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是名將輩出的時代,為何這些名將都挽救不了明朝?
只能說時勢造英雄,而英雄難以造時勢!明末亂世,成就了洪承疇等名將,但大明朝面臨的局勢太險惡,最終趨向滅亡,是時勢使然,非一兩個人所能力挽狂瀾,扶之以正的。當時大明朝死癥候已經得了,沒有什麼續命丹。使他起死回生。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明末從明熹宗開始不作為,到崇禎皇帝已經階級矛盾難以調和,從高迎祥到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剿滅不了,反而越來越多,聲勢不可擋,就是農民負稅重,加上天災不斷,農民起義軍越來越壯,直到打到北京。這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第二,崇禎皇帝的猜忌,落後的軍事體制,使軍事統帥難以發揮自己真正的才能。崇禎被農民起義,清軍兩面夾擊,想迅速滅掉他們,安定朝政,減輕財政壓力。心情可以理解。加上軍隊多,官僚機構臃腫,財政開支巨大,可財政收入來源只依靠農民稅收,商人,當官的都不願出錢支持國家渡過難關。作壁上觀。只皇帝一個人焦頭爛額,為國鞠躬盡瘁。豈能有力回天?名將面對想立見成效的皇帝,在戰略,戰術上都陷入被動。結果可想而知。
第三,明將對手太優秀,使名將不明。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張獻忠等革命意志堅定,雄才大略,能屈能伸,戰略上相互配合,提出符合農民心愿的口號,終於取得推翻明朝統治的勝利。農民軍中,有李岩,李定國這樣的戰略家,也有李過,李來亨等能征慣戰之將,焉得不勝?滿清軍中有範文臣謀劃,多爾袞,豪格,鰲拜等勇將出戰。定能百戰百勝。直到滿清政權在全國建立。
第四,這些明朝的名將,雖然有嫡系在作戰,如洪承疇有曹變蛟等死戰之將,但吳三桂等不儘力,最終使滿清形成局部優勢,松山之戰大敗。盧象升,一生孤忠,率領自己的子弟兵六千多人血戰滿清,全部玉碎,無補大局。袁崇煥落了個千刀萬剮,洪承疇,吳三桂投敵賣國,引狼入室,為敵引路。為禍之烈,前所未有。至於熊廷弼,孫傳庭等下場更可嘆!明朝明名將多,投靠滿清的也多。從名將李永芳開始,孔有德投敵,耿精忠投敵,後來有高傑投敵……投敵者太多,名將也就難有作為。
明朝滅亡,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非人力可挽回,豈名將可救乎?不可救。勢使之然也。
※之所以嘆息哀痛明朝的衰亡,如同哀嘆羅馬的衰亡
※好奇的代價:這群百姓看吳王女兒出殯,結果自己成了陪葬品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