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她是十億票房俱樂部唯一女導演

她是十億票房俱樂部唯一女導演

作者/甘甘

《後來的我們》上映六天票房突破10億,導演劉若英藉助這一處女作躋身十億俱樂部,成為華語影壇票房最高女導演。

隨著票房節節攀升,關於影片質量和電影票房的各類問題,也成為電影業內及觀眾討論的熱點。

5月3日,導演劉若英和主演田壯壯參加新浪潮論壇主題活動,與幾位著名影評人面對面交流,直面影片上映後紛至沓來的種種反響。面對影評人的質疑,劉若英表示:欣賞一部電影是很主觀的事。只要觀眾認真地觀看了這部電影,無論喜不喜歡,作為導演都很高興。

靠處女作躋身十億俱樂部的新人導演

近年來,國內明星做導演「演而優則導」成為潮流。早在十年前,就有片方向劉若英發出邀約,請她執導電影。在演員生涯中,她也對幕後的工作非常感興趣,與編劇和其他幕後團隊溝通融洽。但在《後來的我們》之前,劉若英一直沒有把當導演作為人生目標,也並不是因為潮流而步入青年導演行列。

身為演員,再來擔任導演,或許會比新入行的年輕導演更為輕鬆。但劉若英覺得,身兼演員和導演兩重身份,也承擔了兩重壓力。「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有方便的一面,就有不方便的一面。剛好我在這個年紀和狀態,剛好有一個可以用我的方式來表達的故事,也有我周圍這些專業且優秀的朋友們願意參與」,這才有了《後來的我們》。

作為剛剛拍出處女作的青年導演,她坦誠自己也沒想到《後來的我們》能有突破十億的優秀成績。在拍攝過程中,她以一個青年導演的謙虛心態,敢於相信自己的團隊,放權給專業人士積极參与、審視電影中的微小細節。

「我努力去學。」同時,劉若英說,作為新人導演,她很清楚自己並非對所有製作環節都熟稔於心。與許多經驗豐富的導演相比,她是一個更專註於演員表演的導演。「如果我對美術和攝影有一百分的了解,我就應該去做美術和攝影師。但我相信他們比我專業,要把這些專業的事情留給他們。」在拍攝過程中,作為導演,劉若英體會到了整個團隊對導演的愛與保護,「超乎了所有的一切」。

「有沒有想過做導演?是在拍了電影之後才想的,但第一次執導電影,我一點都不後悔。」

關於北漂成長的多樣人生

劉若英坦言,雖然北漂一族的人生是多樣的,但影片真實呈現了漂泊異地的生活。在拍攝的準備過程中,導演參閱了大量資料並親身調研,瀏覽關於北漂一族的紀錄片。在做案頭準備時,劉若英接觸了許多在大學畢業後在異地生活的「北漂」,感受他們生活居住與職業生活迥異不同的兩面人生。「我曾經看到過,在銀行上班的職員,每次打開門走出去談的是幾百萬的買賣,但是他和女友住在合租屋裡面,房子很小很潮濕。」這也是一部分北漂者的生活:「並不是賣慘,而是寫實。」

談及漂泊的話題,劉若英表示,她覺得人生的漂泊,並不僅僅是走到異地、離家遙遠。「每一個離家的孩子都是漂泊的人。」被問及影片中關於漂泊的劇情,是否是從導演自身的經歷而來時,劉若英直言靈感更多來源於眾人的生活。「拍攝時我並沒有思考,有多少人會對影片產生共鳴,因為我本身在生活中就認識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給了我真實的故事,讓我產生了倚靠和真實感。」在影片路演時,也有許多人對導演表示,這是他們的故事。劉若英直言,與觀眾產生的共鳴,是初次執導處女作最大的喜悅。

在電影中男女主角在成長過程中選擇不同道路,最後導致分手。影評人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劉若英也對主角的設置進行了闡釋。在曾經多次以演員身份塑造人物的劉若英看來,每一個角色都是來自於一個原生家庭,具備生活背景,背負生存壓力。生命的經歷會對角色的人生價值觀產生影響,影響人生選擇。所以在執導過程中,她在嘗試讓電影中的角色更為立體化。

在論壇中,影評人柏小蓮提出質疑,詢問電影中的中年生活是否太過蒼白。劉若英直言,這正是她本人想在影片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我想,我應該已經算是一個夠堅持的人了,但是我還是會有妥協的時候。」黑白色調的中年生活,正代表了無所畏懼年輕人所沒有的負擔感。

「當然,正因為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才會引起這麼多討論和質疑,但既然《後來的我們》是一部電影,我覺得收到質疑也是好的。」

拒絕數據裹挾,導演應有直面真實的勇氣

近些年來,不乏中生代演員轉型導演的新聞,票房出色的影片也不少。徐崢的人在囧途系列、吳京的戰狼系列屢屢突破記錄,陳思誠,大鵬等人的電影也贏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但從類型上來看,演員轉導演的處女作品,普遍集中於喜劇、軍事等類型,關於愛情和成長類型的影片雖也有出現在銀幕上,但口碑票房大多不盡人意。

《後來的我們》不僅為「演而優則導」的作品樹立了新的標準線,也抬高了女性導演在商業影響力領域的天花板。在《後來的我們》之前,由女性執導的影片的票房紀錄,先後由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與薛曉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圖2》保持,兩部電影的票房均徘徊在7億,而此次《後來的我們》一舉突破十億,也為華語影壇的女性開拓了更廣泛的商業圖景。

《後來的我們》的風波雖然還未塵埃落定,但該片的成績與電影的質量實為正相關。《後來的我們》身為一部青春成長電影,對演員的選擇恰到好處,周冬雨和井柏然的表演,都浸透了濃厚的煙火氣,原本國產電影里常見的大哭大笑大鬧的荒誕戲劇風格消失無蹤,也並未出現屢屢被詬病的「套路式青春」。無論觀眾對劉若英式的「北漂愛情」接受與否,但不可否認,這仍然是一部充滿了劉若英風味的青春電影,而非被批發生產頻繁消耗的「前任式」爆米花影片。

從新人導演的角度來看,在電影仍處於熙熙攘攘的輿論中心時,影片的票房引來的眾多舌戰,對導演和電影本身也造成了傷害。在電影逐漸與互聯網接軌的當下,無論是票房、影片質量還是影片與觀眾的交流,大多成為了「隔空喊話」、「數據說話」,在大量真相被數據和代碼裹挾時,電影導演和影評人,作為藝術創作和評論者,更應該有追求真實、敢於交流的態度。而選擇在此時直面觀眾,接受評價,是新人導演劉若英的勇氣,也是每一個導演理應有的勇氣。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2018第一季度最受關注華語電影導演,林超賢位列榜首
這屆奧斯卡之後,墨西哥三傑終於湊齊了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