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明日立夏,必吃「地三鮮」,做好一件事,夏季少生病!

明日立夏,必吃「地三鮮」,做好一件事,夏季少生病!

「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明天,5月5日,就是立夏節氣了!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

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後,萬物繁茂,氣溫逐漸升高,人體的消耗也隨之加大,人往往會覺得疲倦,再加上晝長夜短,此時人的作息規律不能再一成不變,最好是晚睡早起加個午休!

夏天是人體腸胃最薄弱的環節,我們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調整,可以吃點「地三鮮」!

立夏時節,必吃「地三鮮」

民間歷來有「立夏之日嘗三鮮」的習慣,有「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其中,「地三鮮」指的是:莧菜、蠶豆、蒜薹。

1、莧菜——夏天的長壽菜

莧菜本是一種野菜,也被人們譽為「長壽菜」。

莧菜富含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常食可以減肥輕身,促進排毒,防止便秘。

莧菜還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其鐵、鈣的含量高於菠菜,它含有的鈣是菠菜的三倍,鐵是菠菜的一倍。

莧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鈣和維生素 K,可以促進凝血,增加血紅蛋白的含量並提高攜氧能力,促進造血等功能,是貧血與失血者的食療輔助良蔬。民間視莧菜為補血佳蔬,有「補血菜」的美稱。

所以,莧菜的營養,算得上是新鮮蔬菜中的佼佼者。

總的來說,莧菜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通利二便,利竅止血等功效,是一道極好的夏季時令養生蔬菜。

適宜用者:老人、兒童、女性、減肥者、急慢性腸炎患者、痢疾患者、大腸秘結者、臨產孕婦。

不宜用者:消化不良者、腹滿、腸鳴、大便稀薄等脾胃虛寒者。

蒜瓣炒莧菜

【材料】莧菜400g,蒜瓣4瓣,鹽適量。

【做法】莧菜洗凈,瀝干水分備用。蒜瓣用刀拍碎。炒鍋加油燒熱放入蒜瓣炒香放入莧菜,改小火慢炒,加鹽炒至全部變軟出水即可。

莧菜豆腐雞蛋湯

【材料】嫩豆腐半盒,莧菜7-8顆,雞蛋1個,大蒜。

【做法】鍋中放少許油,油熱後放大蒜煸鍋。再放莧菜炒熟後,放開水。等水開了後放入嫩豆腐,再把雞蛋打散放入,稍微煮一會,放少許鹽出鍋,再淋上幾滴香油。

2、蠶豆——夏天的快樂豆

我們稱蠶豆,是夏天的「快樂豆」,因為它能產生五羥色胺,吃了會讓我們心情變好。其中的鈣,還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

蠶豆也是益智豆,它含有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磷脂等,並含有豐富的膽石鹼,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特別適合考生和腦力工作者食用。

指的注意的是,蠶豆要現剝現炒,剝出的豆子不能洗,洗洗會變老。豆莢內原本就是乾淨的,只要剝豆時洗凈手即可。

提醒:蠶豆病患者,不能吃蠶豆,切記!因體內基因缺陷,接觸到蠶豆中的巢菜鹼苷物質會發生蠶豆過敏反應,出現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甚至昏迷等,還伴隨者肝功能異常等情況。

蠶豆魚

【食材】去皮的蠶豆240克、麵粉1碗、辣椒粉少許、胡椒粉少許、鹽適量

【做法】

1、麵粉放入大碗中加入適量的水調成濃稠的麵漿,再放入辣椒粉、胡椒粉、鹽調勻。注意注意:麵漿一定要稍微的濃稠,否則蠶豆掛不住麵漿哦!

2、將蠶豆倒入麵漿中裹勻調開來,可用筷子嘩啦幾下不要全擰在一塊兒。

3、鍋中注入大約一碗半的食用油,燒至七成熱,倒入蠶豆慢火炸,注意倒入以後要立即用筷子將蠶豆撥開,否則炸時間長定型變硬了就很難分開。炸的時候火溫不要太大,用中小火即可。

4、將蠶豆魚炸至金黃狀態即可

5、將炸好的蠶豆撈出放在吸油紙上控油。

6、撈出來的蠶豆魚,你還可以再撒點孜然粉調味,味道也非常棒!

蠶豆炒蝦仁

【材料】蝦仁500克,嫩蠶豆120克,雞蛋1個,大油600克(實耗約50克),鹽,味精各4克,料酒15克,胡椒粉1克,姜3克,蔥5克,濕澱粉20克,湯25克。

【做法】

1、將蝦仁用蔥、姜、鹽、味精各1、5克和胡椒粉1克、料酒5克,拌勻掩一下,烹調時挑出蔥姜,漿上濕澱粉(12克)和蛋清糊。

2、將蠶豆去皮並掰成兩半,用開水氽過後再過冷水。同時將蔥、姜切片。用味精、鹽各3克,濕澱粉、料酒各8克和湯對成汁備用。

3、炒內留油少許,將蠶豆迅炒後,把蝦仁下入,再翻炒幾下,將對好的法倒入,汁開後翻勻即可。

3、蒜薹——夏天的抗菌菜

立夏之後,濕熱的雨水增多,人特別容易出現感染和腹瀉。

蒜薹所含的大蒜素、大蒜新素,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天然抗生素」。

蒜薹對高血壓、神經系統和冠狀動脈血管都有好處。大蒜中的大蒜素、蒜制菌素和大蒜甙能降低人胃內的亞硝酸鹽,具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

蒜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等營養成分。它的辣味主要來自其含有的辣素,這種辣素具有消積食的作用。

【注意】蒜薹不宜烹製得過爛,以免辣素被破壞,殺菌作用降低;消化能力不佳的人最好少食蒜薹。

腌制蒜薹

主料:蒜薹 半斤

輔料:鹽、4克 生抽、陳醋 各50克 油潑辣子 2勺 香油 10克 花椒 15粒

做法:

1、首先將蒜薹掐頭去尾洗凈瀝干水分

2、同樣切1厘米左右的段

3、準備好乾凈無水的保鮮盒裝入蒜薹段加入鹽和花椒腌制30分鐘,另取一個乾淨的碗調一個料汁(生抽和陳醋各50克、香油10克、油潑辣子2勺,不喜歡吃辣的可以不加)

4、腌好的蒜薹取一些放入料汁碗中腌制2小時以上即可食用(碗中不要放太多蒜薹段,料汁沒過蒜薹方便入味。吃不完的可以放在冰箱中冷藏哦)

手撕蒜薹

材料:蒜薹 300克、干辣椒 3個、乾花椒 十來粒、生抽 適量、蚝油 適量、香醋 少許、油 適量

做法:

1、蒜薹清理乾淨,鍋里加入適量水燒開,加入一點點鹽和一點點油;水燒開過後,加入蒜薹焯變色撈出。

2、將蒜薹撈出後立即放入冰水中,冰水一定要用涼開水,這樣才不會有生水的存在。放入冰水中是為了做出來口感更脆嫩。

3、將蒜薹用手撕成一條條的,焯水後的蒜薹很好撕,想撕多細就撕多細。

4、鍋里加入適量水燒開,將干辣椒稍微煮一下。將煮過的干辣椒切成小段,然後加入乾花椒,然後加入一點點香醋拌勻,將油燒到微微冒煙後淋入。

5、然後在做好的麻辣油里加入適量生抽、蚝油、香醋和涼開水,調成涼拌汁,我的比例是一勺香醋、一勺蚝油、三勺生抽、四勺涼開水。

6、將調好的涼拌汁淋入,拌勻即可。

立夏養生,做好一件事,夏季少生病!

立夏之後,氣溫會迅速回升,降水量增大,濕熱交加。此時,濕邪之氣最容易入侵體內,危害身體健康!

立夏之後,人們開始喝冷飲、吃涼性瓜果蔬菜,殊不知在短暫享受涼快的同時,也將濕邪埋在了體內,成為影響健康的一大隱患。

古書上寫道:「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在「寒、暑、燥、濕、風、火」這六邪中,最難去除的就是濕邪。

所以,立夏養生,重點要做好祛濕工作,這樣,在夏季身體才能少生病!

祛濕,從日常生活做起

1、飲食清淡

清淡的飲食,可以讓腸胃更加舒適,盡量不要食用油膩、生冷的食物。

因為「甜膩化濕」,油膩生冷的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

立夏之後,應多食消暑化濕和利水消腫的食物,它們可以幫助你將體內的濕熱從小便排出,如赤小豆粥、荷葉粥等。

2、運動排汗

運動排汗能去濕氣,每天堅持運動鍛煉,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提高體內的水分代謝,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如慢跑、游泳、瑜伽、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運動。

每次運動1-2個小時,達到身心通暢、微微出汗即可。

此時,並不建議劇烈運動,因為,立夏之後,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出汗過多容易損傷心陰。

3、避免外感濕邪

立夏之後,氣溫會迅速回升,降水量增大,濕熱交加。每當雨天的時候都要注意及時避雨。

萬一不小心被雨淋到了,也千萬不要忽視。最好回家後馬上換下潮濕的衣服,喝點薑汁糖水暖身。

4、通風換氣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盡量打開窗戶通風換氣,讓陽光照射到室內;而陰雨天或霧霾天氣就要少開窗戶了。

保持室內濕度不高於60%更有利於身體健康,若是家中濕氣太重,可以利用一下空調的抽濕功能。

每天做好「三個字」,祛濕又排毒,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個:喝——一杯蒲荷陳皮茶,健脾又祛濕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蔘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凈烘乾,然後取相應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濕、排毒的功效,搭配在一起做杯茶,每天一杯,可以健脾祛濕!

蒲公英可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薏苡仁可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梔子可清熱祛濕、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砂仁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濕。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

山藥健脾胃、止瀉痢。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乾薑用於脾胃虛寒、泄瀉清稀無臭味、腸鳴腹痛者。

綠豆有健脾、除濕利尿。芡實健脾祛濕、固腎止瀉。冬瓜皮健脾養顏、利尿消腫、清熱祛暑、解毒排膿。

木瓜能化濕,使濕濁得化,中焦得以調和。馬齒莧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祛除濕氣、利水消腫。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濕化痰。

第二個:按——一個穴位,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時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即是。

【功效】: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濕,解決體內有「濕」或者水腫的問題。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重複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第三個:泡——睡前泡泡腳

睡前泡泡腳,有利於祛濕排毒,加點「料」,效果更佳!

泡腳水+生薑

用熱姜水泡腳則更加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從而消除疲勞、驅走體內寒氣,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姜水泡腳時,使用老薑效果更好,不僅能預防感冒,還能散寒、除濕、活血、減少手腳冰涼,甚至有暖腎養腎、延緩衰老的作用。

生薑泡腳的用法:

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

生薑藥用成分有許多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

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泡腳水+艾葉

艾葉具有很強的祛寒作用,使用艾葉泡腳能夠有效的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令體內的濕寒之氣排出體外。

艾葉能夠疏通我們的十二經絡,調理身體中的陰陽平衡。體內的經絡疏通了,氣血循環自然就變得順暢起來。氣血健康了,體內的寒氣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了。

艾葉泡腳的方法:

取50克艾葉(一把即可),放在鍋內加水,水開後再熬10分鐘熄火,倒入盆中,等水自然冷卻到腳可以適應的溫度泡腳開始。

一直泡到全身微汗,泡腳結束。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隨後按摩湧泉穴50-100下即可。

一般來說,艾葉泡腳每周2~3次即可,不宜過於頻繁。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嘚啵嘚 的精彩文章:

心臟好不好,看三處就知道,抓住「黃金時間」養心,可事半功倍!
醫生告誡:有一種人,不能多吃螃蟹,會要命!

TAG:小馬嘚啵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