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腸道菌群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愛恨情仇」

腸道菌群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愛恨情仇」

NAFLD

近年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流行率在全球呈升高趨勢,正在成為最常見的慢性肝病。NAFLD 患者全因死亡率、肝病相關死亡率、肝細胞癌發生率均升高,肥胖和胰島素抵抗(IR)是NAFLD的兩大獨立危險因素。

腸道菌群被認為是機體的一個重要的「特殊器官」,它參與機體的代謝並與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與NAFLD的發展密切相關。

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俗稱脂肪肝,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損肝因素所致的,以瀰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其疾病譜包括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關肝硬化和肝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習慣的改變,NAFLD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國普通成人中已達15%~20%,西方發達國家更是高達30%以上,NAFLD已成為臨床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

腸道菌群:人體的腸道菌群主要由厚壁桿菌菌群和擬桿菌菌群組成,這兩種菌群在腸道中所佔比例影響宿主攝取能量物質的能力。與正常體重人群相比,肥胖患者腸道中的厚壁桿菌菌群數量更多,而擬桿菌菌群數量較少,且隨著體重的減輕,其厚壁桿菌菌群數與擬桿菌菌群數比值亦降低,更接近正常體重人群,提示腸道菌群與肥胖之間具有一定關聯。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代謝綜合征在肝臟的表現,往往發生在超重的人群中,同時伴有高血糖、血脂異常和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組分。NAFLD 在西方國家是最常見的肝臟疾病,其病理表型廣泛,從脂肪變性 (S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到終末期肝病或肝硬化。

出生時的腸道微生物形成可能會影響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展。一項研究 191 名 NAFLD 兒童的研究,發現母乳餵養可降低進展為 NASH 或肝纖維化的風險。此外,人類基因組缺乏一些酶去代謝碳水化合物,所以腸道微生物在代謝複合碳水化合物中起著關鍵作用。

臨床實踐表明,NAFLD不僅是一類獨立的肝臟疾病,而且還與代謝綜合征密切相關。

腸道菌群紊亂及腸黏膜屏障功能障礙可引起腸源性內毒素吸收入肝增加,通過激活Toll樣受體、核苷酸結合寡聚化結構域(NOD)樣受體等途徑,誘發慢性炎症,促進胰島素抵抗、NAFLD和代謝綜合征的發生與發展。

腸道菌群紊亂還會影響腸道內營養物質的吸收,改變機體的能量代謝,造成體內脂肪過度積累,促進肥胖、NAFLD和代謝綜合征的發生與發展。

「二次打擊」學說提示,肝細胞脂肪沉積作為「初次打擊」對肝細胞產生一系列後果,這些後果作為「二次打擊」促進NAFLD的發展。腸道菌群失衡通過固有免疫機制或增加內生性乙醇的生成,也可對受損的肝細胞進行「二次打擊」。

更多人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博士 的精彩文章:

肝強則身體強——強化肝功能,你需要這招!
肝哽化失代嘗期,有結節發現4年了,現只吃恩替卡韋,請問能再吃中藥嗎?還有其它治療嗎

TAG:肝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