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藥市場的最後堅守者?
在市場滾打多年的商家均經歷過中藥材市場繁榮與蕭條,很多投資人士認為,在繁榮周期中藥價格上漲的過程中會創造大量財富。於是絞盡腦汁,盡所其能的去做市場預測,品種預測。
人生的道路在於選擇,選擇多大的空間就註定了你一生的成就。進入中藥市場我建議超過40歲就不要介入了,因為成熟的心態與市場經驗能夠迴避市場風險,但在市場沒有十年的摸索,難以在市場有立足之地。
時代變遷,每個行業的局勢也相應發生變革,中藥市場同樣發生一定的改變,具體表現如下:
01商家思維回歸理性
2018年的市場並非一潭死水,導致行情變化的因素頻頻出現,但市場冷,商家回歸理性,少了跟風投入的商家,行情異常的平穩。借用市場一位老者的話是這樣的「市場的運行軌跡已變,霧裡看花,一切均是枉然」。
「倒春寒」關聯品種有杏仁、桃仁、郁李仁、青翹、山茱萸等品種,儘管桃仁和杏仁行情有小幅上漲,但多數品種仍無表現。「倒春寒」在商家回歸理性的市場已經沒有發揮那麼大的功效了。
02中藥市場的蛋糕相對要小
投資是市場永恆不變的操作手法之一,資金大量流動的方向足以代表當前社會的風向標。不同的投資方式將預示著不同的盈利程度。中藥市場蛋糕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它適合中小資金流入,同時面臨投資容易套現難的瓶頸。不能及時套現的市場狀況讓商家難以擼起袖子大把干。
目前流行的房地產熱再一次證明了投資需朝風口奔去,盈利不是你本領有多大,而是你有沒有超前的思維模式,靈活的運作手法,適時而行,站在風口,豬也會飛起來。
03信息透明度增加 產地取代市場功能
2010年以前,商家對信息有一定的認可度。記得當時,所有的信息網站均是會員收費的,但隨著移動工具發展與網站的對外開放,信息已經達到泛濫的程度,從而信息的價值大大折扣,相反我們還要費盡心思琢磨每次信息的真實性,以及背後因素等。
隨著採購商深入產區,市場功能逐漸減退,由原始的大貨交易轉為零星交易模式;產地由原材料供應模式改為深入加工,等級匹配等功能。
任何事物並非一成不變,市場變了,我也感覺到商家的心理也在發生變化。變化吧,機遇是調整出來的。
04考察一個準確數據真的很難
我們都知道,目前是一個大數據時代,一些事情必須要用數據說話,考察數據也成為一種動態監測的主要工作。在80年代,中藥種植就是那麼幾個產區,加上國葯的採購數據,從而得出供求結論。
隨著種葯致富的口號喊起,政府的推動,目前已經是中藥遍地開花。南葯北種,失去了中藥的道地性。在這樣的情況下,試問?你相信你考察出的數據嗎?
也有人這樣說,監測種子走銷量,也就預測了品種的種植面積。那麼,我在試問,你確定這些種子的發芽率嗎?你又是否能保證種植戶有專業的種植技術嗎?種植量與產量一定會成正比嗎?呵呵!大家都去想想。
不要整天活在數字的推算中,那樣會很容易把自己圈進去的!
總結
本品文章命題為「誰是中藥市場的堅守者」,堅守了真的是對了嗎?我不求解答,因為商家看法會不一,理論性與認識問題的感知度也不同。我只是淺談市場現狀,讓大家深思一下自己走的路!
來源:種葯吧
※自己在家熬中藥,如何保留藥效最佳?
※立足中藥文化 做強民族品牌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