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史前彩陶集:我們捏的泥巴,都是祖先玩剩下的…

中國史前彩陶集:我們捏的泥巴,都是祖先玩剩下的…

彩陶,亦稱陶瓷繪畫,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陶上便出現了最早的彩繪。中國彩陶歷史悠久,花紋絢麗,不僅代表著中國原始社會所達到的高度藝術成就,而且也是世界遠古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瑰寶。

仰韶文化 鷹形陶鼎 公元前5000~3000年

陝西華縣太平庄出土

鷹鼎為斂翼站立造型,腿足粗壯與獸足相埒,實際鷹足不會如此,故器身並非寫實,但與其咄咄逼人的頭部十分協調。陶罐鷹的形象極為寫實,可見當時工匠的造型能力已非常高超。

仰韶文化 小口尖底陶瓶 公元前5000~3000年

寶雞北首嶺出土

此小口尖底瓶呈紡錘狀。頂部為一圓形杯狀小口,頸部略細於口部。圓肩鼓腹,尖錐形底部,器身中部有對稱的雙環形耳。頸部以下飾黑彩,上腹部飾細密的斜線紋,其餘器表素麵磨光。

小口尖底瓶器身大多帶環狀耳,可以穿綴繩索,便於攜帶或搬動。在不同的地域或不同時期,瓶體會呈現地域區別和分期演變的特徵,尤其是瓶口、腹部、底部的形態變化最為顯著。從仰韶文化早期至晚期,尖底瓶的口部歷經杯形口、雙唇口、喇叭口等形狀變化,腹部也呈現流線形、球形、折肩等不同形式,時代特徵非常突出。

小口尖底陶瓶的用途說法較多。一般認為它是一種汲水器,利用重心轉換原理來調節平衡,可以方便地從河流中取水。也有看法認為可能與原始宗教和禮儀有關,是仰韶文化時期神職人員使用的祭器等。

仰韶文化 彩陶碗 公元前5000~3000年

西安半坡出土

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彩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髮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並充滿奇幻色彩。

仰韶文化的彩陶圖案中有大量的動物形紋飾,如魚、鹿、蛙等,以魚紋最為典型。人面魚紋彩陶盆是公認的彩陶藝術精品。類似內容的彩陶盆在遺址中出土了很多件,多作為兒童瓮棺的棺蓋來使用,很像一種特製的葬具。人面由人魚合體而成,人頭裝束奇特,像是進行某種宗教活動的化妝形象,具有巫師的身份特徵,因此這類圖畫一般被認為象徵著巫師請魚神附體,為夭折的兒童招魂祈福。也有人認為人面與魚紋共存構成人魚合體,寓意魚已經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為圖騰來加以崇拜。

仰韶文化 彩陶碗

公元前5000~3000年

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約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西安半坡出土

魚鳥紋彩陶壺1958年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約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高21.6厘米,口徑2.1厘米,底徑8.5厘米

彩陶壺呈橙黃色。口部形如蒜頭,頂部中央有圓孔直通壺內,圓孔周圍繪黑彩四齣扇形。壺身上腹部繪魚鳥紋裝飾,首尾相逐環繞壺身一周。一隻水鳥向右側立,長頸長喙,頭頂生翎,身披條狀羽毛,眼睛瞪得很大,鳥嘴銜住面前一條大魚的尾巴。魚又粗又長,身披大片的鱗甲,頭部兩側還有突出的鰭狀物,正在拚命掙扎反抗,頭部和身子都翹了起來,魚身也彎成了弧形,一副被動挨打的模樣。

魚鳥紋彩陶壺屬於仰韶文化的水器。陶壺上的圖畫雖然只有數筆,並多用簡單的線條進行構圖,卻非常傳神。為了突出反差,畫面中故意誇張了魚的形象,它的個頭與鳥相差不多,但還是被鳥制住。水鳥大睜的眼睛、大魚扭動的軀體等設計突顯了兩者進攻與反攻時的力度,將魚、鳥之間的爭鬥之勢表現得生動形象,成為藝術創作的典範。除了藝術上的感染力以外,水鳥銜魚圖的內容還有強烈的圖騰觀念。一般認為畫面中隱寓著遠古社會並存的兩個群體—鳥氏族與魚氏族之間的鬥爭狀況。因為魚為水鳥所控制,表明此時鳥氏族暫居上風,而魚氏族可能正處於相對低落的階段。

湯家崗文化 水波紋陶盆

公元前4800~4300年

良渚文化 黑陶豆

公元前3300~2200年

紅陶獸形壺 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200~2600年 山東博物館藏

這件水壺模擬豬型,豬嘴大張若在呼號,用以倒水;尾部有筒狀孔,可以用於注水,背部有鋬用以提壺。豬的造型準確生動,陶質細膩,是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良渚文化 黑陶雙鼻壺

公元前3300~2200年 餘杭出土

山東龍山文化 白陶鬶

公元前2500~2000年 繩紋柄頗具匠心

馬家窯文化 四系渦紋彩陶罐

公元前3200~2000年 甘肅永靖三坪徵集

彩陶罐呈斂口鼓腹的瓮狀。口沿外側有四個鉤狀泥突形成四系,腹部兩側有對稱的環狀耳。器表飾黑彩,上腹部有旋渦紋繞器一周,在2個大旋渦紋之間各再繪出2個小旋渦紋,旋渦紋帶以下有一周水波紋帶和弦紋帶加以承托。整個畫面既像水面被雨滴擊起的層層漣漪,又彷彿是湍急的河水激流涌動而形成的一個個大小旋渦。此陶罐以其紋飾精美成為馬家窯文化的代表作,被譽為「彩陶之王」。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藝術形式非常繁縟,多用黑色等粗的線條,採取平行、彎曲或交叉等組合方式繪製。比較經典的圖案為幾何形的同心圓和旋渦紋等,並有大量鳥紋、魚紋、蛙紋和蝌蚪紋等動物紋樣。人們將自然寫實的景象逐漸轉化為抽象化的符號圖形,再以行雲流水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其可觀賞程度妙不可言。此時的彩陶製作早已專業化,有專門的制陶工匠,在很多遺址中都發現密集的窯場以及研磨顏料用的石板、分格的調色陶碟和顏料等繪畫工具。馬家窯文化的先民們既繼承又創新地發展了仰韶文化的彩陶技藝,從而把中國遠古時期彩陶藝術再次推向一個更加多姿多彩的盛世。

馬家窯文化 舞蹈紋彩陶盆

公元前3200~2000年

《人類之網》一書中寫道,在這種演化過程中(人類互相交往的過程),有一個里程碑式的重要標誌就是歌唱和舞蹈的發明,因為當各個人群以有節奏地跳動和發出聲音來顯示自己的巨大力量、及時地集結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喚起了一種萬眾一心的熾熱情感,從而使得他們在遇到危險時能夠比以往更加團結合作,更加互相支持。

此盆在內部的盆壁上循環繪製出手拉手舞蹈著的人們,歡快的氣氛迎面而來。當盆中注滿清水,舞蹈圖案會倒影於水中,體現出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更多彩陶作品欣賞

記得好像是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站在傳統上,內心才會深刻。看完這組彩陶,我發現,現在大家捏的泥巴,好像都是幾千年前先人玩剩下的東西。或許我們是應該多回望一下過去,也許那裡還有我們未曾發現的智慧。


圖文整理自豆瓣作者:shoe

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學習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陶瓷 的精彩文章:

小谷田潤:器皿生活
陶藝家市川孝:自然清新的陶瓷作品

TAG:最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