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是個軍事菜鳥?看解放軍戰術專家怎麼說

孫權是個軍事菜鳥?看解放軍戰術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孫權是個軍事菜鳥?看解放軍戰術專家怎麼說


當敵方進攻受挫,出現潰退時,一般會追擊敵軍以求取得更大戰果。如果敵軍並未戰敗,而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退出戰鬥,能否追擊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為什麼敵軍戰敗要追擊,那是因為出現了有利的戰機。同理,只要敵軍在退出戰鬥的過程中出現了有利於我的戰機,哪怕敵軍有計劃有組織,一樣可以追擊。這一戰鬥行動並不是以敵軍撤退是否有計劃有組織為決定要素的,而是以是否有利於我方來決定的。


下面結合合肥之役,來看看追擊和撤退的問題。


合肥之役的第二階段沒什麼好講的,就是孫權在合肥城下乾瞪眼,楞是拿合肥沒辦法,在此略過。


之前就講過,孫權在軍事上其實是個菜鳥,在圍攻合肥十餘天未有成效的情況下,決定撤退。


也許是為了挽回之前失去的面子,孫權把指揮所開設在撤退部隊的後方,親自指揮全軍,呂蒙、凌統、甘寧、蔣欽、潘璋等一干人擁簇著他,一大堆麾蓋和鼓吹,咋一看甚是威風凜凜。實際上這幫人心裡很清楚,他們主公不通兵法,可又是個二愣子,勸不得,只好緊緊跟隨他,以防不測。這樣一來,這些人的部隊其實已經開拔了,可每個部隊的主將卻不在,都陪著孫權呢,將不隨兵走,這是東吳軍撤退時第一個破綻。

另一邊,陳武、宋謙、徐盛三人指揮各自的部隊擔任全軍的後隊,負責掩護全軍撤退的任務。當是時,此三人地位相差無幾,比資歷陳武、宋謙差不多,徐盛雖然較嫩一點,可此人向來眼高過頂,誰都看不上。這三人弄在最後面,也沒個統一的指揮,誰也使喚不動誰。可能孫權是自己親自指揮斷後,可你又不知兵,能指揮出個花來嗎?這是東吳軍撤退時的第二個破綻。


孫權看著前軍都走光了,於是就招呼掩護的三人,你們也撤吧。陳武老實,他殿後,讓宋謙、徐盛兩人先走。張遼之所以能成為名將,正是因為他擁有善於把握戰機的非凡能力。在東吳軍組織撤退時,合肥城中有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他們呢,這正是張遼。


張遼揉揉自己的眼睛,看看遠方已經不見蹤影的東吳大部隊,又看看正在依次撤出陣地的陳武、宋謙、徐盛,再看看揮舞馬鞭,慷慨激昂、意氣風發,一副指點江山派頭的孫權,確信自己的眼睛沒有出現幻覺。


於是正在撤出掩護陣地的東吳士兵們見到了他們最不願意見到的一幕--張遼又來了,還帶了好多好多人。上次是出來搞破壞,張遼就帶了800人;這次不一樣,這次是來砍人的,合肥城的7000人來了一大半,黑壓壓的一片。要說東吳軍在場的人也不少,陳武、宋謙、徐盛每人都有2000人,再加上孫權身邊的親衛隊1000多,總數比起張遼來只多不少。


可張遼選擇的時機好啊,這邊東吳後衛部隊正在組織撤退,那邊主力走飛快,不見了,而指揮所居然還沒動,對,沒動。當魏軍突然殺出時,後衛部隊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難道是給我們發路費嗎?只一個回合,反應最快指揮部隊返身接戰的陳武就被魏軍騎兵宰殺了。兄弟部隊有難,可宋謙、徐盛部沒有救援,反而跑了;當然未必是宋謙、徐盛兩人膽怯,好歹也是東吳第一流的戰將,只是部隊開始逃跑了,裹著他們跑他們也沒脾氣。反正陳武已經掉了腦袋,不救他也不算個啥,可這兩支部隊一逃,直接後果是把指揮所給賣了,赤裸裸的暴露在魏軍的衝擊之下。剛才還是1.4比1,東吳兵力佔優,轉眼間變成了1比3,張遼兵力佔優。


這會兒估計孫權是嚇糊塗了,居然派人去叫主力部隊回來,人影都不見了去哪叫啊,也難怪他,上次就被張遼整了個夠嗆,現在一看張遼這個煞星又來了,能不嚇糊塗么。還好他糊塗,旁邊的人不糊塗,這幫人早知道他們家主公會出個幺蛾子什麼的,都留在他身邊呢。


先是潘璋帶了幾個人飛馬就去攔截宋謙和徐盛的潰兵,都這當口了,遠水救不了近火,先把眼前的部隊組織起來再說,剁了跑最前頭兩人後,潰兵止住了。看看,這思路才叫清晰。凌統等一干人呢,直接帶著他們的親兵投入戰鬥了,啥都別想了,先把張遼擋住再說。其中的甘寧也是個硬漢,一邊張弓射擊一邊居然還有空回頭厲聲高呼:「軍樂隊都死光了啊!還不奏樂!」這聲斷喝其實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這時潘璋帶著宋謙和徐盛的部隊也調頭殺了回來,張遼的攻勢暫時被遏制住了。眼看著東吳軍逐漸在扭轉被動局面,孫權又跑出來壞菜了,他,跑了。孫權逃跑也是有理由的,張遼第一波攻勢被擋住後,肯定換招,不急於正面硬突,而是指揮騎兵側翼包抄,不跑就被張遼合圍了。


只是他這一跑,極大地影響了東吳軍的士氣,更是對整個戰局產生巨大影響,凌統、呂蒙、甘寧、蔣欽諸將只能且戰且退,護著孫權是重中之重啊,本來尚有可能挺住的東吳軍隊再也頂不住魏軍的攻勢了,戰局急轉直下,再無扳盤的可能。張遼抓住東吳軍陣型鬆動的大好戰機,急突,整個東吳軍瞬間混亂,只有凌統帶著人死死護著孫權跑,其他人都被魏軍衝散,暫時失去了聯繫。當孫權跑到逍遙津的橋邊時,洋相又出現了,這麼要害的地方居然沒東吳部隊,橋已經被張遼部給毀掉了。為掩護孫權逃跑,凌統帶著三百親兵返身再次沖向魏軍,能不能打贏肯定沒想過,要的只是時間,在擊殺數十魏軍後,三百親兵全部戰死,凌統身被重創僅以身免。然而凌統部用命換來的寶貴時間使得孫權驅馬越過了斷橋,終於逃脫了。


《三國志.裴注》引用《獻帝春秋》曰: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遼及樂進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舉軍嘆恨。


這就有點搞笑了,張遼第一次出擊時都已經殺到孫權麾蓋之前了,還要喝孫權下來干架,哪有沒見過孫權因此而不認識的道理,可見此段文字是替孫權粉飾之詞。


孫權要是鎮定那麼一點點再勇敢那麼一點點,不跑,東吳軍在暫時擋住張遼第一波攻勢後,完全有時間組織部隊構成保護方陣,以空心方陣抵擋魏軍步騎兵的衝擊。潘璋帶著宋謙、徐盛的部隊及陳武的余部就在旁邊廝殺,主力部隊亦在趕回途中,東吳軍完全有機會憑藉其優勢兵力扭轉戰局,只是孫權實在缺乏一個優秀指揮官應有的素質。


縱觀整個合肥之役,東吳戰敗並不是偶然。

首先東吳軍師老兵疲,此次合肥之徵在戰略上就是一個錯誤。孫權在與劉備談和後得到重要軍情,曹操正在遠征漢中,無暇東顧,因而揮師攻打合肥,想揀個便宜。可是他沒想過他的部隊出征時間已經很長了,先從江蘇跑到湖北、湖南,在荊南一帶就待了很長時間,又從湖南跑到安徽,士兵們長途跋涉又長期在外已經相當的疲勞,況古時作戰數萬人長時間在外紮營又很容易引發各種傳染疾病。以疲敝之師伐有備之堅城實在不是很高明的策略。


其次孫權本人的軍事素養又很成問題。從兩階段的作戰情況來看,孫權對於軍隊的部署,調度和指揮都不及格。在進攻中部署有誤,被張遼抓住機會出擊;在組織撤退中問題更是嚴重,總共出現了部隊行軍序列脫節、指揮所過於突前、後衛部隊盲目脫離崗位、沒有建立梯次掩護部署、防禦要點沒有部隊把守、本人面對險情應急處置不當等多個錯誤,讓張遼抓住了破綻把多於魏軍的東吳部隊一頓暴揍。導致在合肥之役中優勢的東吳軍反而慘敗,大將戰死,自己本人都差點當俘虜。不過出現在孫權身上倒也正常,他這輩子就沒真正打贏過一次,除了早期在各位老將的幫助下勝了次黃祖和擒了個朱光,其本身就沒多少軍事才能。


至於張遼,我們只能說其把握戰機的能力確實是一流的,沒有張遼出色的洞察力,魏軍也無法贏得這場戰役。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皮有功,少晉中,勿忘這位李雲龍式的傳奇將軍
一個超凡的女人,武則天通往皇帝寶座的荊棘之路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