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御窯瓷器
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康熙御窯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
它繼承了明代景德鎮瓷業的優良傳統,無論從胎質、釉彩,還是造型、紋飾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細膩,胎土淘練精細,胎釉結合好,器形多樣而雄渾,整體表現出了規矩、挺拔、大氣和豪放的特色。
清代康熙御窯瓷器代表了清代陶瓷生產極致工巧之技的特點,華貴絢爛,匠心獨韻。五彩、釉下彩、青花釉、琺琅彩、粉彩、顏色釉、鬥彩爭相併映。
康乾盛世,器物無一不昭顯著帝國的物富民豐,工巧技藝精湛,繁華絢麗的盛世風華。
第一單元
幽靚脫俗的青花、釉里紅瓷
康熙御窯釉下彩以青花和釉里紅為代表,在承襲前朝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青花瓷器選用上等的浙料繪畫,胎質堅硬細膩,釉面光亮瑩潤,色澤青翠艷麗;以分水法繪彩,僅用一種青料,便可充分描繪出景物的陰陽相背、遠近疏密,使畫面富有立體感;青花所呈現的多色階,層次分明,如同五彩般繽紛多姿,有「青花五彩」的美稱,被譽為清代青花瓷器之冠。
釉里紅瓷在經歷了明末的停頓後此時得以恢復,匠師們很好地控制了銅的發色效果,使之呈色穩定,或濃艷,或淺淡,紋飾圖案的線條清晰,製作典雅精緻。
青花銅雀台比武圖棒槌瓶
高44.5厘米、口徑12.3厘米、足徑14.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第二單元
純正鮮麗的顏色釉瓷
顏色釉,又稱單色釉。康熙御窯的陶瓷工匠熟練地掌握了不同金屬氧化物在不同溫度和不同燒成氣氛下的變化規律,燒造出色彩繽紛的各種顏色釉器物,並以其多樣而富於變化的色彩及豐富的表現力而聞名於世。
按燒成溫度的不同,顏色釉瓷器一般分為高溫釉和低溫釉兩種。康熙顏色釉瓷器品種豐富,標誌著清代制瓷工藝的精進。不論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高溫銅紅釉中的豇豆紅、祭紅、郎窯紅釉,或是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天青、冬青、粉青釉,還是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的天藍釉,以及低溫黃釉、綠釉等,都達到了釉色純正、色調穩定的水準,或晶瑩明麗、或瑩潤含蓄。
郎窯紅釉梅瓶
高18厘米、口徑3厘米、足徑6.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第三單元
繽紛燦爛的彩瓷
彩瓷,即帶有彩繪裝飾的瓷器,包括釉上彩、釉下彩以及釉上和釉下相結合的鬥彩。此部分主要介紹釉上彩及鬥彩。釉上彩,顧名思義,彩在釉之上,即在已經燒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用各種彩料進行描繪,然後再入彩爐低溫烘烤而成的彩色品種。清代釉上彩瓷和鬥彩瓷在明代工藝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和創新。康熙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制了大批精美的彩瓷,既有延續明代傳統的品種,如五彩、素三彩、鬥彩等,也有新創燒的品種,如粉彩、琺琅彩。康熙朝彩瓷以濃烈、明快而富於節奏的色彩給人以很大的衝擊力,呈現出極強的時代感和濃郁的時代審美風尚。
五彩福壽開光人物圖撇口瓶
高41.4厘米、口徑12.6厘米、足徑1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第四單元
風格獨特的雜釉彩瓷
雜釉彩是指在各種單一色地上繪單一色釉彩的瓷器,素三彩是從不含紅彩的雜釉彩瓷器發展而來。
雜釉彩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白釉上繪單彩,有白釉綠彩、白釉黃彩等;另一類是在其它色釉地上繪單彩,有黃地綠彩、綠地黃彩、黃地紫彩、綠地紫彩等。
素三彩最顯著的特點是不用紅色,給人以肅穆優雅的視覺感受,這也是素三彩得名之由來。康熙素三彩在黃、綠、紫色之外,還增加了當時發明的藍彩。康熙素三彩在明代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色彩在黃、綠、紫色之外,增加了當時發明的藍彩。
黃地礬紅彩雙龍紋碗
高7.4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6.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結語
康熙御窯瓷器,無論從胎質、釉彩,還是造型、紋飾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細膩,胎土淘練精細,胎釉結合好,器形多樣而雄渾,整體表現出了規矩、挺拔、大氣和豪放的特色。
瓷器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對世界的偉大貢獻之一,特別是在清代達到了瓷業水平的最高峰。康熙御窯瓷器承前啟後,在中國古代瓷器發展史和清代瓷器的燒造中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