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TOP.17,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人面魚紋彩陶盆

TOP.17,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人面魚紋彩陶盆

不二臣君

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為大家推送新鮮、有趣、有用的獨到資訊

時代:

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

出土地點:

1955年陝西西安半坡

大小:

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

(看到這個盆,關於它的用途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讓我們一步步來探究它吧)

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彩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

(仔細觀察它的紋飾,你能描述一下嗎?為什麼要將人物畫成這樣?是為了好玩嗎?)

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髮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並充滿奇幻色彩。

(同一地點,同一時期的魚紋彩陶盆)

他們為什麼這麼喜歡畫魚呢?

「半坡遺址經過考古發掘,出土了許多彩陶盆,上面多畫有魚紋和網紋圖案,這應該與當時的經濟活動有關。半坡人在黃河河谷階地上營建聚落,過著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定居生活,兼營採集和漁獵,這種魚紋裝飾是他們生活的一種寫照。」

用途

你猜到這些畫有魚紋的盆的作用了嗎?

原來:人面魚紋的彩陶盆被發現時,是用作兒童瓮棺的棺蓋來使用,很像一種特製的葬具。由此我們可以推測:

人面由人魚合體而成,人頭裝束非常奇特,可能是為了進行某種宗教活動而特意裝扮,應該是一位巫師。

因此這類圖畫一般被認為象徵著巫師請魚神附體,為夭折的兒童招魂祈福。也有人認為人面與魚紋共存構成人魚合體,寓意魚已經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為圖騰來加以崇拜。

知識補充

01/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我們知道的元謀人、北京人,它們是生活在更早之前的舊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

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於1865年首先提出這一概念。年代大約從1.8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新石器時代有3個基本特徵:

1.開始製造和使用磨製石器

2.發明了陶器

3.出現了農業和養畜業。

02/仰韶文化,半坡遺址

仰韶文化: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澠池仰韶村首先發現而得名。由於遺存中含有彩陶,也曾稱彩陶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陝西省境內。年代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彩陶圖案中有大量的動物形紋飾,如魚、鹿、蛙等,以魚紋最為典型。

半坡遺址:1953年發現,位於陝西西安市東郊,是黃河中游一處母系氏族社會聚落遺址。今天介紹的大名鼎鼎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就是在這裡發現的。

03/瓮棺葬

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瓮、盆為葬具,常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個別成人也有用瓮棺的,一般用2或3件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多數埋在居住區內房屋附近或室內地面下。(想一下,他們為什麼要將人埋在居住地方的地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古物一世界 的精彩文章:

清明:除了掃墓祭祖,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TAG:一古物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