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溫50句經典言論
文章轉載於: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1919年5月4日,爆發了對中國近代影響深遠的「五四運動」。
五四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精神,一個時代。
今天,2018年5月4日,小編為大家精選了50條經典語錄,讓我們重溫五四精神。
陳寅恪
1.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
點評:陳寅恪學貫中西,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是中國現代歷史上百年難見的人物。
陳寅恪早年在海外求學,不問名位文憑,學識淵博,被稱為「教授中的教授」。
盛名之下,他樸素厚實,謙和而有自信,真誠而不偽飾,人稱學者本色。
民國十八年(1929年),陳寅恪在為王國維所寫的碑文中提出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整體現了「五四精神」,可以作為我們讀書、求知最好的座右銘,也是教育培養人才應當遵循的原則。
梁啟超
1.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3.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4.凡做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當世之務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5.擇交是最要緊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輕浮的人多親近。
6.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讀的,一類是瀏覽的。
7.天下事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點評:梁啟超曾公車上書,掀起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可以說,是梁啟超點燃了五四運動的導火索。
以《新青年》為旗幟的一代新知識分子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他們都受到過梁啟超的影響,所以說他是「新思想」的啟蒙者。
蔡元培
1.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2.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3.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 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 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
4.大學並不是販賣畢業證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而是研究學歷的機關。所以,大學的學生並不是熬資格,也不是硬記教員講義,是在教員指導之下自動地研究學問。
5.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竟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做學生的,也不是天天到校把教科書熟讀了,就算完事,要知道書本是不過給我一個例子,我要從具體的東西內抽出公例來,好應用到別處去。
點評:蔡元培,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曾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是蔡元培為北大定下的教育方針,也奠定了中國大學的根基,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大意義。
陳獨秀
1.科學與民主,是人類社會進步之兩大主要動力。
2.世界文明發源地有二:一是科學研究室,一是監獄。我們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監獄,出了監獄就入研究室,這才是人生最高尚優美的生活。從這兩處發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價值的文明。
3.我們想求社會進化,不得不打破「天經地義」、「自古如斯」的成見;決計一面拋棄此等舊觀念,一面綜合前代賢哲當代賢哲和我們自己所想的,創造政治上、道德上、經濟上的新觀念,樹立新時代的精神,適應新社會的環境。
4.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
點評:陳獨秀創辦《新青年》,發一代先聲,是五四運動的發起者。
陳獨秀有很多真知灼見,卻也不乏極端言論。書生意氣,卻又投身政治,一生命運起伏,晚年的陳獨秀對自己早年的言行做了反思。
李大釗
1.思想本身沒有絲毫危險的性質,只有愚暗與虛偽是頂危險的東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頂危險的行為。
2.思想自由與言論自由,都是為保障人生達於光明與真實的境界而設的。無論什麼思想言論,只要能夠容他的真實沒有矯揉造作的盡量發露出來,都是於人生有益,絕無一點害處。
3.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4.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
點評:李大釗對言論自由的看法是五四精神的重要表現。他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胡 適
1.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2.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
3.現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4.你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
5.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它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6.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
7.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點評:五四運動的旗手,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驅者,一生堅持使用白話文,寫白話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啟蒙了一代學人。是五四運動中,開一代風氣之先的人物。
他在追尋新思想的同時也沒有拋棄舊道德,被蔣介石評價為「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 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魯 迅
1.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2.中國雖發明火藥,卻只會用來放煙花炮竹;發明羅盤,也是用來看風水。
3.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4.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儘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5.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6.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7.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8.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9.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點評:魯迅以批判「國民性」聞名,也被譽為「民族魂」。為了拯救民族的精神,他棄醫從文,用筆寫下他的控訴與批判,促進了人們的覺醒。
是一個有思想,有民族大義的偉大文學家。
錢玄同
1.人到四十歲都該死,不死也應槍斃。
2.打通後壁說話,豎起脊梁做人。
3.一個人,無論事功或學問,總得要干,總得要努力干,不問賢愚,更無問老少。少年固然要努力干,老年因桑榆暮景,更應該趁此秉燭之明努力去干。
點評:錢玄同以「把古書扔進茅坑」「廢掉漢字」這些言論名動一時,不免矯枉過正,晚年寫信給胡適說,「回思數年前所發謬論,十之八九都成懺悔的材料」,胡適回信說,「實則大可不必懺悔,也無可懺悔。……我們放的野火,今日已延燒大地,是非功罪,皆已成無可懺悔的事實。……此中一點一滴都在人間,造福造孽惟有挺身以肩膀擔當而已。」
傅斯年
1.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
2.須知人格不是一個空的名詞,乃是一個累積的東西,累積人格,需要學問和思想的成分很多。
3.我以為辦事不必多說,多說有礙辦事,一切以事實證明可也。
4.一個人的成就,尤其是有特殊成就的,大多是自由發展出來的,一個學校也正如此。
5.中國學人,不認個性之存在,而以為人奴隸為其神聖之天職。
點評:傅斯年曾代理北大校長,一生從事教育事業,是「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
台灣大學的校園內,有個紀念傅斯年的地方叫做「傅園」,裡面有口「傅鍾」,「傅鍾」每節上下課都會響21聲,就是為了銘記傅斯年的那句名言,提醒台大的學生,應該把每天讀書、睡覺、做事的時間限制在21小時之內,剩下3小時,要用於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
羅家倫
1.一個強者要有三個基本條件:最野蠻的身體,最文明的頭腦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2.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數量過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輕視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時常變動而隨波逐流,終至侮辱生命。
3.最純潔的信仰是對於高尚理想的信仰;他是超越個人的禍福觀念的。生前的利害不足縈其心,生後的賞罰也不在其念。
4.知識就是力量。而且這種力量如此之大,凡是物質的力量透不進去的地方,知識的力量可以先透進去。知識的力量透過去之後,物質的力量,就會跟著透過去。
點評:羅家倫是「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
五四運動中,親筆起草了唯一的印刷傳單《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提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
他第一個提出「五四運動」這個名詞,一直沿用至今。
羅家倫曾擔任過清華大學校長,南京大學校長,一生以從政、教育為主。
南京大學今天的校訓「誠、朴、雄、偉」,也是由羅家倫所提出。
文章轉載於:儒風大家
各位進群的讀者
請添加水煮君微信
※林清玄:30歲之後開始覺悟
※這個黑又硬的小盒是所有男人的剛需,快到削斷鐵絲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