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廉說蓉城 武侯區(4)雙流篇 (五 )

廉說蓉城 武侯區(4)雙流篇 (五 )

原標題:廉說蓉城 武侯區(4)雙流篇 (五 )



廉說蓉城

雙流篇 (


946廉說蓉城,今天擺一下雙流「劉氏家族」的家風傳承的故事。



說到對「槐軒學說」影響最大的除了創始人的劉沅先生以外,另一個就是他的孫子——劉咸炘。

劉咸炘,字鑒泉,他的父親劉梖文是劉沅先生的第6個兒子,因為鑒泉出生較晚,所以他也是止唐先生孫輩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1896年11月29日,劉咸炘出生於成都純化街。劉家家學深厚,在這種熏陶里,劉咸炘自幼聰慧好學,他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便已經喜歡上了讀書。4歲的時候,每天都會向父親請教一些學術問題,到了5歲,便已經開始學著舞文弄墨了。一開始,他是在自己的兄長劉咸滎的教導下學習,但不久之後,劉咸滎便經常對人說:「四弟聰慧異常,所聞輒博而深,吾不能勝其教也。」所以後來便由父親劉梖文(子維先生)親自教他,閑暇時便任其自修。鑒泉先生尤其喜歡翻書,每天都要去書齋抱10多冊書籍到自己的讀書樓「內樓」翻閱,有時候甚至出入往返數次,年僅9歲便已博覽群書,大家都調侃他為「老秀才」。在他18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子維先生病逝,鑒泉先生便跟著哥哥劉仲韜學習,隨後擔任尚友書塾的老師,成為了最年輕的先生。



鑒泉先生知識淵博,並且對古文、時政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包括天理、人性的發展規律,古今中外發展差異的原因,他並不追求原因,都依照事實闡述。他一生總共著書235部、475卷,後人整理時將其總命名為《推十書》,800多萬字的皇皇巨著波及當時,影響至今;此外,鑒泉先生一生藏書有約二萬三千多冊,每一冊書上都有他的批註。可以說,止唐先生的傳承在劉氏家族主要由子維先生下傳,子維先生的整理工作諸成了《槐軒全書》,而「天才學者」鑒泉先生的《推十書》則是重新樹立了槐軒學派的文化高峰。


劉咸炘一生一邊教學,一邊研究學問,不喜歡為仕途奔走。北伐勝利後,直系軍閥吳佩孚失敗逃至四川成都,到處網羅人才,企圖東山再起,曾致函劉咸炘到家門造訪賜教。劉咸炘婉言推讓,只約在草堂祠會面。在會談中,劉咸炘只談學術問題,不涉及政治。結果吳贈送劉咸炘對聯一副,摺扇一柄,雙方始終未能就政治合作問題達成協議。1930年,四川督軍劉湘曾約劉先生出任二十四軍軍部秘書長,他亦婉言謝絕。


在尚友書塾主持教務工作時,劉咸炘對讀書的學生,凡家境貧寒,無力就學者,都免繳學費,並供給伙食,不使廢學。劉咸炘還曾為使學生能深造有成,籌集經費,就書塾設研究班,按季發助學金,以贍膏火。在敬業學院主講國學時,許多學生要求到塾內聽課,劉咸炘特為這批人(當時稱為「塾外生」)在星期天講課。學生中凡有成績的,不論大小,他都要加以獎勵。資質下等的,更是盡心誘導,耐心扶持,希望得到長進。


946 廉說成都


歡迎收聽

周1~周5 7:30、19:30


周6、周7 10:00、17: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電台 的精彩文章:

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再現「稀世珍寶」

TAG:成都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