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蜂不只會蜇人 還會攻擊性地傳播種子

胡蜂不只會蜇人 還會攻擊性地傳播種子

胡蜂不只會蜇人,還會攻擊性地傳播種子

科技日報昆明5月3日電 (記者趙漢斌)人們對鳥和哺乳動物傳播種子研究已較為深入,但對無脊椎動物在植物種子傳播中扮演角色的研究則相對缺乏。研究人員最新發現,胡蜂竟也是傳播種子的好「媒人」。這項關於胡蜂傳播植物種子的識別機制及其生態意義的研究,日前在線發表於植物學領域主流期刊《新植物學家》上。

種子傳播策略通常包括風傳播、水傳播、自身重力或彈力傳播、哺乳動物傳播、鳥傳播、螞蟻傳播等,一些由無脊椎動物完成的、不同尋常的種子傳播策略,總會激起公眾對動植物共生關係的好奇心。而探索這些不常見的種子傳播策略,有助於人們了解複雜的動植物互惠關係。

胡蜂傳播是蟻播植物中罕見的種子傳播類型,目前僅在齡草屬、沉香屬種類等3個被子植物科中被發現。百部科百部屬的大百部是傳統的藥用植物,研究人員在進行百部屬植物調查時發現,大百部蒴果內的種子在其自然生境及人工栽培條件下都會被胡蜂取食和傳播。令人驚訝的是,胡蜂取食大百部傳播體的行為,極像獵取昆蟲的過程。覓食的胡蜂先以之字形飛行軌跡靠近傳播體,當接近約10厘米時,胡蜂會進行猛撲。隨後它會花費幾分鐘咬掉帶有油質體的種子,飛行一定距離後,再對所攜帶的傳播體進行加工。胡蜂搓揉大百部種子,咬掉大部分油質體後,丟棄的種子落到地面上會被覓食的螞蟻進行二次傳播。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的陳高博士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華中師範大學人員合作,通過野外調查、化學分析、觸角電位測定、胡蜂觸角上的蛋白受體確定及系列行為實驗,解析了大百部種子被胡蜂傳播的機制。研究揭示胡蜂在大百部種子傳播過程中扮演長距離傳播的角色,大百部油質體在模擬昆蟲血淋巴的同時,所釋放的嗅覺線索是維持胡蜂和大百部傳播體關係的重要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俄前特工中毒案:英驅逐23名俄外交官 暫停雙邊接觸
安倍欲儘快了結「森友問題」拼連任 在野黨窮追不捨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