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立夏是艾灸治病好時機,效果事半功倍!

立夏是艾灸治病好時機,效果事半功倍!

一候螻蟈鳴;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曆書》有云: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另,根據中醫「陰陽五行學說」夏季所對應臟腑為心,這在多部醫學典籍里都有所講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立夏、小滿在農曆四月前後,稱之為孟夏(夏之初),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

《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在中醫文獻中對心解釋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實質性的心臟;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的功能。

《醫學入門》曰:「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

《醫學實在易》稱:「蓋人與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陽,日也」。心臟的陽熱之氣,不但維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心為火臟,燭照萬物」故凡脾胃之腐熟運化,審陽之溫煦蒸騰,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謝、汗液的調節等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其二,心與夏氣相通應。即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關聯、相互通應的。心通於夏氣,是說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

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心為陽臟,主陽氣。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初夏之時,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的酒,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便可預防心病發生。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立夏以後,天氣轉熱,「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立夏節氣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氣血瘀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具體到膳食調養中,我們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

除此之外,夏季也是治療寒病的有效時機。所謂寒病,泛指一切因體內陽虛所致的各種喜熱怕冷、遇寒加重;或秋冬季加重春夏減輕的季節性病症。如寒性哮喘、關節炎(老寒腿)、風濕、頸腰椎病、慢性腹瀉、痛經,以及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疲乏力等得熱則舒的病症,統稱為寒病或冬病。

節氣病:心肌缺血

形成原因:立夏,夏季的開始,這時的陽氣在上升的同時開始逐漸積累並向周圍輸布,就像蒸饅頭時的熱氣蒸到中間的屜籠,熱氣暫時積累蓄勢待發,當火力不足時,熱氣就會升騰得不均勻,就會出現「半生」的食物。

而艾灸能夠通過穴位特性升騰人體陽氣,加強心臟「輸布」陽氣的自我平衡能力,通利「心氣」,「心氣」通利則能使人體陽氣得到「健康」的上浮,平衡地輸布到身體每一個角落,確保整個夏季的健康。尤其夏季陽氣生髮,更利於艾灸直達病處發揮作用。從立夏節氣開始施灸,可一直灸至進伏結束。對寒病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半而功倍。

夏季常用保健穴位:神道、心俞、大椎、神門、三陰交、膻中、足三里、內關

關注我們

你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加入我們

你能收穫財富和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時艾 的精彩文章:

疏肝利膽、舒筋活絡、強健腰膝
女性艾灸背部遠比腹部重要 後悔才知道

TAG:時時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