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遺種草第七波-涇縣剪刀

非遺種草第七波-涇縣剪刀

非遺種草第七波

「磨剪子嘞,戧菜刀……」

悠揚的吆喝聲從記憶深處走來。記憶中,剪刀在媽媽的巧手中變幻出各種各樣的花樣:精緻的剪紙、美味的食物、還有別處心裁的花枝。剪刀是中國人家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而在涇縣,剪刀已經超脫了普通剪刀的韻味,而是升級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在非遺的舞台上起舞。

提起宣城,腦海中跳出來的第一個詞莫過於宣紙了。然而在的無限光耀背後,後山剪刀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宣紙在製作前期都是一大塊的,十分不利於書寫使用,為了讓宣紙可以很好地滿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將宣紙裁剪成合適大小便變得十分重要,後山剪刀便應運而生。

宣城 · 涇縣

剪刀

後山剪刀創製於清道光年間,純手工製作,口薄頭尖,具有易修易磨、經久耐用等特點,可以與杭州張小泉剪刀相媲美。上世紀六十年代,位於皖南山區的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丁家橋鎮後山村有30餘戶靠製作剪刀為生的人家。

可是隨著工廠流水線造出的精緻剪刀逐漸佔據市場,傳統手工製作的剪刀需求量下降。八十年底起,除村民張尚志仍堅守著這門古老的技藝外,其餘村民紛紛改行。

後山剪刀的非遺發揚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啊!

有點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味啊!這麼快就要結束這個小版塊了,小可愛們是不是有點看不夠呢?那就在暑假,跟上小非的腳步,一起走進涇縣,走進非遺吧!

編輯:王慧麗

排版:陳欣怡

審核:張大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