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影:200歲的馬克思依然「活著」
1818年5月5日凌晨2時,德國萊茵省特利爾市布呂肯巷664號住宅的一個房間里,一聲啼哭打破了夜的寧靜,一個男嬰呱呱墜地,父母為他取名卡爾·馬克思。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名字,後來會和一種嶄新的理論體系聯繫在一起,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聯繫在一起……
轉瞬200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太多的變化。多少學者政要、多少思想理論逐漸為人們所淡忘。然而馬克思的名字依然響亮。贊成他的也好,反對他的也罷,都毫無疑問地把他留在了歷史的舞台上。馬克思成了永遠的馬克思。法國大思想家德里達如是說:「不能沒有馬克思,沒有馬克思,沒有對馬克思的記憶,沒有馬克思的遺產,也就沒有將來。」
馬克思何以征服了世人?
馬克思小時候,母親曾親昵地叫他「幸運兒」。出生在頗有社會地位的律師之家,岳父是位名門望族的男爵,23歲的他就是博士了。可以說,憑藉馬克思的家庭地位、社會關係和本人才華,完全有可能當律師、法官、教授,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而且當年普魯士政府為了收買他,也多次承諾他去任職作官。
然而,早在17歲中學畢業那年,馬克思就做出了超越時代的人生選擇,那就是要為全人類幸福而工作。23歲那年當他博士畢業即將走向社會時,業已下定決心要像古希臘神話中盜天火給人類的普羅米修斯那樣,無論經歷怎樣的痛苦和磨難,也不放棄對真理的追求。馬克思一生歷盡艱辛,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貧困與疾病的折磨,甚至被多國反動政府迫害驅逐,顛沛流離。但始終初心不改,忘我地從事理論研究,尋求著無產階級擺脫剝削和壓迫的真理。馬克思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世人的!
馬克思還以自己輝煌學說的影響力改變著世界。19世紀50年代初開始,在大不列顛博物館閱覽室D行的第二號座位,一位長滿大鬍子、皮膚黝黑的中年人從上午9點一直到下午5點都坐在那裡看書,二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潛心鑽研。他習慣於邊漫步邊思考問題,以致於在他家書房門與窗之間的地毯上踏出了一條痕迹,就像穿過草地的小路一樣。這些歷史的足跡見證了馬克思刻苦進行理論研究40個年頭的日日夜夜。為了《資本論》的寫作,他研究了1500多種書籍,光筆記就寫了一百多本。
40年的煉獄終成正果,馬克思為全人類奉獻了他用心血築就的兩大理論成果——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恩格斯評價道: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從此,關於資本主義的美好神話被打破了!從此,天下窮人找到了解放的途徑。
歷史風雲變幻莫測。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處於低潮。國際上一些人斷言馬克思主義已不能指導今天的現實,社會主義終結了,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可是2008年國際性金融危機爆發後,卻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吸引了人們的眼球:當年對資本主義進行過無情批判的馬克思,竟然在資本主義世界重新風行起來。那裡的許多人重新捧起了《資本論》並求教於它。重讀《資本論》的人們終於承認,正在發生的金融危機使資本主義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和弊端暴露無疑,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的矛盾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依然正確,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於是,馬克思的著作在許多書店售罄,一時間,選擇《資本論》作為聖誕節的禮物在德國成為時尚。英國媒體甚至開玩笑說,如果馬克思還在世的話,《資本論》的巨額版稅會讓他輕鬆地進入福布斯富豪榜。英國學者吉登斯不無感嘆地說,馬克思的思想比他同時代及後來的西方思想家要「厲害」得多,即便在當今世界,他的思想仍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
詩人臧克家那首富有哲理的名詩《有的人》曰:「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馬克思就是這樣一位200歲還「活著」的傑出偉人!
(作者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英澳專家學者合著新書 探尋美國淘金熱的利與弊
※重視家庭教育的曾國藩提出:師夷智以造船制炮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