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俐伊:草聖張旭的癲狂
在唐代尚法的嚴謹書風之中,張旭的狂草顯得極其顯眼而特別。
在唐太宗的推崇下,唐朝確立了「二王」在書壇的地位,中正雅和的書風成為當時的書壇主流。尤其是實用性極強的楷書開始大行其道,甚至成為了以書取仕的標準。
張旭也習「二王」書,且字字有法。流傳至今的《郎官石記》碑冊就是最好的例證,此拓本現藏上海博物館
張旭的母親家有著非常深厚的書學淵源。唐人盧攜在《臨池訣》中記載:
「吳郡張旭言: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永禪師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子彥遠,彥遠仆之堂舅,以授余。」
可見張旭深得二王筆法。
張旭《肚痛帖》刻帖
石碑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不同的是他又以張芝為師,研習草書。張芝是東漢時人,初擅章草,後又省減了筆畫的點畫、波磔,開創了今草。不同於章草的字字分離,今草豎向運筆使字字勾連、氣脈通暢。張芝對於張旭最大的影響就在於他開創的這種勾連筆法,其字如行雲流水、一筆而成,後世稱為「一體書」。
關於張芝傳世的書帖,目前僅有北宋《淳化閣帖》中所收的《八月帖》刻帖,此刻本為一幅章草。
張旭性格豪放,他寫書時帶有強烈的個人情緒,正惟如此,才得以開創「狂草」這一書體新風。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讚歎曰:
「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張旭的草書線條圓暢婉轉、遒勁凝練、藏頭護尾、筆鋒內斂。他的《古詩四帖》通篇筆畫豐滿,絕無纖弱浮滑之筆;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雲煙繚繞,堪稱草書的巔峰之作。
《四詩書帖》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狂草作為一種特殊的書法藝術,不僅要求書者對筆法有嫻熟的掌握,也需要一點天資去領悟。杜甫曾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中描述,張旭是在觀看了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後得以領悟草書的真諦。《新唐書》中記載張旭每每飲酒大醉後開始下筆,甚至以頭沾墨寫書,醒來後卻不能複寫出這份神妙。
張旭《自言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不論傳說有多麼神乎其神,都是為了表現張旭作為「草聖」的癲狂之處。而恰是這份「癲」造就了他書法藝術的雄渾放縱、氣勢磅礴。
本期小灶老師:
潘俐伊
字卿雲,廣西桂林人
畢業於蘭亭書法藝術學院
現為秦漢衚衕國學書院田林館專職教師
自幼學書,擅長行草、楷隸、篆刻
作品多次在各大展覽中展出
作為老師,擁有技巧與耐心,深受學員們喜愛
【藝術小灶系列】
TAG:秦漢衚衕國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