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地方,都曾留下馬克思的足跡

這些地方,都曾留下馬克思的足跡

馬克思,一個舉世聞名、家喻戶曉的名字。

馬克思做了許多事,影響了許多人。

你知道《共產黨宣言》,聽過《資本論》,「馬克思主義」更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哪些地方留下過馬克思的足跡呢?跟小觀一起去看看。

德國特里爾

德國特里爾,中國贈送給德國的馬克思銅像樹立在毗鄰其故居的西梅翁教堂廣場。馬克思雕像高4.9米,加上底座足有6.3米,重達3噸,由美術家吳為山設計。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雕像預計將在5月5日誕辰紀念日正式落成揭幕。

馬克思故居紀念館位於德國西南部摩澤爾河畔的歷史文化名城特里爾,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三層樓房。馬克思於1818年5月5日誕生在這所住宅,並在這裡度過青少年時期。1968年,親社民黨的艾伯特基金會把馬克思故居改建成紀念館。館內藏有馬克思珍貴的照片、手稿和相關文件,並通過影片等形式全面展示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對社會的影響。

德國特里爾,行人經過馬克思故居紀念館。

人們在馬克思故居紀念館內參觀。

馬克思手稿。

紀念館中的馬克思塑像。

馬克思故居紀念館後院花園。

5月2日,德國柏林,一名遊客在柏林市中心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銅像前留影。

5月2日, 德國多家報刊都刊登文章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5月2日,德國柏林,一棟大樓外牆上的馬克思浮雕。

然而,對於「世界公民」馬克思來說,他還有一個誕生地:比利時布魯塞爾廣場的天鵝咖啡館——馬克思主義學說的誕生地、《共產黨宣言》的誕生地。

比利時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的名稱,由「布魯奧克塞拉」演化而來,是條頓語「沼澤上的住所」之意。公元十世紀末,這裡出現了城市的雛形。這個歐洲的十字路口,在長達數百年的歷史中,一直為眾多政治力量的爭奪地,因而形成了其特殊的包容開放的城市性格。也因此,成為了馬克思流亡生涯的第二站,成為他在茫茫沼澤中暫時得以激發和存放思想、學說的一處住所。

1843年秋,新婚僅數月的馬克思夫婦,攜手踏上流亡之途,去往巴黎。1845年1月,馬克思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2月到了布魯塞爾,一個自由資本主義的國度。那年,他27歲。

頭一年,他們一家的住所輾轉了同盟路5-7號和奧爾良路42號等七八處,最終「定居」在布魯塞爾市伊克塞爾區的讓·達登街(Rue Jean D"Ardenne)50號,一棟上下四層的「聯排別墅」內。170年後的今天,房子已被增高到5層,伊克塞爾區歷史協會在樓房外牆上掛了一塊小牌子:「1846~1848馬克思在這裡居住」。

從馬克思的住處步行約兩公里,便來到布魯塞爾市中心著名的大廣場,人稱「平民廣場」。這個廣場與其他歐洲廣場不同,沒有教堂、鐘樓和禮拜堂。除卻金碧輝煌的哥特式市政廳和國王並未居住過的路易十四行宮這兩座官府外,其餘40多座呈現出哥特式、巴洛克式、路易十四式、文藝復興式等各類建築風格的大廈,均為17世紀的行業商會。諸如門楣上懸掛狐狸招牌的商業工會,掛驢子的運輸業,掛孔雀的繪畫業,船夫、裁縫、粉刷匠、磨房主、木匠……如此多的行業匯聚在一個廣場,形成了布魯塞爾獨特而壯觀的市井氣氛和平民文化景觀。1619年,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小於連的塑像就豎立在了臨近廣場的街巷中。

很自然地,「世界公民」馬克思,也成為了廣場歷史中最閃耀的部分。

廣場一角,市政廳的左側,有一幢高110米、寬近70米的五層建築,名為「天鵝之家」。其二樓門檐上飾有一振翅欲飛的天鵝,門口左側外牆懸掛的銘牌上寫道:「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住在布魯塞爾。他曾跟德意志工人協會和民主協會一起在這裡歡度1847~1848年的新年之夜。」

當年的天鵝咖啡館,如今成為了一家餐廳。每當它開門迎客之時,無論老闆還是服務員,都會熱情地接受人們的朝聖。進門左側靠窗的區域,懸掛著馬克思的一幅照片。據考證,這是馬克思當年經常就坐的區域。就是在這裡,馬克思曾經常與工人見面,商討工人運動的策略及前途。也是在這裡,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位天才的思想家,開始了前無古人的偉大合作,共同草擬了《共產黨宣言》。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作者:唐旻紅、曹立媛

你或許還想看

人民幣匯率三連跌,央行:不得將人民幣匯出境外購匯

朝韓會晤後的丹東:外地看房客增多,有停工樓盤復工

覺得文章不錯,那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玩比特幣真能一夜暴富?「小散」們說:錢不好賺,處處是陷阱
全球半數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國,除了吃藥和手術還能怎麼辦?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