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夏節氣吃什麼?十一種適合立夏節氣吃的食物盤點

立夏節氣吃什麼?十一種適合立夏節氣吃的食物盤點

立夏應該吃什麼?

立夏是我國傳統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立夏過後,便是炎熱的夏天,又到了露腿的季節,美的同時別忘了立夏應該吃什麼?人們在立夏當天吃一些食物,往往寄託著祈福保平安的願望。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整理時發現好多地方的飲食習俗我竟然都沒聽過,開眼界,快來跟瘦姐一起吃起來~

立夏飯

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立夏日將兜得的米與食材在露天煮飯,飯上放青梅、櫻桃等,分送日前給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民間認為兒童吃後,可防中暑。

立夏飯里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穀豐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飯,還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

立夏蛋

長江以南漢族風俗。每逢立夏,人們都要吃煮雞蛋或鹹鴨蛋,認為立夏吃雞蛋能強健身體。 立夏蛋,是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立夏前一天,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紹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吃蛋之外,還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隻未破的,用綵線編織成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朋友們還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這天最快樂興奮的事,拄蛋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立夏羹

立夏果又稱立夏粿,是一種節日食俗。在立夏節吃的一種粿子和湯圓,不過是用米蒸熟後搓爛和成小糰子,然後用豆芽,豆乾,蝦皮,豌豆之類的東西煮成「羹」,名叫「立夏羹」,又名「立夏粿」,合家共食。俗諺:「吃了立夏粿」,不怕大雨如注(敢於冒雨幹活)。

烏米飯

立夏這天,杭州人都會做烏米飯,這是用一種名叫「烏飯葉」的野生灌木葉子浸出的汁液煮米飯做成的。立夏日吃烏米飯,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蟲叮咬,保一夏平安。

腳骨筍

立夏時節,寧波人最喜歡吃腳骨筍,這種細長的野竹筍,是希望和健康的象徵。所謂「腳骨筍」,是寧波人特有的叫法,其實就是山上的烏筍。由於它細細長長,形同腳骨,便有了「腳骨筍」的叫法,還有了「立夏吃腳骨筍,一年腳骨健健過」的老話,吃了之後寓意整年「腳骨健」。

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七家茶

杭州舊俗,立夏日烹新茶餽親戚鄰居,稱七家茶。 明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諸色細果,餽送親戚比鄰,謂之七家茶。富室競侈,果皆雕刻,飾以金箔,而香湯名目,若茉莉、林禽、薔薇、桂蕊、丁檀、蘇杏,盛以 哥 汝 瓷甌,僅供一啜而已。」

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攤粞

立夏日,以金花菜或棗子豬油和粞灼成之粉,謂「攤粞」,立夏食之,防病驅災。

蝦面

在閩南僑鄉,流傳著「立夏食蝦面」的習俗。立夏這一天,過去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麵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嫩蠶豆

立夏時節,正是蠶豆大量上市的季節,很多地方有立夏烹食嫩蠶豆的習俗,還有吃「立夏飯」的,在米飯里加上蠶豆、筍、豌豆、莧菜等作料,含有「五穀豐登」的意思。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秸寶蛋小黃 的精彩文章:

TAG:秸寶蛋小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