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

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

一個全職媽媽的兒子,4歲,內向膽小,見人從不打招呼,也不願意跟人分享零食或者玩具。因為長期限制吃巧克力,兒子對巧克力呈現出成癮般的痴迷。

後來這位媽媽自省,決定徹底放開限制,去香港買了一旅行箱巧克力。孩子開始不敢相信,問媽媽這些都是給我的嗎?媽媽確認說這都是給你的,你想怎麼吃怎麼吃。結果孩子一路主動跟計程車司機聊天,電梯里見人就招呼,主動分享,單純快樂得像小麻雀。

一箱巧克力,就給孩子帶來天堂般的快樂,充沛的能量流動。對孩子來說,快樂不在於價格標籤,而是被父母充分的看見和回應。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說得挺好:如果我能吃2塊巧克力,你願意給我10塊,剩下8塊都在說:我愛你。

有人問,是不是孩子的慾望都要百分百滿足?孩子的欲求滿足還是不滿足,取決於你的能力和意願。

有能力也願意滿足,就輕鬆愉快的盡情滿足,多多益善。沒能力或者不願意滿足,就直言相告:我暫時沒有能力滿足你,或者我就是捨不得錢。

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誠實。誠實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很多滿足,會知道那是父母的問題,不是自己不配得,未來依然可以通過工作賺取豐富物質生活。

有一個孩子要一樣東西,媽媽講各種不給買的理由拒絕孩子,孩子直接問:」媽媽你為什麼見不得我開心?」孩子經常能簡單通透的看到本質。

父母若對自己內心的匱乏感沒有覺察,會無意識地傳遞給孩子。自己小時候沒得到過的快樂順暢,所以也要跟孩子較勁,讓孩子處處擰巴。

不要評判孩子的慾望,講一堆理由證明孩子不應該提這個要求,甚至自欺欺人說這麼做是為孩子好。

孩子需要什麼,就是需要什麼,可能在你眼裡那個根本沒必要,但在孩子心裡就是他想要的。

無論買或者不買,請尊重孩子的慾望,你可以不滿足,但是不能自以為是去評判。

富養窮養取決於父母的心態,而跟經濟能力關係不大。

一些身價千萬的父母,去趟香港給孩子帶一堆上千塊的童裝,因為這是父母想要的。而孩子喜歡的貼紙或搖搖車,卻經常跟孩子較勁,給孩子製造匱乏感。

這樣的孩子長大一些,容易變得慾壑難填,跑車名表攀比著買,也很難彌補童年的匱乏感。然後所有人都會感嘆一句:就是父母太溺愛了,造成孩子如此奢侈浪費。

溺愛幾乎是中國人的萬金油標籤,孩子出啥問題都往溺愛上貼,典型的中國式漿糊邏輯。

那些口口聲聲富養就會把孩子養成李天一的網友,按照這個邏輯,豈不是窮養的孩子就要變成馬加爵?

人類一個需求層次滿足後自然向更高層進階,這再自然不過的常識,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有些人竟生出「越滿足越沉溺越瘋狂要求」的妄想,而且以此妄想為理論依據,時常跟孩子的需求較勁,就是不讓孩子順暢開心。

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心窮之人一旦擁有權力便容易窮奢極欲,劉志軍成克傑等著名貪官都回憶說,出身窮苦是「思想走偏」的原因之一。

童年長期的匱乏感,逐漸凝固成內心黑洞,真正慾壑難填的都是成年人的黑洞。成年後的黑洞依然可以通過自我覺察療愈。

若把最惡劣的想像投射給孩子,通過打壓孩子欲求轉嫁自己的匱乏痛苦,還美其名曰為孩子好,則至少毀三代。

父母在童年滿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來在哪些方面就會流動而不執著,有自由去體驗更高級的需求層次。

安全感被充分滿足的孩子,將來不會在婚戀中只敢要安全無害的人;物質需要被父母及時肯定回應的孩子,人生追求不會只停留在賺錢層面;一個各方面被充分滿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綻放不可思議絢爛的一生。

父母無論貧富,都可以給孩子傳遞: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東西。那麼孩子未來自然會物質豐盛而且不執著奢靡。

來源 | @學國學網&ID:lexueguoxue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平台,關注我們,更多精彩知識早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莊子:幸福就是身無痛苦,心無煩惱
中國最著名的古佛塔大全,看看有你家鄉的嗎?

TAG: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