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界里的最後一匹黑馬-外銷瓷
2017年1月18日,佳士得在紐約舉行了名為「中國出口藝術品」的外銷瓷專場拍賣,裡面有Hatcher號沉船上打撈出來的明末清初青花瓷,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洋傘系列」瓷盤,清末的廣彩,而數量最多當然要屬康乾時期的五彩粉彩。外銷瓷以其陌生氣息,異國情調,和大家熟悉的工藝、技法結合,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美感。
很長的一段時間,外銷瓷在國內都不為人所重。人們普遍認為外銷瓷一般都是生活用瓷,專門為外國人定製,圖案色彩艷麗、淺顯,不符合國人審美,沒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隨著國內明清官窯瓷器的拍賣成交價大幅提升,精品稀缺,外銷瓷那精良的工藝和品質逐漸顯露,價值也被市場所關注。有人指出,外銷瓷可能成為瓷器收藏界的最後一塊處女地。
清雍正 粉彩大盤
如果對於中國的古瓷並不精通,那麼收藏外銷瓷作為入門,就比收藏官窯瓷器的風險要小很多。因為目前外銷瓷較少高仿,拍賣行和西方各古董店賣的外銷瓷,雖然有斷代錯誤的,但很少有假貨出現。但在入手之前,我們不妨回溯到外銷瓷產生的歷史時期,了解當時在西方,這些瓷器是做什麼用,有哪些器型?這有助於我們更全面的把握外銷瓷收藏。
粉彩大碗
歐洲人用瓷和中國人一樣,分日用和陳設兩大類。但西方的風俗審美同中國的不一樣,所以喜好和器型也不一樣。
歐洲人早期一直都是用銀質餐具的,用瓷質餐具是很晚的事了。義大利文藝復興之前,歐洲人就想研製瓷器,一直不太成功,直到17世紀初,才做的像點樣子。那時候歐洲家庭的餐桌還未實行後來的分餐制,而是圍坐在一起用餐。
粉彩大盤
一套餐具中,中小型的盤子最多,湯缽一般只有一兩個,大的菜盤也只有幾個,故從收藏角度來看更稀少珍貴。有些菜、湯盆的西方設計,在邊緣上做成缺齒狀,可以架上湯勺,方便擺放。也有一些湯盆會做成動物的形狀,比較多見的是牛頭型和鴨型容器,動物雕塑和實用器型相結合,多在乾隆時期訂製,雍正時期極少。這類獨立成型的異型器皿和雕塑容器在收藏市場更珍貴些。
約1730年 粉彩植物圖盤
其實餐具的出口在很早就有了。《江西通志》記載,1555年國外就訂製過三萬多件龍紋的餐具。1740年實行分餐後,成套餐具的器型更為豐富,這段時期出口量增大,成本降低,加上經過近200年的外銷瓷的銷售,中國的圖案在歐洲已經十分流行,裝飾風格常見將西方的器型和中國圖案相結合的做法。畫工偏向勾線、填彩等中國畫方式,有景德鎮瓷風貌。
但景德鎮的藝術家比較習慣中國畫法,要繪製完全的西方紋樣,價格與成本都比較高。所以在1760年以後,廣州的手工藝人、工匠們也可以畫出西方喜好的紋樣和畫法,價格又便宜,因此這類的成套餐具繪製的工作很多都轉移到廣州去了。
清康熙 五彩大盤
歐洲人在逐漸將銀器換成瓷器的時候過程中,對精美的瓷器十分愛惜,會在大件的瓷器上加金屬裝飾,因為大件瓷器比較容易損傷,金屬附件多加在花瓶的口部、頸部、蓋鈕和底足部分,用以保護瓷器。現在各拍賣行拍賣中國外銷瓷,凡有金屬裝飾的都會貴一些。也有一些重要的小型瓷器,會加上金屬附件。它多加在邊框或底部等,除保護功能外,還能起到美觀的作用。
清乾隆 粉彩族徽瓷鼻煙盒
從收藏角度上來看,這些加有金屬附件的外銷瓷,因為在一件瓷器上,既有中國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又有西方金屬雕刻藝術與之完美的結合,所以這樣的瓷器價格,相比其他會略高。
本文來源
—— 中華古玩——
收藏界大咖都在關注
※范冰冰一件珠寶竟然戴了6年,從不更換?
※古代男人們在青樓里到底幹些什麼?去一次要花多少銀子?
TAG:中華古玩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