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為什麼不待見中國女團?

中國人為什麼不待見中國女團?

兩周之內,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可以說是火遍了大江南北。

GIF

中國的女團市場似乎迎來了曙光,但這微光背後卻是一片哀鴻遍野的景色。去年年底,國內女子偶像團體1931終究沒能逃過解散的命運,而你或許都沒有聽過關於這個組合的任何消息。有人戲稱,《創造101》其實是回爐重造的夢工廠,那些沒火起來的少女們終於能藉此翻身,為夢想再賭上一把。

與隔壁的日本韓國相比,國內女團市場的持續低迷似乎成了謎,原因何在?《創造101》又能否為內地女愛豆文化找到新的突破點?

1

逃不開的污名,打不破的圈層

2017年6月,日本偶像團體成員須藤凜凜花在AKB48總選舉上宣布結婚,此消息瞬間引爆日本和國內社交媒體,一時之內激起千層浪花。為何AKB要禁止成員戀愛?女團成員宣布結婚為何引發如此多人討伐?

有人就此斷言,女團偶像與粉絲之間在本質上就是一場錢色交易,不過是偶像販售慾望,粉絲提供流量的交易罷了。不能否認,日系女團發展至今已有自身打不開的桎梏,但以此來定義偶像與粉絲文化的實質未免有些太過粗暴和淺顯。

在大部分網路社區和平台,粉絲群體已經成為了一類極特殊的存在。粉絲們一方面擁有極強的存在感和活躍度,但與此同時,他們又是不被大眾理解、甚至經常遭誤解的一群人。在各類粉絲中,日韓系女「愛豆」的粉絲尤其容易陷入兩種困境——污名化的男粉,和被遮蔽的女粉。

其實,「宅男」粉絲被污名化的現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社交網站的語境中,諸如「宅男粉絲無人權」之類的戲謔也隨處可見。在日本導演今敏的作品《未麻的部屋》中,影片里虛擬的女團成員未麻在拍攝寫真時著裝越來越暴露,最後甚至接下了包含強暴橋段的劇本,此舉讓她的狂熱男粉絲忍無可忍,未麻人設的坍塌和對偶像精神的背離使粉絲下定決心殺死偶像。影片敘事雖含有誇張和戲劇成分,但它也映射了很多人心目中對男粉絲的刻板形象——狂熱、潔癖、邪教分子。

GIF

與此同時,在刻板印象和思維定勢的作用下,女團仍然被大多數人視為男性凝視作用下的產物,女團粉也被理所當然的認為是以男性居多,女「愛豆」的女粉絲成為了社交網站上「不可見」的那群人。她們的需求被遮蔽,慾望被掩飾,市場和投資方只能「看到」男性,國內女團的定位和走向也日益朝著迎合男性受眾的方向發展而把路越走越窄,殊不知,在「她經濟」崛起的當下,「得女粉者得天下」這句話在哪都能適用。

2

女團要發展,市場真的準備好了嗎?

在《奇葩大會》某期節目中,現已解散的女團1931成員馬劍越在節目中哭訴了「18線」女團的辛酸史,她的發言讓這個幾乎不具知名度的女子團體重現出現在觀眾視野中。老闆「巨有錢」,封閉式訓練,5億投資,忙活了半天自己只收穫了一個粉絲,公司發布解散通告時網友紛紛表示「才知道有這個團」。從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中國女團在中國不受待見,缺的其實不是錢和培訓力度,而是成熟的市場環境和更完整的產業鏈。

在《創造101》開播之前,中國市場並非沒有女團和女團選秀綜藝,只是大多都青黃不接、不溫不火。《加油!美少女》、《蜜蜂少女隊》、《最強女團》等女團選秀節目即是看準了內地缺乏優質女團這一空缺應運而生的,但這些節目的播出後收視效果並不如人意,也沒有在社交平台上形成話題和水花。

此外,在已成型的國內女團中,唯一算得上知名度和商業價值的也只有SNH48了。但與本家AKB48的知名度相比,SNH48似乎並沒有任何傳唱度高的代表作品,隊內成員因為業務水平和私人糾葛上熱搜的例子倒是不少。最近,《創造101》選手葛佳慧也因為加入snh48不到兩個月就退團而引發爭議,如此看來,snh48在中國更像是一塊有名無實但又能鍍金的「招牌」,噱頭遠大於內容。

在偶像產業高度成熟的日韓,女團的發展不僅有淵源和積累,還有社會環境對御宅文化的包容度、強烈的版權意識、健全的音樂市場等因素為女團的成長保駕護航。以AKB48為例,作為日本偶像市場最具代表性的女團,AKB可以說玩轉了女團的各種運作模式,劇場公演、握手會、總選舉、Fan Club(粉絲俱樂部)等形式深入人心。知著君最早知道這個組合也是因為社交網站被總選舉刷了屏,就算是國內不關注日本偶像文化的年輕人,對於前田敦子、大島優子和渡邊麻友等總選舉霸主的名字應該也不會覺得陌生。

GIF

此外,各類打歌節目和綜藝節目也為女團成員們提供了增加曝光率、鞏固人設和吸納粉絲的舞台,聲音、形體條件好的可以一展歌喉或舞姿,性格有魅力的可以在綜藝上大放異彩。為了打造「國民度」,日本和韓國的經紀公司通常都會在打造女團出道歌曲時慎之又慎,只要第一首歌能衝進新歌榜單的top行列,就意味著在打開市場和知名度的路上前進了一大步。換言之,日系和韓國頂級女團的粉絲可能是小眾人群,但她們音樂作品中一定至少有一兩首是廣為人知的。

3

女團的風,要往哪個方向吹?

到底什麼才是「女團」?先別問投資人,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女團成員自己都搞不清楚。知著君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重要,因為它是時下打造女團之風的出發點,也揭示了女團發展的核心問題——我們這個團的賣點到底是什麼?

女團,拆開來看應該指的是女子偶像團體,它的關鍵詞不在於成員的性別,而是在於這個團體的「偶像」屬性。

在對於「偶像」的理解上又會出現兩重分歧,一類人會將其理解為自己崇拜、欣賞的對象,他或她可能是歌手或演員,而「偶像」只是一種因迷戀而產生的附加屬性;在另一類人看來,「偶像」應該是指「職業偶像」,是與歌手、演員不同的另一工種,比如前文提到的AKB48,這些職業偶像的本職工作就是販賣人設和夢想,演技和音樂天賦則成了附加值而非剛需。在知著君看來,陪伴很多80、90後走過青春的S.H.E只能算作女子團體,而非女子偶像團體,儘管她們是很多人的偶像,但偶像身份只是她們歌手身份的衍生品。

GIF

從《創造101》的官宣可以看出,節目組並不想簡單複製日本或韓國的任一種模式,而是想吸收二者的成功之處,並炮製出一服適合國內水土的方子,但這種渴望「一步到位」的野心難免帶來了一種節目氣質的割裂感。《創造101》播出後,騰訊視頻緊跟著放出了三集以「女團」為主題的紀錄片,在片子里,主持人張紹剛前往日本專門觀看了AKB48,看完後他感慨,比起她們的演出,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其實是那些賣力為偶像打call的粉絲們。

不難看出,《創造101》買了韓國的版權,去日本學習經驗,又請來國內女團成員Ella助陣,這些因素合力巨大,卻難免模糊了問題的焦點:主辦方到底想要打造怎樣的女團?對參賽選手而言,這個節目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第二期節目的特訓環節中,走中性風的Yamy和Sunee向舞蹈導師王一博抱怨自己跳不了可愛風格的舞蹈,王一博的回答讓知著君深以為然:

「如果你是一個組合的話,你就要跟著組合,自己不能太突出。」

對很多參賽女孩來說,《創造101》很有可能只是一個跳板和曲線成名的方式,她們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個人的曝光率,而不是抱著以「成為組合的一份子」為目標在奮鬥。於是,個人的出挑成了首位,很多粉絲注重的「團愛」、「團魂」很難被看到。

此外,成團後的101女孩們該何去何從?照搬日本走販賣夢想和提供治癒的職業偶像路線估計是行不通了,那麼到底是走S.H.E那樣的歌舞女子團隊路線,還是另起爐灶闖出一番新天地?小偶像們後續能否做到多棲發展?這些問題都需要被思考。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和截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著網 的精彩文章:

武志紅的「原生家庭論」

TAG:知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