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博物館,看北朝至明代的陶瓷精品!令人大飽眼福!
青釉龍柄雞首壺,北朝(386年—581年)。48厘米。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藏。盤口高頸,壺的肩部有雞首流和四個橋形系,與雞首相對處,塑有一龍形手柄,龍嘴緊咬壺口,形成龍頭探水之勢。由於龍柄高於壺口,使得壺體顯得更加修長。此壺造型新穎,通體施青黃釉,釉色瑩潤,體現了北朝時期青瓷燒造的工藝水平。
三彩刻花四系罐,北朝(386年—581年)。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藏。三彩刻花四系罐由相州窯出品。有學者認為相州窯從南北朝北齊時就開始燒造青瓷和白瓷,隋代相州窯發展到鼎盛。器物剔刻覆蓮,中國人自古即喜愛蓮花,同時蓮花又是佛教的象徵,所以蓮花在北齊瓷器中多有出現。
黃釉樂舞紋扁壺,北朝(386年—581年)。高20厘米。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藏。黃釉樂舞紋扁壺,是北齊珍貴的盛酒容器。這件黃釉扁壺短頸,扁腹,施薑黃釉,外觀似游牧民的皮囊。肩部裝飾一周連珠紋,雙肩各有益系帶用的小孔,為外出攜帶提供方便。黃釉扁壺壺腹的前後兩面模印出同樣的樂舞圖。
獅形法華釉香薰,明代。高16厘米。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藏。通體施以藍綠彩釉,獅頭作仰天狀,鋒利牙齒清晰可見,頸部環有鈴鐺,獅身平直,獅尾前翹,四足底露胎,整件香熏做工精巧,頭部可隨意轉動,十分靈巧。
唐三彩鳳形杯,唐代。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藏。杯身以鳳凰為造型,外施綠色釉,內施綠、褐、白三色釉。杯身的鳳凰有冠,呈卧姿,雙目微睜,兩翼略展,合抱杯口,鳳凰頭喙向外,形成杯子的執柄。鳳凰全身及雙翼羽毛刻畫細膩自然,線條流暢。
三彩虎子,北朝(386年—581年)。高20厘米。此件三彩虎子是北朝時期的經典器形。(圖片版權均屬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所有)
※631個字讓你了解南北朝,相比之下,三國亂世只算小兒科!
※南北朝時期南朝和北朝哪個是正統?東晉為什麼不屬於南朝?
TAG: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