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霍巴利王2》——極其華麗的印度史詩娛樂大片
《巴霍巴利王2》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寶萊塢電影,它作為南印度托萊塢電影的代表,更加著重於獨具異域風情的傳奇故事,還有視聽效果。電影中的每一段歌舞都美輪美奐,讓看過了視覺奇觀的觀眾也能充滿驚喜。
近十幾年,印度的經濟都在快速發展中,最近更是超越中國,成為經濟增速最高的國家,人們的收入也在迅速提高中,在此大背景下,印度民眾開始渴望看到國產大片,所謂大片,自然就是大場面、大特效。
作為目前史上最貴的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2》顯然符合這一特質。
片中一共有兩次大的戰爭場面,不論是毀壩泄洪式的保衛戰,還是鱗集箭雨中的攻城戰,都可謂是氣勢恢宏。
即便非戰爭的劇情,在特效的助力下,賞心悅目、充滿想像的畫面,也俯首即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一定都會對那場駕船回國的劇情印象深刻,金黃色的夕陽下,巨大的船體在寬闊的峽谷河面駛過,隨後,猛地飛入雲層,緊接著,一場別開生面的歌舞,就在藍天白雲的縈繞中拉開序幕......有了特效,印度人的腦洞真是開的如魚得水。
經濟好了,民族自尊心振奮了,自然而然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弘揚自己的文化,張藝謀在《英雄》、《十面埋伏》,到最近的《長城》中,做的都是這件事,印度人也一樣,希望藉由電影,向這個世界大吼一聲:印度是一個有著幾千歷史的文明古國。
《巴霍巴利王》來的正是時候。
影片脫胎於印度兩大史詩巨著之一《摩訶婆羅多》,講述了一代英雄巴霍巴利王的傳奇故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不僅能看到充滿印度風情的龐大宮殿和華麗服飾,還能從被賦予了神性的英雄身上,窺視燦爛的印度宗教文化,從勇士們矯健的身姿中,體會印度武士階層的尚武情懷,從衛國夫人和巴霍巴利王夫人頭頂火盆,面對邪惡時的淡定、從容中,感受滿滿的神聖儀式感,以及印度傳統對信仰的執著。
可以想像,《巴霍巴利王2》極大的增強了印度人的民族自豪感。
因為巴霍巴利的神話屬性,他在電影里直接被暗示為濕婆神的化身,成為他bug式的存在的根源。濕婆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既創造又毀滅,在印度教里,滋養印度文明的恆河水,就是由濕婆的林迦噴洒而形成 (林迦就是濕婆的丁丁)。
片子里的巴利霍利王,因為是濕婆化身,因此力大無窮,戰鬥值爆表,一人打一個集團軍沒在怕的,同時又愛民愛妻,撒狗糧也沒在吝嗇的。
愛情和歌舞,一直都是印度電影的重要特色,因為印度觀眾好這一口,《巴霍巴利王2》中,除了英雄主義色彩,浪漫的愛情也是主題之一,且佔據大量篇幅,多段精心安排的華美歌舞,有規律的分布在整部作品中,保持了印度電影的特色,也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影片一開始,已經成為王儲的巴霍巴利,就去撩妹,撩妹伎倆是自己裝作是一個無能的懦夫,幫公主的弱雞堂兄,射野豬、劈木樁。這種錯位本身就充滿喜感。影片中部有個歌舞片段,更是神奇的不得了,男女主坐在一輛天鵝造型的船上,擺出了泰坦尼克號的迎風造型,載歌載舞的,一直飛到了雲里去。
電影的故事與傳說有點類似,片中也可以看到巴霍巴利王作為王公貴族,與民同樂的情節,尤其是第二部中,巴霍巴利王偽裝成庶民把妹,乃至被剝奪權利之後,與底層民眾一同工作、一同苦行的情節,這與耆那教反對種姓制度、人人平等的教義相符。
但電影更多時候其中體現卻是典型的個人英雄崇拜情結,萬人敬仰的巴霍巴利王,連大象都下跪稱臣,這是印度教的風格。
比起第一部各種神腦洞情節,《巴霍巴利王2:終結》在故事方面相對傳統一些,畢竟有一大部分描述的是老王的愛情悲劇和宮斗的故事,但依然提供了不少開掛情節以供大眾娛樂。
城池保衛戰,一個人完爆千軍萬馬,且泰然自若,談笑風生。深藏不露的巴霍巴利王一邊應敵,一邊撩妹,射個箭都能含情脈脈,那意思就是「看,哥牛逼不」。
在昆達拉王國那段,簡直笑掉大牙。
同時,電影該奢華的地方極致的鋪張,偌大摩喜施末底城廣場上的各種儀式相當浮誇,戰爭場面火牛陣、水淹七軍、攻城大戰,萬箭齊發,場面戲夠足。
然後好玩的就來了,腦洞情節、開掛場面應有盡有。
大巴霍巴利王帶著妹子乘坐飛艇上天,射出一箭不但可以撞飛另一支箭,而且還能把敵人串糖葫蘆,小巴霍巴利王穿越劍雨毫髮無損,與親哥哥鐵鏈戰鐵鎚,一怒之下把人家雕像整塌了。
最離譜的就是「人彈」,把人當石頭扔進城池內,幾位抱團,一飛衝天,落入成中不但毫髮無損,順便還等擊飛敵人,繼續生龍活虎的戰鬥,他們的生涯一片無悔。本來挺殘酷緊張的戰爭場面,這麼一來,挺歡樂的。
兩部《巴霍巴利王》其實都是這樣,標準的史詩電影,大場面和道具細節非常贊,然後各種情節全部離譜,就往「怎麼腦洞怎麼來」,該開掛的時候絕不含糊。即震撼又歡樂,大概是這部電影最直接的觀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