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暗物質的發現

暗物質的發現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紛繁的宇宙,我們之所以了解它們,是因為它們無處不在地閃爍著。然而它又是簡單的,98%由氫與氦構成,剩下的是一些較重的元素,它們大體通過引力互相維繫著,形成了恆星系,星系,星系團等等。一切都似乎那麼的清晰,那麼的簡潔。

在這裡,我們先看一看太陽系內的狀況:太陽與其行星共同圍繞一個質心旋轉,而這個質心基本上處於太陽的位置,可以看到的是基本以圓作為軌道的行星離太陽越遠,它的運轉速度越慢。我們這裡舉幾個例子。

地球軌道半徑1AU,軌道長度6.28AU,公轉周期1年,速度為6.28AU每年。天王星軌道半徑20AU,軌道長度125.6AU,公轉周期為84年,速度為1.5AU每年,顯然,地球運行速度更快,或者可以這樣說:地球離太陽更近,受到的引力更大,需要更高的速度產生離心力維持軌道。實際上,根據環繞速度公式我們可以知道,離中心天體(這裡是太陽)遠a倍,它的速度就小根號a倍。

當然,這是理想的情況。不過太陽系在複雜,也均在引力定律下分毫不差地運行。

照理說,星系也是這樣的,雖然星系不是如太陽系般由凝聚的球體一般,而是由彌散的星盤組成,但是總體上也應該服從這個規律,那就是:離中心越遠,旋轉速度越慢。不過,如果星盤間瀰漫的物質太多,那麼由內至外的軌道上,物體所受的引力減小得較慢。下面會對這個結論做出一些解釋。

中間的是星核,而旁邊的螺旋狀的是星盤,星核的密度較大

比如說,你在星盤內側,你受到了離你很近的星核的引力,然而外圍的物質對你的引力將抵消一部分力量。那麼當你移到星盤外側時,你受到了內側星盤與星核的引力,而且基本沒有向外的力抵消它,所以,如果星盤擁有足夠多的質量,那麼物體所受星系引力的大小與到星核的距離關係不大。換句話說,星系裡面,各個恆星的自轉速度都差不多。

那麼接下來請看看我們的觀測數據是怎麼樣的。這是科學家對一個星系自轉速度的觀察。

其中,橫坐標是天體到星核的距離,而縱坐標是天體的自轉速度,根據我們可見光的觀測結果,我們得到了星系的質量分布,並且通過質量分布推測出星系的自轉速度。(如藍線所示)但是,這與觀測結果(紅線)完全不符,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

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星系的自轉速度是比較均勻的,這意味著什麼?要麼就是這個星系裡面有多餘的,不可見的物質,要麼就是萬有引力定律錯了!很顯然,第二種實在是太離譜了,所以,這個星系中有沒看見的物質。如果沒有這些物質,那麼這個星系外圍的高速旋轉的物質將脫離引力逃逸出去!

這是科學家製作的暗物質分布地圖,根據引力透鏡(光線彎曲)得到的。

這並不是一個單一的例子,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觀測上的例子,比如當光線經過空無一物的區域是彎曲了,那麼我們就可以推測,那是不可見的引力源。那就是暗物質!!

在下一期,我們會講一講暗物質的本質是什麼,和關於它的觀測,敬請期待。

若喜歡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台上看星星 的精彩文章: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行星「神探」

TAG:陽台上看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