯微鏡。有了這架顯微鏡,列文虎克無疑發現了一個奇妙的國度:手指上的皮膚粗糙得像桔皮;蜜蜂腿上的細毛像縫衣針......

沒受過基礎教育的裁縫,卻讓全世界養成重要衛生習慣

他的好奇心越來越大,這架顯微鏡已經無法滿足。列文虎克又開始磨製更大、更好的透鏡,家裡的一個房間被他當成工作室,一有時間就埋頭磨鏡。列文虎克享受在不斷發現的樂趣中,他的透鏡越磨越多越來越精巧,他觀察的東西也越來越廣泛。

顯微鏡下,一種被他稱為「狄爾肯」(拉丁文中細小活潑的物體之意)的微小生物頻頻出現,他為此作了大量記錄。

在一個朋友的勸說和鼓勵下,列文虎克把這些記錄寄給英國皇家學會。學會非常震撼,特別聘請兩位專家找來顯微鏡,來證實列文虎克的報告,結果證明,列文虎克的科學實驗完全屬實。他的信件被譯成英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的刊物上,轟動了整個學術界。

聲名鵲起的列文虎克從一個「門外漢」成為皇家學會的成員,受到英國女王的親自接見。但榮譽和成功沒有沖昏列文虎克的頭腦,他的好奇心不滿足於此。

沒受過基礎教育的裁縫,卻讓全世界養成重要衛生習慣

他開始觀察人和其它動物血液中的紅血球,繪製它們的形態;觀察雨水,發現雨水的微生物運動時,頭部會伸出兩個小角;甚至列文虎克還觀察到人的牙垢中存在比微生物更小的生物——人們在近兩百年後才認識到這就是致病的「細菌」。

1723年,列文虎克把他磨製的最好的26架顯微鏡和幾百個放大鏡無償送給英國皇家學會,不久後在家中逝世。他不知道,他的顯微鏡至今還有人在使用,而他發現的各種「狄爾肯」,給人們認知世界、治癒疾病貢獻了多麼大的力量!

列文虎克沒有大學學歷,沒有留學經歷,甚至連基本的學校教育都沒有接受過,可是他巨大的好奇心,讓他拋開所有的不可能,專註於自己的興趣,磨製出遠超同時代水平的透鏡,從而成為著名的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

當列文虎克成名後,有記者採訪時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一顆好奇心。」同時,還伸出了因長期磨鏡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雙手。

資料來源:《生物學史》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提名的中國人:不僅拯救了東北還打了日俄的臉

不瘋魔不成醫:忘我精神,成就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