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出現在商朝,為何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會被記錄下來?三種可能
中國歷史學非常深刻,也非常神秘的一個問題。它涉及一個世界性重大歷史問題:不是「當時」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信嗎?所以,中國也有這樣的問題。比如,三皇五帝是不是可信?包括夏朝和姚舜禹三個帝王可信嗎?今天,我就與大家說說這個問題。
廣義地講,中國的早期漢字,並不僅限於甲骨文。考古工作者已經在許多早於商朝的遺址中,發現了一些有刻畫符號的陶器,這些陶器上的刻畫符號,被認為可能是中國漢字的起源。比如在半坡、丁公村和王城崗等遺址中,都有此類發現。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第一、口口相傳。
早期的人們對於歷史的記憶,並不完全靠文字的記錄,在很大程度上,早期的先民更多是靠口耳相傳來記錄歷史。今天的人們由於信息量巨大,我們的背誦能力是下降了的。但對於古人,能背下整本書的人所在多有。到今天,我們也有人能把圓周率背誦到數百位。在甲骨文之前的歷史,有很多就是依靠口耳相傳的形式被保留下來。等到有了文字之後,人們再把他們記錄下來。
第二,史官家承。
中國上古時期,即已重視歷史的傳承。其中共同的特點,是歷史典籍藏於官府,管理學術的史官則世代相傳。
《荀子·榮辱篇》說:「循法則、度量、刑辟、圖籍,不知其義,謹守其數,慎不敢損益也。父子相傳,以持王公。是故三代(夏商周)雖亡治法猶存,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祿秩也」。號稱中國古典史學終結者的章學誠,在其《校讎通義》中說:「三代盛時,無不以吏為師,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學矣」——夏商周的時候,所有官員,都以史官的記載為標準。
第三、甲骨文並非中國最早的文字
關於已知甲骨文的年代,在盤庚遷殷時期就已經有了 。它已經是一種很成熟的文字,因為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會意字,這與初期的象形字有本質的區別。再有,盤庚遷殷是在商代中期,我們的考古只是對商代中後期有深入的發掘,對前期的探尋還在進行中,隨著發掘的不斷展開,相信會有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系統。
※袁紹為何執意不聽取沮授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個原因
※軍統如等厲害,為何沒能殺死汪精衛?歷史專家:一個原因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