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聯合澳大利亞制衡中國?馬克龍醉翁之意不在酒

聯合澳大利亞制衡中國?馬克龍醉翁之意不在酒

馬克龍近期的關注點並不在於真正如何與澳大利亞和印度合作來制衡中國,而是如何加大法國在全球各類安全事務中的參與度。加大參與度與實質去制衡中國是分屬於兩個不同階段的問題。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澳大利亞總理特倫布爾。(圖源:視覺中國)

自2017年5月上台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頻繁出訪各國。據統計,僅在2018年,馬克龍就馬不停蹄地先後訪問了中國、義大利、英國、瑞士、比利時、印度、韓國和美國等國家。5月1日,馬克龍又訪問了澳大利亞。這種出訪頻率,讓人不禁要問,新一屆法國政府的對外政策究竟是什麼?其最優先的關注是什麼?

首先,馬克龍藉此來塑造法國式的英雄主義和勝利的精神。2017年馬克龍接受法國著名政治雜誌《觀點》(Le Point)採訪時就明確表示,現在我們的國家沒有英雄了,我們必須再次成為一個驕傲的國家,我們必須去向群眾展示在法國有英雄,要有克服失敗的精神,我們正在成為一個勝利的國家,因此,我們要重新塑造政治上的英雄主義和雄心。

這種敘事話語的背後,是馬克龍想要恢復法國往日國際地位的設想。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法國經歷了國家發展的光輝三十年。但此後增長一直乏力。在歐債危機期間,甚至被稱為「歐洲心臟的定時炸彈」。而馬克龍想做的正是將法國拉回到世界政治和經濟的中心,所以其第一步,就是與世界各個主要大國力量相接觸,讓外界看起來似乎法國出鏡頻繁,又再次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更重要的是,馬克龍嘗試改變法國近幾年的形象,想讓人們忘記那個不斷遭遇恐怖襲擊的法國。

其次,馬克龍希望大力推動歐洲改革,重新振興歐洲的實力,而且其對於法國的設想也與歐洲的振興息息相關。自歐盟(歐共體)成立以來,雖然對法國的角色以及與德國的互動存在各類不同的看法,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法國從沒有想過脫離歐洲來獨自發揮自己作為中等國際力量的角色。馬克龍最初是靠「重塑歐洲」的口號贏得了大選,在上任之時他也表示,歐洲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而是要成為和中國及美國一樣量級的國際行為體。4月17日,馬克龍在歐洲議會雄心勃勃的演講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甚至公開表示,一個真正的法國回來了。

不過,馬克龍的這種歐洲設想,首先需要建立在同德國合作的基礎之上。這從馬克龍訪問德國的次數便可看出端倪。其上任後第一次出訪便去了德國。據統計,至今他已經在各類場合五次出訪德國。而德國方面,默克爾在國內的影響力有一定下降。在這種局面下,默克爾也想通過法德核心,推動歐盟改革以及重塑歐洲的措施,來提高自己的支持率。此時馬克龍更加需要抓住默克爾的這一心理,促進自己對於歐盟改革的設想,特別是要趕在明年歐洲議會選舉之前。

其次,馬克龍對於歐洲的設想,還考慮跨大西洋夥伴,美國的態度。所以此次訪問美國,馬克龍並未企圖去影響或者說服特朗普,而且話題也很少涉及歐盟改革,而更多地是嘗試建立一種良好的關係,為以後法國和歐盟的改革減少外界可能的阻力。

所以,馬克龍目前的外交政策主要以聯合德國大力推動歐盟改革並促進法國振興為主,同時嘗試減少來自美國的阻力,甚至可能會謀求到一定支持,以便在未來能夠將一個團結、強大的歐洲推向國際舞台。那麼,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就不難理解當下馬克龍訪問澳大利亞的目的了。馬克龍在訪問澳大利亞期間提出了「法澳印戰略軸心」,在訪問澳大利亞海軍基地時也表示,這一軸心對於該地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筆者認為應該從更加全面的視角來審視這一問題。

馬克龍近期的關注點並不在於真正如何與澳大利亞和印度合作來制衡中國,而是如何加大法國在全球各類安全事務中的參與度。加大參與度與實質去制衡中國是分屬於兩個不同階段的問題。當下,馬克龍推動的法國國內經濟改革遇到一定阻力,其呼籲的歐盟改革也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推動,美國對歐盟的懲罰性關稅問題並未根本解決,所以近期馬克龍的優先考慮很難從這些議題轉移到一個距離法國較遙遠的國際問題上。長期來看,如果歐盟真的能夠實現馬克龍設想中的改革,形成了一個團結且強大的歐盟,那麼這個時候才是法國真的能夠藉助這一軸心發揮作用的時候。而到了那個時候,法國肯定也不會甘於被納入美日印澳「四邊形」之中。但是,至少從目前來看,歐洲自身問題的解決、法國式英雄和勝利精神的塑造,還任重而道遠。

(馬駿馳,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獨派」拉倒孫中山像被判賠5.2萬 鼓吹民眾齊分擔
日本外相曬篆體「書法」引爭議 網友吐槽:畫虎不成反類犬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