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不起!我要去李庄了!

對不起!我要去李庄了!

大宜賓

50萬宜賓人和你一起在看

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

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三四月的宜賓,成了一片奼紫嫣紅,鶯鶯燕燕的盛宴,風乍起,吹皺了一池春水,也吹的人心蕩漾。

四月人間芳菲盡,小編們是最惜春光的,於是,趁著大好時光,和我們一起去李庄古鎮近距離感受下它的文化底蘊吧。

(此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詩春光好出發

沒有做過多的行程計劃,我們一行8個人,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簡單地收拾一番後,背上相機便出發。

坐宜南公交車到涪溪口,再乘船去李庄。對於我們一群長江邊上長大的人來說,乘船並沒有什麼好新鮮的了,但是能夠小夥伴們一起出行,那份開心雀躍也是一分不少的。

這時的長江還未到汛期,水流不是特別急。客船逆流而上,浪花拍打著船身,船頭傲然地高高昂起,如脫韁的野馬向浪濤衝過去。

客船橫穿長江,緩緩駛向李庄,隨著船速的減慢,李庄便映入我們眼前了。客船靠岸,卸下護具,依次走下踏板,我們也就正式開啟李庄的旅程了。

李庄古鎮,我們來了

下船後,我們一行人爬上大壩的石階,首先看到的就是濱江路上沿江一側仿古建築,雕梁畫柱,金碧輝煌,而另一側則是小商販們擺的各種手工藝品,小吃攤位。在旅遊旺季,這裡可謂人山人海,人潮消退後,這裡也是李庄人茶餘飯後散步的好場所。

濱江路上有兩個景點,一個是被梁思成先生稱為李庄四絕之一的奎星閣,一個是收藏了四絕之一九龍碑的慧光寺。

// 奎星閣 //

奎星閣建於清光緒年間早期,為全木結構通高三層建築。魁星閣位處江邊,上下航行的船隻10里開外即可看見,因此它具有導航的作用,同時也被梁思成先生贊為「是上海到宜賓二千多公里長江江邊建造得最好的亭閣」。

從小,我就是在李庄長大的,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家就在奎星閣旁邊。那時的奎星閣還沒有重新翻修過,只記得要把頭狠狠的仰起才能看到樓頂,紅牆上的油漆也一塊塊的脫落,只剩下泛白的牆身,完全沒有現在看到的這麼宏偉壯觀。

// 禹王宮 //

禹王宮現名慧光寺,是李庄及附近佛教信徒的主要祭拜寺廟。建於清道光1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兩個四合院構成。寺內的戲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戲台之一,戲台台基上有單鉤欄古代戲劇故事浮雕。

我們去時,大門正在做翻修,恰逢人流少,雖沒有深山老寺的清幽,但走進寺內,聽著念經禮佛和悠遠的鐘聲,頓時讓整個人都寧靜下來了。

奶奶是禮佛之人,小時候就常常跟著跑到寺里來吃齋飯,去識台階邊上的三國浮雕故事,去細數九龍碑上的龍紋,也去菩薩面前叩拜祈求學業有成。

// 正街 //

濱江路中段岔路口往上就是正街了,正街是李庄的主要街道,街道兩邊商鋪鱗次櫛比,顯示著這個古老小鎮別有的繁華。飯館、酒鋪、茶館、照相館、裁縫店、白糕鋪子,各種店鋪在翠綠的大樹掩映下,熱情的向前來觀光的遊客們打著招呼。

正街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若你要認真走起來,也許會花費你些許時間。沿街的房子都是帶著明清時期風格的建築,兩層設計,偶有店鋪樓上還保留著古時的雕花窗。

聽老人們講這些老房子房頂上是修有暗渠用於排水的,全木質結構,不使用一磚一瓦,可是現在年生已久,腐蝕以及蟲鼠的破壞,已經無法使用,可惜的卻是無人會修理。

// 席子巷 //

值得高興的是,長約六十米,寬不過三米的席子巷是李庄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巷。一溜磚木結構的兩層老屋,坡斜的屋頂鋪設青瓦,巷子兩邊的屋檐緊挨著,就留著一條窄縫。陽光從縫隙間撒下,照在青石板路上,彷彿在靜靜講述著千百年間這裡所發生的如煙往事。

巷子里最吸引人的就是每家每戶門前的腰門,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加上這裡小巷的清幽,便是人們拍照的聖地,也是美院學生最愛寫生採風的地方。

// 祖師殿 //

巷子的深處便是祖師殿,在抗戰時期,李庄曾接收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而這裡就是當年同濟大學醫學院的舊址。我們去時不是旅遊高峰期,所以沒有所謂的人山人海,因而這份寧靜十分珍貴。

曾聽老人們講過關於這裡盛傳的吃人謠言,同濟的師生晚上會偷偷把屍體運進去,早上運出來的時候就是支離破碎的四肢了,一度嚇得當地居民不敢靠近。後面開了展覽,居民們才了解到,原來他們是在做屍體解剖的研究,並不是什麼吃人的怪獸。

// 文昌宮 //

走出席子巷,看到的就是羊街盡頭僅剩一堵牆面的文昌宮了。青紅磚塊砌起的牆面,兩道矮門立當中,已經被風雨腐蝕掉的門匾早已看不出字跡,屋頂上的雜草在陽光的映射下顯得勃勃生機,仿若在告知我們,當年這個地方是如何的繁盛。

// 羊街 //

沿著羊街,踏著青石板路,信步小巷,越向裡面走,越覺得古鎮的質樸和厚重,全然沒有其他古鎮的那般繁華和鬧熱。正是這種古樸又寧靜的街道,有著不一樣的吸引力。

猶記得初中讀書那會,最喜的便是放學路上和三五小夥伴一起在這些巷子里奔跑大鬧,現在再回不到那會的青蔥時光了。

// 同濟大道&同濟廣場 //

我們隨意的選擇了羊街裡面的一條小巷,幻想著我們就是當年在此揮灑青春和詩意的同濟學子,似乎冥冥中有安排,步出小巷後看見的就是與李庄人有著不解情緣的同濟大道。

從宜賓方向來,進入李庄最先看見的就是同濟大道,沿著筆直的大道往下來到同濟廣場,廣場上矗立著「李庄同濟紀念碑」。看著腳步印就似看見當年同濟學子下課後奔跑著來到河邊踩水嬉戲的場面。

// 李庄中學 //

廣場邊上便是李庄中學,也是我的母校,我們到達學校時剛好是中午午休時間,只能通過大門的鐵欄杆往裡看,教學樓還在那,小花園裡的大樹也還在,彷彿一切都沒有改變,背上書包就可以回到教室。

我們學校有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操場是在校外的,每次上體育課就像出校門玩了一圈的感覺。

// 東嶽廟 //

學校旁邊就是東嶽廟,始建於明正德年間,供奉東嶽大帝。抗戰時期,內遷的同濟大學工學院設於此。青磚壘起的大山門氣勢磅礴,給人十分威嚴的感覺。

還記得之前在念書時,因為考試場地不夠,所以我們部分學生還被安排在東嶽廟裡面去考試過,想想自己跟同濟的高材生們在同一個地方學習過,也是很開心呢。

// 張家祠 //

學校的時光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沿著濱江路往鎮上走,鬱鬱蔥蔥的全是綠樹,陽光從樹葉間撒下,斑駁的光影印在路面上十分好看。在路上可以看見一處幽靜的四合院,沿著石階往上叩開院門進去,走廊上貼著曾經在李庄生活過的名家作者的照片,原來這裡便是張家祠了。

張家祠是張氏族人專闢為追源根本的宗祠之用。主體為四合院式木結構建築,上為正祠,下為廳房。最大的特色是廳房50扇窗門,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隻仙鶴,50扇窗共百隻仙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飛彩流雲,謂「百鶴祥雲」窗,也是李庄四絕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故宮博物院的數千箱珍貴文物曾歷經艱辛轉運來李庄,就放置在張家祠內保存,長達五六年之久。這裡曾經也是知名專家學者雲集之所,文物遷走後,這裡也曾是李庄小學的辦學地,培養了一批批的優秀學子。

李庄有九宮十八廟,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一行人還有好多地方都沒能去參觀到,像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香火旺盛的玉佛寺,李庄四絕之首的旋螺殿……

一路走來,吸引我們的除了鐫刻著歷史烙印的青磚牆面和抗戰時在李庄工作學習的文化學者們的故事外,街邊一排排的小吃攤位和李庄所特有的李庄白肉現切現吃也是賺足了我們的眼球。

唯美食不可負

李庄有「三白」,分別為白肉,白酒,白糕。而作為「三白」之首的白肉,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因此,我們這趟旅行吃的第一個美食就是李庄白肉。

高手在民間啊,隨便的找的一家小餐館,店裡師傅片白肉的技術也是6的飛起。每片白肉厚薄均勻,不僅大片,而且肉片薄的都可以透出人影。

據說一頭豬僅有3公斤可用於製作李庄白肉,聽到老闆娘這麼一說,大家趕緊拿起筷子開動。

將肉卷在一起,蘸上特色的「糍粑海椒」,放入口中,頓覺清香爽口,肥而不膩,咀嚼化渣,回味無窮,連平時從不吃肥肉的美女小編們都吃了好多白肉。

李庄白酒也名氣很大,雖多為小作坊製作的散酒,規模不大,但李庄白酒以獨特的純古法釀製工藝,釀造出具有川南小曲獨有的「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糟香舒適、醇厚甘甜、回味悠長」的清香型白酒特質,最關鍵是好喝卻不貴,很適合買上幾壺帶回家送給親朋好友。

做為三白之一的白糕,也是極具李庄風格的特產,幾乎是外來遊客必買的禮品。

李庄作為一個旅遊景區,各種小吃也是必不可少的,涼糕、冰粉、冷飲、炸菜、臭豆腐、炸肉串...所以,小編們是一路吃過來的。

旅行,一直在路上

一段旅程,要和朋友一起才能有更多樂趣,一起拍照,一起漫步,一起欣賞風景,一起體會旅行的意義。

不管是為了探尋古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是想聽老人們講故事,又或是只為遠離城市的喧囂,擇一有山有水之處,放空心靈,李庄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李庄

一個來宜賓必去的古鎮

一個充滿文化歷史氣息的古鎮

一個有著1460多年行政建置史的古鎮

一個不止有白肉這道傳統美食的古鎮

是所有宜賓人的驕傲!

文|咚咚

圖|大南溪文編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宜賓練團長 的精彩文章:

定了!宜賓將新建一座大學,投資6億,計劃明年9月開學!

TAG:大宜賓練團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