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被動元件掀第三波漲價潮,鋁電解電容首當其衝

被動元件掀第三波漲價潮,鋁電解電容首當其衝

被動元件掀第三波漲價潮,鋁電解電容首當其衝

被動元件漲風擴大,中國大陸最大鋁質電解電容廠艾華近日宣布調漲售價8%,台廠國巨集團旗下的智寶和凱美、金山電、立隆,以及日系通路商日電貿等有望跟進,這是繼積層陶瓷電容(MLCC)、晶片電阻之後,被動元件第三波漲價潮。

市場分析,因鋁質電解電容廣泛使用在桌上型電腦、電源供應器、網通等各式終端產品,系統廠今年成本壓力仍高。

去年起,MLCC、鋁質電解電容、固態電容、鉭質電容等多項次產品即開始缺貨,進而狂吹漲風。從漲勢來看,去年漲幅最凌厲的次產品首推MLCC,鋁質電解電容、固態電容只有日廠微幅調漲3%-5%不等,不若MLCC兇猛。

不過,今年初以來,不但供應緊張的晶片電阻跟上漲勢,鋁質電解電容也因為去年起上游材料鋁箔連番漲價,成本累計已大漲逾三成,供應商成本警報大響,開始跟漲。

根據陸媒報導,當地最大鋁質電解電容廠艾華已經宣布,因去年原材料大幅度漲價,且供應更加緊缺,主要原材料漲幅超過12%,因此向客戶提出漲價8%。

這一波鋁質電解電容漲價潮,起因於日廠Rubicon最早應債權銀行要求改善獲利結構,去年第3季起退出不賺錢的領域,並向客戶端全線調漲產品售價一成,佳美工(Nippom Chemi-Con)、尼吉康(Nichicon)於第4季跟漲。

台廠雖在今年第1季喊漲,但因對手陸廠當時並未跟進,大多只能針對嚴重負毛利的品項或新客戶調整售價,漲幅有限。

被動元件掀第三波漲價潮,鋁電解電容首當其衝


固態電容廠調漲10%

除了鋁質電解電容之外,被動元件另一次產品固態電容也因成本上揚、市場供應緊張,台廠鈺邦、金山電、立隆、智寶已向客戶端爭取漲價成功,漲幅在一成以內。

相關廠商不願評論價格趨勢,僅低調回應,去年至今成本壓力確實很高,只希望能反映成本。市場預期,漲價將有利於相關供應商本季營收和毛利率表現。

法人估計,國內最大固態電容廠鈺邦本季營收可望超過7億元,季增率上看二到三成,再寫單季新高。由於在手訂單仍佳,鈺邦今年將持續擴增產能。

由於日系鋁質電解電容和固態電容供應商Rubycon於去年下半年宣布退出晶片型固態電容市場,訂單因此轉向鈺邦和金山電等台廠;到了第4季,隨著數位貨幣熱驅動伺服器需求轉熱,固態電容缺口跟著擴大。

以伺服器應用分析,過去大約使用九到十顆固態電容,現在高階市場拉高到20顆以上,使用量暴增,缺貨現象擴大,交期已經拉長到半年,估計缺口達六成。

近期挖礦機市場拉貨力道轉弱,但因原本缺口較大,加上電競、筆電、電源供應器等終端應用需求不差,固態電容缺貨現象仍未紓解;再加上原料成本一路走高,台系固態電容廠自1月開始向客戶端釋出漲價訊息。


缺貨無解恐成新常態

由於上游重要材料鋁箔缺貨結構難解,業界普遍預估,今年鋁質電解電容缺貨情況可能比積層陶瓷電容(MLCC)還要嚴峻,加上去年漲幅不大,今年漲價力道可能更為明顯。

鋁工業一直屬於高耗電、高污染產業,加上過去常見環評未過就蓋廠的現象,因此中國大陸新疆地區在去年大動作清理違規工廠,連帶影響鋁箔供應,成為這一波鋁箔缺貨、漲價的元兇。

鋁箔供應驟降後,不少廠商將生產基地轉向日本和美國,但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造成去年起鋁箔售價一路走高,今年4月又再調漲8%到10%,累計調漲已超過三成。

由於鋁和鋁箔是鋁質電解電容很重要的原料,鋁材料占鋁箔成本約五成,鋁箔又占鋁質電解電容成本二到三成,對於鋁質電解電容廠來說,成本壓力指數爆表。

正因為鋁箔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到任何地方擴廠都不受歡迎,產能勢必無法增加;在上游材料缺乏下,下游鋁質電解電容廠擴產也無用,使鋁質電解電容缺貨現象更加無解。


缺貨漲價將預計持續一至兩年

最近兩年,被動元件產業進入大循環,法銀巴黎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陳佳儀錶示,國巨是全球最大晶元電阻製造廠,也是第三大MLCC製造商,兩大市場市佔分別達34%、13%,最受惠被動元件上升周期。

法巴看好,未來兩大動力持續帶動國巨受惠被動元件循環,一是物聯網、自動車、工業管理及智慧手機升級需求,其次產品交貨時間長,造成供需缺口仍難以填補。

以自動車來說,被動元件需求比內燃機汽車擴增四到六倍,預期本波短缺一路缺到2019年,被動元件榮景至少續航一至兩年。

陳佳儀錶示,過去一年,被動元件價格已經大漲,推動廠商業積及毛利表現強勁,預估今年MLCC產能有一至二成的擴張空間,但考量設備及廠商產出立體架構產品的產能有限,供應持續緊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EUV的新挑戰
KLA收購奧寶,半導體設備併購潮來臨?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