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和長官一起打仗 長官戰死沙場 為何李鴻章卻毫髮無傷?

李鴻章和長官一起打仗 長官戰死沙場 為何李鴻章卻毫髮無傷?

昨天的文章中我們說到,在咸豐三年(1853年),李鴻章幫同鄉的工部侍郎呂賢基代筆了一篇奏疏,向咸豐皇帝陳奏在他們老家安徽抵禦太平軍的重要性。

本來,呂賢基只是想讓咸豐重視安徽的防務,沒想到皇帝會錯了意,以為呂賢基自告奮勇,要回家鄉平亂,拯救鄉親於水火之中,於是便委派他為安徽團練大臣,回家去對抗太平軍。

呂賢基放著好好的工部侍郎不做,就因為李鴻章這篇文章,害得他得上前線跟太平軍打仗。氣憤之下,呂賢基奏稱李鴻章很懂軍務,請求帶他一起前往。於是,李鴻章「害」了呂賢基,可自己也被拉下了水,不得不陪同這位上司兼同鄉一起回家跟太平軍打仗。

雖然呂賢基心裡是一百萬個不願意去,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既然已經領了這個差使,呂賢基也很快進入角色,上疏陳奏制敵方略:「江寧以東西梁山為要隘,必先扼守。廬州為江淮門戶,宜令重臣駐紥。巢湖出江當梁山上游,地方匪徒宜招撫,免為賊用,且可與梁山為犄角。」得到咸豐的認可。

然而,儘管呂賢基有心辦事,卻無奈他只是一個無錢、無權、無兵的「三無」司令,手下只有一個被他拉下水的李鴻章。咸豐派呂賢基為團練大臣,一分錢都沒有給,也實在是因為國庫空虛,實在拿不出錢來了,只好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因為沒錢沒人,所以呂賢基這個「欽差大臣」,當得異常凄慘。《清史稿》呂賢基的本傳中記載,當時「安徽境內無大枝勁旅,團練亦散漫無可恃。」而清人筆記描寫得更為具體:「官軍見寇即走,屢敗不振。」根本沒有一點的作戰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呂賢基和李鴻章兩人去和太平軍打仗,無異於送死。咸豐三年(1853年)八月,太平軍佔領安慶,呂賢基和李鴻章被迫退守舒城。

退到舒城後,呂賢基認為已經不能再退了,否則安徽很快就會全境淪陷,於是決定死守舒城。有人對呂賢基說:「(君)無守土責,又未轄一兵,賊鋒銳甚,可退守以圖再舉。」呂賢基大罵道:「奉命治鄉兵殺賊,當以死報國。敢避寇倖免乎?」已經決定與舒城共存亡。

由於舒城實際上並沒有任何防守能力,最終被太平軍攻破,呂賢基也死在了這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鴻章給呂賢基代筆寫的那份奏摺,間接把呂賢基送上了死路。

那麼,為何呂賢基戰死,而跟隨來皖,隨侍呂賢基左右的李鴻章卻能全身而退,毫髮未損呢?

原來,當時李鴻章帶了一個家僕,叫做劉斗齋。劉斗齋見舒城陷落在即,有一天,把李鴻章拉到僻靜處,對他說:「若輩死耳,無可避免。公子何為者,獨不念老人倚閭而望乎?」

一聽到自己的老父親,李鴻章頓時也覺得不能白白丟了性命,於是坐上劉斗齋備好的馬匹,匆忙離城而去,因此躲過了這麼一劫。

危急之際,李鴻章為了保命,棄長官而逃,的確是不太仗義。但李的性格,本來就是個實用主義者,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所以此刻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就不奇怪了。

參考資料:

《異辭錄》

《清史稿》列傳一百八十六、列傳一百九十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林則徐為國憂勞而死 咸豐寫了什麼輓聯來敬輓他?
陳玉成被捕後寧死不屈 為何李秀成卻願意向清軍投降?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