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養齋·三乙說:立夏吃蠶豆
|三乙聊食宜,食養有學問 |
作者:舌尖中國食養顧問、岐黃世家三乙老師
-大道小作-
明朝抗擊倭寇的將領中,有一位叫萬表的,他曾招募了200僧兵,痛擊倭寇,保家衛國。「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是中國儒士的職業目標。
這位萬大人,身兼二職,跨界工作,不但從政,而且從醫,他寫了許多醫書,其中一本《積善堂方》,就記載了一則故事:有一位良家婦女,必須的,只有良家婦女才勞動呢。可是,她勞動的時候一不小心,把一根縫衣服針吞進肚子里了,真不能推敲怎麼這麼不小心。上世紀有打把式賣藝的,為了生存,就靠吞釷了。針進肚子里,不是好玩的活計,怎麼辦呢?有醫生就用蠶豆和韭菜整在一起,讓良家婦女吃了,結果,針就被包裹快遞出來了。
說到勞動,可有學問了。有句成語,「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國方法不一樣,一個是強制,一個是緩治;就像鯀和大禹治水,一個是堵而不疏,只限制不引導;另一個是疏而不堵,只引導不限制。
孔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可不是這個意思,「張而不馳,文武弗能也;馳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偉大領袖毛主席解釋的最好——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就是勞逸結合,張馳有度;起初工作是為了生活,後來活暈了,沒辦法,把工作的時間留出一些給生活吧。
《黃帝內經》叫「勞而不喘」,「小勞而不大作」。其實,就是有節律、有步驟地工作,給明天留個身體。
《黃帝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治理國家和養生其實是一檔子事。
中國文化五千年,核心只有一個——生命。生命是通過生活來完成的,美好生活,就是更健康,更長壽。那就得尊重生命,尊重自然,黃帝醫學叫做「因時之序」,跟著陰陽的消長,寒暑的變化穿衣、吃飯。
立夏吃蠶豆,不是因為有蠶豆,而是因為正好有蠶豆,嚴復理解老外的意思,精練出了八個金光大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佛說:「活在當下。」眼前兒,就是最好的。
一切事物都遵循地球規律生存,不只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萬物皆有生有滅,都有生、長、壯、老、矣的過程,「嘔窩」了能不能重來,那是另一回事了。
食養家說:食必精氣。吃就得吃食物最精華的部分,春苗、夏心、秋果、冬根。
蠶豆,就是心,夏天植物精華所在。
蠶豆,陰曆八月下種,冬天生苗,二月開花,立夏前後正好成熟。
蠶豆,就是立夏必須的食物。我們吃飯喝水,都需要「中氣」的力量才能消化吸收,中氣不足,或者被外物阻擋,慘了,就像馬路堵車,河流淤積,水道堵塞,必須清理。
什麼是人體管道疏通機?
就是蠶豆了!夏天開始,物產豐富,控制吃喝是個不能完成的任務,別找彆扭和自己過不去,還是先把通道檢修一遍吧,這個時間,汽車空調還得來個大檢查呢。
蠶豆的作用簡單吧,就是疏通。如果年年能做好疏通,息肉、腫瘤怎麼會生存下來呢?早被扼殺在萌芽狀態了,等儀器發現,那就有年頭了。
蠶豆,醫家說能「快胃,和臟腑。」專門疏理脾胃,清利腸道,比清道夫有用多了。我們天天吃吃喝喝,一年只有很少的人有兩次倒倉的機會。
倒倉,地球上只有食養齋在推薦了。春秋二分,利用天時,把存在腸胃的垃圾清理乾淨,再辟穀三天,水米不進,逐漸把臟腑、肌肉、皮膚的垃圾也清理一遍,這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然後接著造?
食養齋繼承了中國傳統的「以食養生」理論和方法,講究理、法、方、食,君、臣、佐、使,因時之序,按時間選擇食物和味道。只要咱吃飯喝水,就進入了食養的陣地,咱活著就得吃吃喝喝,不是吃對,就是吃錯,食養齋用傳承五千年,經過億億萬萬次重複的真理,選擇本節氣,順應氣候、自然生長、對健康有益的食材,再按二十四節氣不同的五味要求,加工成美食,保證美味和養生功效,這就是食養,用藥的,那叫葯膳。
食養齋的創立者,是歧黃世家的三乙先生,不但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更通曉黃帝醫學精髓,準確運用五運六氣計算未來氣候變化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只用食物匹配人與二十四節氣變化的和諧一致,從不傷就是養,到知養才健康。
愛自己,就得順應自然。
蠶豆有力量,有利也有弊,多吃會腹脹胸悶。
這可怎麼辦呀?以前不知道吃蠶豆,現在腸子里已經有外來客了。
有一種方法,就是讓蠶豆發芽,這樣,既保留原來的食養功效,又不會有副作用,這就是炮炙的學問。
工序雖繁必不敢省人工。
食養齋二十四有兩款炮炙好的蠶豆做成的點心:一個叫「借花獻佛」,專門幫助女性清理腸胃;另一個叫「佛心禪性」,這個是幫助腸胃已經變成出租房東的人大掃除的。
為啥都帶佛字?因為蠶豆的小名叫佛豆。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
吃,有學問!
※食養齋·三乙說:白糖能去疤,吃多了要人命
※食養齋·三乙說:今春多喝「珍珠華蓋湯」,防溫病咳嗽
TAG:食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