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喚醒絲路傳奇:敦煌浦江喜相逢

喚醒絲路傳奇:敦煌浦江喜相逢

首發:5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許曉青、孫麗萍、程思琪

這個春天,絲綢之路和古老敦煌,在太平洋西岸的上海,再次被喚醒……

經過2000多公里長途跋涉,百餘件絲綢之路與敦煌的珍貴文物近日從家鄉甘肅省運抵世界第二、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

「絲路敦煌·幸福生存」文化藝術展是甘肅歷史上文物出省集中展出的罕見之舉。作為上海中心展覽館的開館展出,展覽由上海中心攜手甘肅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和漾泱藝術聯合主辦。

甘肅省內7家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歷史性地集結在一起,敦煌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考古所、甘肅省簡牘館、蘭州市博物館、靈台縣博物館及清水縣博物館攜手呈獻百餘件(套)文物,西漢木獨角獸,東漢「馬踏飛燕」,北朝鎏金銀盤,等等,以及來自敦煌藏經洞的10卷經書等薈萃一堂。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認為,對絲路和敦煌而言,這是2018年的一件特大盛事。

步入上海中心展覽館正廳,3座極具標誌意義和震撼力的敦煌複製洞窟。分別為莫高窟第285窟(西魏)、莫高窟第220窟(初唐)和榆林窟第29窟(西夏),與以往臨摹複製的洞窟不同,此次的複製版,系敦煌研究院採用高清數字技術複製。

就此,絲路敦煌的傳奇故事,如複製壁畫般恢弘、莊嚴,在黃浦江畔徐徐展開。

高清複製可「亂真」: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展出的莫高窟第220庫複製版全景(記者任瓏 攝)

褪色

霓裳羽衣、足下生風,樂舞敦煌,蔚為大觀……

位於莫高窟南區中部的第220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也是此次在上海中心展覽館複製展示的3座洞窟之一。記者4月初到訪220窟實地時,可以清晰看到除了龕頂壁畫已有殘缺,現存的初唐壁畫部分,因多年以來在宋代壁畫的覆蓋下「偷生」,至今仍保持著明亮的色調,其中極易氧化的硃色線描依然清晰可見。看著窟內細膩而華美的菩薩群像和優美生動的壁畫,時間彷彿在這裡停止,似乎能看到那些初唐畫師們一筆一划描繪著這一幅幅流傳千古的驚世畫作。

敦煌的藝術之美令人動容,但隨著洞窟開放、遊人增多,敦煌的文物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嚴峻。

在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內,記者見到了幾幅洞窟壁畫的對比圖,其中一幅展示了現今莫高窟第061窟內的供養人壁畫照片,與多年前的黑白照片形成比照。從近年來拍攝的彩色照片中,可以看到供養人壁畫下半部分的衣裙和紋飾已經漸漸消失,令人痛心疾首……

位於古絲綢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現存的大規模佛教石窟,是保存完整、內容豐富、藝術精美的佛教藝術遺產,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不過,敦煌莫高窟自發現以來一直受到自然環境破壞和洞窟本體老化的「雙重威脅」。包括山體裂隙、風沙侵蝕、旅遊破壞等眾多因素都使得這座曠世藝術寶庫日益老化。

用中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著名學者樊錦詩的話說:「對這種老化的趨勢,我們只能加以延緩,而不能逆轉。」

就在4月中旬,敦煌研究院在官網發布信息,為有效提升文物保護和展示利用水平,瓜州榆林窟將暫時關閉,集中封閉實施相關工程項目。

問題是「褪色」之痛能否放緩腳步、停住腳步?

高清複製可「亂真」:上海中心展出的莫高窟第220窟高清複製版胡旋舞畫面(記者任瓏 攝)

護色

2010年是一個轉折點。

這一年的11月8日,樊錦詩在於上海舉辦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上透露,聞名遐邇的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自這一年開始打造一個名為「數字敦煌」的數字展覽中心,計劃於數年後對公眾開放。

通過對莫高窟壁畫的高科技「復原」和數字化展示,敦煌藝術寶庫將永遠留駐奇珍異彩,永不消失。而遊客們也能更全面地領略敦煌藝術之大美。

樊錦詩介紹說,從上世紀末以來,敦煌研究院已經開始對莫高窟壁畫進行「數字化存儲」,建立起了數字檔案系統,對壁畫色彩進行計算機復原。

她說,由於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湧入敦煌,給本就脆弱的莫高窟壁畫環境造成了更大的保護壓力。於是學者們想到,仿效平時工作人員通過數字設備「足不入洞窟」觀察壁畫的方法,可以設立一個數字化的敦煌壁畫展示中心,解決旅遊開放和文化遺產保護的兩難問題。

今天,當遊客到訪敦煌,可以欣賞到主題電影《夢幻敦煌》,欣賞到莫高窟壁畫的「360度數字展示」,能幾乎「毫髮畢現」地捕捉到莫高窟壁畫的精美細節。此外,遊客還能有選擇地參觀部分洞窟。

而通過為莫高窟文化遺產設立這樣一個完整的「數字檔案」,也可以讓這座人類藝術寶庫青春永駐,永不消失。

樊錦詩說,「數字敦煌」項目為文物的保護還有石窟研究利用開闢了新的途徑,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文物保護研究逐步和國際文物保護研究接軌,邁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敦煌實景:莫高窟第220窟主室東壁 (沙武田教授 提供)

顯色

不僅僅是「數字敦煌」,近一年來,敦煌又通過新時代的「網紅」文創概念被一次次喚醒。

敦煌色系口紅,這件聽上去十分玄妙的化妝品,亮相多場國際會展,帶著洞窟中佛教造像藝術的鮮活氣息走向世界。

紅蓮灰、胭脂、妃紅……「觀眾帶走的不只是一支口紅,也蘊含著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海濤希望能通過與大眾生活親密接觸的文創產品再次「激活」敦煌,同時也更好地守護敦煌。

敦煌文化創意體驗「紅」了,很多企業慕名而來,要跟敦煌研究院商討合作事宜,可敦煌研究院反倒有點「小心翼翼」。

2017年,敦煌研究院開發了42類敦煌文化創意衍生品,累計註冊108個商標。但細算下來,產品化的速度並不很快。這其中,既由於人手緊缺無暇開設更多體驗課程,也源自對授權的嚴格把控。

口紅「紅」了之後,2018年的敦煌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藉助互聯網變得更加「萌萌噠」,網友興奮地發現,這是繼故宮文創之後,又一項浩大的中華文化「喚醒工程」。

就在最近,敦煌研究院與跨國的電子書平台——亞馬遜Kindle攜手,推出「閱·舞敦煌」系列。其中包括六款電子書外殼保護套,以及帆布袋等。「舞樂飛天」「鹿王本生」「流羽青鸞」「花繁水碧」「山間問道」「蓮動福生」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敦煌成語」。這些敦煌壁畫中的經典紋樣,分別來自莫高窟第249、第257、第285、第311、第217、第431窟,彷彿截取了敦煌壁畫中一個個精美瞬間,令讀者開卷有益、愛不釋手。

其中,「流羽青鸞」圖景的源頭——莫高窟第285窟的複製窟,此次正在上海中心展出。參觀者可以看到,洞窟的頂部繪製有象徵性的天地宇宙、諸神萬物,佛教和中國神話人物紛然雜呈,氣象萬千。

「我們現在的文化創意活動和產品,更多的是讓公眾體驗,培養對敦煌文化的喜愛。」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表示,敦煌莫高窟已有1600多年歷史,產品創意不能簡單地複製文物,而是要把文物蘊藏的多元價值和今天的價值觀結合起來,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將其創造性地轉化為現代生活美學。

敦煌洞窟藝術,及其所在的古絲綢之路,穿越千年,生生不息。而今,從甘肅省內到「上海之巔」,敦煌文化活色生香,走向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古詩中走出的地名,這麼美!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鄉
北京中軸線,竟然藏著這麼多秘密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