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星B36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評測:低調的暗黑超跑

微星B36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評測:低調的暗黑超跑

「Carbon」,中學時老師都會告訴我們這單詞的直譯意思就是「碳」,或者是拉丁文當中的煤、木炭。碳元素並沒有什麼不尋常的,它廣泛存在於地球當中,而且或許是中學生最熟悉的元素之一,畢竟我們都是碳基生物,但熟悉歸熟悉,碳元素還擁有很多奇妙的特性,於是在商用、科學當中有很多重要的運營,比如說碳纖維,憑藉堅固體輕、耐熱耐腐蝕的優點在航天、賽車領域有很重要的意義,比如說原本笨重的跑車,經過碳纖維輕量化改裝後就可以一鳴驚人,平時看到碳纖維編織的引擎蓋,都會下意識覺得:哇,這車主真牛。

因為碳纖維難以替代的優點、廣闊的商業前景,擁有獨特編織紋理的碳纖維材料同時就給人相當專業、強大、擁有高競技表現的印象,比如說自打Intel 100系列主板開始,將Gaming Pro Carbon系列產品線引入自家高端系列,封面以擁有誇張流線型外表的跑車、或許是因為速度而視覺模糊的車尾燈作為封面,再加上主板散熱罩明顯的碳纖維編織紋理,明顯是期望自家主板可以如同名家跑車一般,成為玩家角逐的良駒,我們今天要測試的B360 Gaming Pro Carbon,就是這樣一款產品,雖然B360系列主板並不屬於主打豪華功能的巨星,但無論是我們之前介紹過的B360M Mortar Titanium,還是今天的主角:B360 Gaming Pro Carbon,都是值得關注的焦點,至少和其他B360主板相比,它們擁有更加出眾的顏值。

碳纖維編織紋理非常具有辨識度

微星B360 Gaming Pro Carbon是一款標準的ATX版型主板,作為B360主板家族的成員,它明顯沒有其他Z370系列主板來的絢麗,主板表面通體暗黑,彷彿就是啞光處理過的碳纖維引擎蓋,顯得非常低調沉穩。主板所有的插槽當中只有PCI-E x16插槽是有金屬護甲保護的,供電散熱罩、PCH晶元組散熱罩是沒有RGB彩燈光效的,取而代之的只有表面的碳纖維編織紋理,點亮後會有RGB燈效的只有正面的左側音頻電路部分的獨立分割光帶,還有右側背面的彩燈。

B36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通體低調沉穩,正面只有左側音頻電路部分會有RGB光效

微星B360 Gaming Pro Carbon I/O拓展介面部分包括由NV6797 Super I/O晶元提供的P/S2介面、由ASMedia ASM1074晶元驅動的USB 3.1 Gen 1 Type-A*4,以及由B360晶元組原生提供的USB 2.0*2(兩處通過機箱板載跳線提供的USB 2.0*4)、USB 3.1 Gen 2 Type-A*1、USB 3.1 Gen 2 Type-C*1(一處通過機箱板載跳線提供的USB 3.1 Gen 2 Type-C*1),另外還有兩處USB 3.1 Gen 1 Type-A通過機箱板載跳線提供,並且還有視頻輸出的DisplayPort 1.2、HDMI 1.4。(LAN網路介面下方的USB 3.1 Gen 1 Type-A介面支持VR Ready)。不過這裡想要提示微星的是,其實可以讓USB 3.1 Gen 1、USB 3.1 Gen 2介面使用稍有色差的

由B360晶元組原生支持USB 3.1 Gen 2是關鍵新特性

微星B36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擁有的四條內存插槽並沒有加裝金屬裝甲,這一點是沒有自家的B360 Mortar Titanium來的奢華,而且作為B360系列主板的共同點,它們的內存頻率最高支持到2666MHz,雖然有小幅提高,但本質還是不夠吸引胃口,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微星比較推薦的是性能優化過的A2/B2插槽,如果你把內存安裝在A1/B1插槽會在點亮後提示你。在內存插槽的側邊可以看到用於連接附件當中美商海盜船RGB控制延長線的3-Pin跳線,可以控制他們的RGB燈帶,或是風扇集線器,並由微星RGB軟體統一控制。再來就是簡易EZ-DeBug LED,其實雖然數字式DeBug LED看上去很酷炫,但需要熟悉掌握數字代表的狀態或錯誤還是需要經驗和說明書的指導,而簡易式EZ-DeBug LED則非常方便,從上到下分別是處理器、內存、顯卡、正常啟動,亮完最下方後就可以正常啟動。下方還可以看到前置USB 3.1 Gen 2介面。

微星B36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共擁有兩處M.2插槽,一處位置在CPU插槽下方,該處M.2插槽支持2242/60/80/110規格,並且支持SATA模式,而第二處M.2插槽則不支持SATA模式,並且SSD規格最高支持到2280,兩條M.2插槽都是PCI-E 3.0 x4帶寬,不過這裡有兩處細節需要注意,首先是傲騰快閃記憶體(Optane Memory)方面,如果是B360晶元組主板的話,只能安裝在下方的M.2插槽,而H370晶元組主板則兩處M.2皆可,其次就是微星的M.2 Shield散熱罩是H370主板獨有的。

兩條M.2 Slot都存在共享帶寬的情況,分別會佔用SATA-2、PCI-E x4

微星B36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五條PCI-E插槽,不過只有最上方的、擁有金屬護甲的PCI-E x16插槽是由CPU直接提供的,其他的全部是來自於PCH晶元組的拓展,第一條PCI-E x16插槽當然是滿血帶寬,而第二條PCI-E x16插槽只能運行在PCI-E 3.0 x4帶寬模式,其餘的自然是PCI-E 3.0 x1帶寬模式。不過關於共享帶寬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最上方的M.2插槽安裝M.2 SATA SSD,那麼側邊的SATA 6Gbps *2介面就會失效(位置在側邊最上的兩組中靠外),而如果你在下方的M.2插槽安裝M.2 NVME SSD,則PCI-E x16(x4)插槽則會失效。

想要全速PCI-E x16帶寬?有且只有這根帶金屬裝甲的插槽

否則全部是PCI-E x1/x4帶寬

最後就是主板最左下角的音頻電路部分,現在很多對音頻表現有高要求的主板都會將這部分電路單獨分離出來,帶來更好的聲源體驗,這部分主要構成是來自小螃蟹瑞昱(Realtek)ALC1220、尼吉康專業音頻電容,當然還有Audio Boost 4音頻處理晶元,內置數字信號轉換器(DAC),我找到的資料似乎是TI OP1652,可以實現120dB信噪比,同時支持DSD(Direct Stream Digital)音頻。同時軟體層面的娜美音頻會非常有可玩性。

微星B36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共有兩處RGB燈光控制介面,位置在主板的左下方,就是最末端的PCI-E x1插槽正下方,包括一條4-Pin RGB介面,以及一處3-Pin Rainbow介面,工作電壓分別是12/5V,後者支持WS2818B控制,電流最高支持到3A,大家接線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混淆工作電壓。

拆下充滿碳纖維編織感的供電散熱罩後,我們可以看到主板的供電情況,不過這次的情況有些特別,核心、核顯兩部分的供電是4+2相供電,特別的情況在於,核心部分的供電是每項供電包括兩顆電感、2上2下MosFet,而核顯部分的供電是每相供電包括1顆電感、1上2下 Mosfet。電感的品牌看不出具體來源,應該是微星定製的。

Mosfet的來源是來自大中(Sinopower),上橋全部是SM4337NSKP,下橋全部是SM4503NHKP

PWM主控則是來自台灣立錡科技(RichTek)的RT3607BC

在處理器插槽的下方,也就是M.2槽的上方還有CPU I/O、SA供電,配備的都是單項供電、超薄電感。

BIOS、特色軟體介紹

因為B360晶元組並沒有開放處理器超頻,內存頻率最高也只是支持到2666MHz,所以性能方面並沒有太多挖掘的地方,因此在主板BIOS、特色軟體方面我們只是通過功能介紹的方式給大家講解。和目前的大多數主板廠商設計的BIOS思路一致,大家進入BIOS後默認是建議模式(EZ Mode),其實這部分內容對於絕大多數用戶想要的識別信息、簡單設置來說已經綽綽有餘。處理器、內存的頻率和電壓都是清晰的顯示。

其實大家注意觀察會發現,BIOS當中時間的格式其實是不容易理解的

而通過F7切換到高級模式後我們發現Gaming Pro Carbon系列特有的跑車尾燈效果,這裡主要是分為基本功能設置、超頻設置、M-Flash BIOS更新、超頻預設文檔、硬體及風扇轉速、設備檢測六部分。

基本設置方面設計的是外圍設備、啟動項等,這部分沒有太多太多要說的,大部分用戶應該是比較熟悉超頻部分功能,因為處理器、內存的頻率、電壓、防掉壓、時序都是在這部分頁面調整,而且微星的BIOS很體貼的一點就是,當你為榨乾性能而要設置很多項目的時候,保存退出前可以看到你有多少設置是調整過的,避免手滑誤填的可能。

可以看到,內存最高其實就支持到DDR4-2666

風扇轉速調節其實很方便,設置完退出即可生效

微星主板很方便的一點功能就是,可以通過Board Explorer直接看到主板現在各介面連接到的設備,甚至是4-Pin風扇介面對應風扇的轉速。大家可以看到下面的截圖,高亮的部分,比如說風扇介面、RGB介面、PCI-E介面、M.2介面都是有識別到設備連接,然後還有I/O、SATA介面部分,可以看到連接的外設設備,還有你的SATA HDD/SDD是否有被識別。

現在規模比較大的板卡廠商都會推出一系列的工具、軟體來全方位豐富用戶的體驗,實現更多功能,這方面我們最熟悉的就是MSI Afterburner,但是跟主板體驗更加貼近的,主要有微星的Mystic Light、Gaming App、X-Boost、Nahimic 2。分別對應RGB燈光控制、系統運行狀態監測、場景適應資源分配,還有細分的音頻效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四款工具當中的Gaming App、Nahimic 2這兩款工具在安裝時是需要用戶先行下載Intel ME驅動、Nahimic專用音頻驅動的,否則安裝會失敗,其實這兩款驅動都可以直接在Gaming Pro Carbon主板官網驅動頁面找到下載。

Gaming App

首先最受微星推動的應該還是他們的Gaming App,畢竟這看上去像是一站式的遊戲體驗管理工具,你可以調整很多項目,比如說風扇的轉速,還有各種不同的模式,現在甚至能夠直接調整顯示器的顏色方案(護眼模式等等),自定義鍵鼠熱鍵、音頻管理、VR Ready功能都有直接開關。

Gaming App

其實熱鍵的大部分功能都不是太剛需,倒是切換模式應該用得上

Mouse Master

Nahimic 2

音頻管理工具Nahimic 2或許是大家最應該使用的工具,因為除看上去很厲害但是沒什麼太大用的常規音頻管理功能外,最有名的功能就是聲波雷達(Sound Tracker),我們很早就在宙斯盾系列遊戲主機當中體驗過,其實Nahimic官網已經很久沒有更新,所以如果查看他們支持的兼容遊戲會發現並沒有多少,但其實是蠻多的,用戶可以調節聲波雷達的透明度、大小、顯示位置,一開始用還是蠻有新意的,不過在稍稍複雜的嘗盡會發現聲源變化很劇烈,只能大致判斷。

Mystic Light

最後也或許是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微星的Mystic Light,它是微星的RGB燈效控制軟體,可以用來控制主板、顯卡,還有連接到RGB跳線的風扇的燈效。但顯然主板可以調節的部分是最多樣的,可以單獨控制主板左側音頻電路分離帶、PCH散熱罩兩側、主板背面右側彩燈等多處彩燈,並單獨賦予顏色和閃爍效果,當然你完全可以懶得麻煩直接同步全部,這樣主板、風扇、顯卡的燈光就完全趨於一致。不過相比較於主板,顯卡能夠調節的地方就少很多,以我們的GeForce GTX 1070 Ti Titanium來說,只有側面、前面的燈效。

主板可以調節燈效的地方比較多

顯卡可以調節的則比較少,只有Side、Front兩部分

整機效果及全文總結

所以總的來說,微星Gaming Pro Carbon系列主板一般都有很高的顏值,這張B360 Gaming Pro Carbon的配色是之前我們介紹過的B360M Mortar Titanium的反面,但我覺得顏值要超過後者,不僅僅是因為暗黑沉穩的配色,其實供電散熱罩、PCH散熱罩的設計都要勝過後者,整體的設計中規中矩,作為一張A標準TX規格的B360主板,整體沒有什麼太拔尖或是太缺陷的地方,該有的規格都有,如果真要說的話,沒有專門對無限網路方面下功夫是比較遺憾的,因為這是B360晶元組的新特性,其實完全可以附贈一款無線網卡。微星B36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售價是1099元的售價,說實話有些偏高,雖然它的顏值比較合我的胃口,但還是建議有意的讀者多等等優惠價,如果京東優惠可以達到899元左右,其實還是值得買的。而如果微星可以推出附贈無線網卡的加強版則會更加值得。

最後我們通過裝機來看看整體效果,搭配的是采融Basic 83散熱器、原裝風扇、微星自家GeForce GTX 1070 Ti Titanium顯卡,還有就是微星自家的Mac Pylon機箱,這是一款中塔機箱,前面、兩側共三面玻璃,前置三風扇,點亮後電源艙可以看到會呼吸的MSI Log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三星新款快速無線充電座2018改回了立式,最高9W充電
Xbox One主機四月更新:低延遲模式,支持FreeSync和QHD解析度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