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摘抄與思考71、72章

《道德經》摘抄與思考71、72章

《道德經》摘抄與思考71、72章

文:Recycler

61/261.3367

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大意】

此章提倡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能認真對待自己的缺點。

【譯文】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上品。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是毛病。聖人不會自病,因為他知道毛病而糾正毛病。正因為他知道毛病就是毛病,所以他沒有毛病。

【我思】

順口溜的感覺,知道和不知道,我們可以排列組合成四種句子。句一,知道自己不知道;句二,知道自己知道;句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句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句一,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上品,也就是最好的狀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只有當深入了解某件事後,才發現自己知道的很少,還有很多未知的需要去探索,因此說,知道自己不知道。

句二,一般出現在初學階段,一知半解,就意味知道了事物的全部內容。這是通病,如果學習到此狀態就以為知道,就停止了。這是莫大的悲哀。不過這種想法,心理素質好,容易滿足,不糾結。

句二,有時也出現在確實知道答案的情況。

句三,不知道自己知道,一般出現內在信息混亂的狀態,將正確的和錯誤的信息一股腦的全告訴某人,某人以為全是錯的,沒放在心上。其實正確的答案已在其中。這是最好的隱藏答案的方式。

句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與句二類似,就是以為自己知道了。但不是正確答案。

老子所說的毛病,指的是明明不知道,卻以為自己知道。這是自己主觀的自己欺騙自己。自己騙自己就算是毛病。有時候也是無奈,自己騙騙自己,讓自己開心一下。

如果自以為知道是毛病,那麼聖人是堅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這也就是他能消除毛病的原因。

人類為什麼會自以為知道呢?如果可以檢驗,很少會有人把莫須有的東西拿來承認。如果不能檢驗,我們撒謊說自己知道,換得就是利益,是榮譽。尤其是一些人喜歡拿看不到的神靈來說事,說自己看到過某神靈,然後接受了什麼指示。然後就有人相信。看沒看過不要緊,要說的繪聲繪色,和真的一般。只要有人信,自己自然就有利益獲得。看不見的東西最容易被人利用。

今天看來,這好像不是毛病,而是實力。一種語言天賦,一種心理暗示。只是不貼合實際而已。現在人把老子說的毛病當做是能力,全國人的毛病如何治理?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譯】

有些人只看到事物的表層,便以為洞悉事物的真相,或一知半解,強不知以為知。這在求知的態度上,欠缺真誠,所以說犯了謬妄的病。有道的人之所以不被視為謬妄,乃是由於他能不斷地作自覺與自省的工作,能懇切的探尋不知的原因與根由,在不了解一件事情之前,也不輕易斷言。在求知的過程中,能做到心智上的真誠。

【拾人牙慧-張其成全解道德經】

沒有毛病的時候要堤防毛病、預防毛病。有毛病的時候要正視毛病、重視毛病。

【拾人牙慧-聞老子之聲】

知道的人卻假裝不知道的「不知」,並非指單純的假裝不知或無知,而是指他的知識體系中沒有區分事物的功能,即不以自己所知的內容作為堅定的體系而使其成為意識形態。

但沒有真正達到「知」的境界的使自己所知的內容形成一個體系或一個理論,並與其他體系華清界限,老子認為這就是機器嚴重的病,聖人正因為知道這種智力行為是非常錯誤的,所以不採取這種態度和行為。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大意】

本章講述政治思想。老子告誡統治者:要自知自愛、不要壓迫人民,否則大亂將至。

【譯文】

人民不害怕(統沾者的)威壓,那麼更大的禍亂就要發生了。

(統治者)不要逼得人民不得安居,不要壓迫人民謀生的道路。只有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會厭惡(統治者)。

因此有「道」的聖人有自知而不自我表現,能自愛而不自顯高貴。所以捨棄後者(自見、自貴),而採取前者(自知、自愛)。

【我思】

第一句翻譯的不太好,有歧義,「更大的禍亂」指的是什麼,又誰發起的?根據前半句的主語,總感覺是人民發起禍亂,也就是反抗的意思。通貫第一大句,意思就成為,人民不害怕威壓,就會有更大的禍患發動。這樣理解是可以的。

但是我更欣賞另一種解釋,人民不害怕統治者的威,統治者就會用更大威壓。其結果是一樣的,但是這裡統治者是主體。其中也包含一種想法,人民要有所畏懼,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如果不約束,不害怕,將會有更大的威壓到來,吃苦的還是人民。這反應了人民在統治者面前是無助的。

第一句話,是在勸導人民嗎?是在希望人民應該懼怕統治者,是該聽統治者的指令嗎?有的註解,第一句是陳述事實,老百姓不懼威嚴,統治者又加大威壓。老子這裡是反對的做法。百姓不懼威嚴,統治者應該再想別的辦法,不應加大威嚴。此種理解較好。

第二句,成了替人民向統治者解釋。結合前兩句,我們可以知道老子作為一個聖人,左右撮合,防止問題出現。老子希望人民給統治者面子,要按他們的指令行事。這樣我們的生產生活更流暢。統治者都是從人民的角度出發思考國家問題。人民理應理解統治者的指令,理應維護政權的權威。勸完人民勸統治者。人民並不是想鬧事,他們只是想要有個家,有一個謀生的辦法。政府你要想辦法給每個人都有房子住,都有工作。這樣人民安居樂業,就不會有怨言。

勸架好說,但是具體實施起來確實很難。第一,誰先讓步呢?統治者說,你們先忍忍,我們的政策就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安居樂業,理應先聽我們的。人民說,我們都忍了很久了,我們什麼時候能有房子住,我們不信你。政策從計划到實施,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撮而就。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我們都努力一下,忍受一下。直到政策的實現。

各說各有理,一個無奈現實的殘酷,無法儘快實現。一個感嘆現實的痛苦,想儘快脫離。老子老師你說怎麼辦?

人民是多樣的,假如政府有兩個政策,一個政策每位公民每天可以領取一個饅頭。另一個政策,每位公民只要忍受住,一年後一次性給七百個饅頭。覺得人民會怎麼選。有錢的選第二種,沒錢的選第一種。就是這樣。遊走在生存邊緣的人們,急切希望每天都有收穫。飯都吃不上了,人民是顧不上宏偉目標實現。

第三句,有點跳脫,與前兩句沒關係。這句話也有點問題,有道的人,自知為主,適當表現,如此才能起到聖人的作用。悶著頭做好事,誰也不知道誰做的,還以為是應得的。以自愛為主兼具高貴,主要還是需要高貴帶來的氣質和威嚴。沒有這些,會被人當做任人欺負的玩偶。一個聖人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人,不能顧此失彼。做一個聖人真的不容易,一個人不管怎麼做,都有人說「不對」。就拿「自見」來說。自見,有人說驕傲誇張,有人說模仿帶頭。不自見,有人說謙虛低調,有人說不敞亮。聖人認為是對的事,在普通人眼裡有不同的結論。也許只有用時間堅持統一標準,才能被人看到聖人的信仰。

此章節三句話,先是陳述統治者的現實做法。然後提出統治者不應該這麼做。最後提出統治者應該怎麼做。重要目的,是希望統治者能接受老子的政治理念。政治理念這東西,分時分地分人。沒有最好的理念,只有最合適的理念。

額外說幾句。都在說道德經這本書是給統治者看的。但是這本書卻是在民間流傳,這是和道理?如果真的是本寶書,理應世代皇帝重視,可是沒有。姑且認為是給統治者看的。一個統治者利用一本書的道理,修養自己,管理國家和人民。對個人來說,個人難道不就是自己的統治者嗎?需要維護這個身體機能,需要協調各器官的平衡。如果道德經是希望統治者無為治國。那可不可以認為,個人也可以無為管理自己。任自己自由發展,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當某一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出現矛盾的時候,再適當的提出一點政策,這不就是很好的嗎。個人都管不住自己,更何況是統治者的政策。道德經這些大道理也適用於個人,只是實踐起來比較難而已。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譯】

暴政逼迫,使用恐怖手段壓制人民,人民到了無法安居,無意安生的時候,就會鋌而走險了。

【拾人牙慧-張其成全解道德經】

生活艱難,朝不保夕,甚至生不如死。在這種情況下,還怕什麼威逼?還怕什麼死亡。人民的人性被極大地扭曲,這個時候最容易走上極端。人民為了生存就會反抗,有的甚至回去搶奪、偷竊、暴亂,社會省會就會混亂。更有甚者還會發生弱肉強食,易子而食的可怕情景。

【拾人牙慧-聞老子之聲】

百姓對高壓統治產生厭惡的原因是什麼?那就是因為統治者不降低自己,不向後退卻,不以百姓之心為己心,而是顯示自己的觀念和意志,並以自己的觀念和意志引導百姓,統治百姓。這樣的統治者不是像誰一樣流向低處,而是凌駕於百姓之上,將自己放在高貴的位置。

~~~~~~~~太長不看~~~~~~~~~

簡版:我們其實也搞不清楚知與不知的界限,因為科技很快就可以證明之前的結論是錯誤的。

~~~~~~~~~~聲明~~~~~~~~~~

歡迎交流思想。

謝謝您的包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ecycler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摘抄與思考25、26章
《幽/冥問答錄》後感

TAG:Recycl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