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人說不上一位中國歌星的名字,但為何對北京來說是好事?
美國《美洲季刊》網站5月3日文章,原題:大多數拉美人說不上任何一位中國歌星的名字,但這為何反而對北京來說是好事 近來於華盛頓舉行的一場有關中國崛起的辯論中,一位美國職業外交官作出樂觀論斷:儘管承認中國或將很快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他表示就「軟實力」或文化影響力而言,中國不太可能很快與美國並駕齊驅。「全世界的年輕人仍然聽美國音樂、看美國電影並夢想來美國。」這位外交官信心滿滿地宣稱。
在拉美更是如此,即便特朗普入主白宮且全球經濟實力重心正從西方轉向亞洲也未改變這種狀況。在整個拉美地區,美國的文化影響力和可見性仍舊沒有任何對手。相比之下,中國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不為人所知。雖然一些人已意識到中國在拉美與日俱增的經濟影響力——中國已成為巴西、智利和秘魯等國最大貿易夥伴,但大多數人很難說出一位中國當代歌手、運動員或肥皂劇明星的名字。
然而,儘管美國的軟實力或許能為其在拉美提供某些切實經濟利益,但事實表明這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在外交領域。相比之下,中國在拉美默默苦幹的行事方式能為其帶來重要優勢,其中一些優勢可能具有更至關重要的長期現實意義。在這個歷來擔心美國干涉的地區,強烈的文化影響力往往「吹脹」當地人印象中的美國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過去10年來,儘管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已江河日下,這在某種程度上與中國在該地區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有關。但這種變化幾乎沒有在公共討論中體現出來,美國的角色仍然被過度放大。
當巴西時任總統卡多佐在2000年與美國達成在巴境內執行發射任務的太空合作協議時,反對派看到利用聲稱巴主權遭受威脅來煽動反美民族主義情緒的機會,卡多佐被迫取消這項對巴發展本國技術至關重要的協議。倘若當初或現在的合作夥伴是中國,那麼該項目似乎就不可能面臨如此嚴峻的政治阻力。這種場景與中國在拉美各國開展業務和戰略投資卻沒有引發任何真正輿論擔憂形成鮮明對比。當中國投資者近來收購1/3的巴西電力行業時,巴西國內的輿論完全沒有任何負面聲音。正如在巴西一樣,中國在拉美國家既不會引發恐慌也不會惹人艷羨。
在外交領域中,軟實力被普遍視為一種重要資產,幫助有關國家在不訴諸「硬實力」的情況下實現目標。中國不應繼續被視作一個既遙遠又抽象的關注點,一個立體、生動的中國印象正是現在拉美地區百姓最渴望看到的,中國在拉美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對雙方都將產生更加積極和深遠的影響。(作者奧利弗·斯圖恩科爾,丁雨晴譯)
TAG:環球時報深度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