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的另一面:軍事才能登峰造極,但常被人忽視!

劉邦的另一面:軍事才能登峰造極,但常被人忽視!

雍齒叛變,據守豐地後,劉邦引兵攻豐,不下,大病。

這是劉邦起事後第一次重大挫敗,也是劉邦一生的傷疤。

劉邦咽不下這口失敗的惡氣,聽說秦嘉已立為楚王,便想著去借兵,在去找秦嘉的路上,劉邦遇到了張良,二人相談甚歡,張良跟劉邦聊起了《太公兵法》,劉邦以獨一無二的天賦,迅速掌握了《太公兵法》的精髓。

這是史書上第一次記載劉邦接觸兵法,但在這之後,劉邦的軍事才能便越來越高,軍事指揮藝術登峰造極。

劉邦總結自己戰勝項羽的原因時,說過這麼一句話,「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字面意思,在運籌帷幄這件事上,劉邦不如張良厲害。

第二層意思是,劉邦早就意識到運籌帷幄的重要性,並在指揮作戰中熟練應用。

我國傳世兵法名著《孫子兵法》的一開篇,就強調了運籌帷幄的重要性。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劉邦起兵不久,便遇張良,之後戎馬後半生,在他長達十四五年的戎馬生涯中,每一次作戰,無論是大戰還是小戰,劉邦都特別重視「廟算」,在出兵前,即和臣下商定作戰方略。

試舉一例。

漢六年,漢中央政府接到舉報,稱楚王韓信謀反,劉邦便問計群臣,諸臣你一言我一語,說來說去,無非一個意思,咱們發兵揍韓信。

劉邦以為不妥,便問計陳平,而後採納了陳平偽游雲夢的計策,不費一兵一卒,便擒住了韓信。

《孫子兵法》第三篇的一開篇,便強調了伐謀的重要性。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劉邦和項羽,這對兒曾並肩作戰的兄弟,策略卻大不同,項羽以興兵為主,動輒屠城,所過之處無不殘滅;而劉邦,卻經常鬥智不鬥力,首選伐謀,次選伐交,最後才是伐兵。

試舉兩例。

劉邦在楚懷王帳下時,便有長者之名,當楚懷王君臣決定改變陳勝、項梁一味依靠軍事進取的策略後,劉邦被選中,成為「扶義而西」的軍事統帥,在西進的途中,劉邦堅決貫徹了「扶義而西」的戰略宗旨,一路以收服人心為主,而不以攻城略地為要務。

正因為如此,劉邦才在西進的途中一步步壯大,最後迫使秦王子嬰出咸陽投降。這是典型的伐謀。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

如果劉邦也像項羽那樣,以打為主,怕是到陳留時,就被秦軍給頂住了。

劉邦還定三秦後,以為義帝發喪為名,聯絡諸侯,共伐項羽,這是典型的伐交。

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就這樣,劉邦得以劫掠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浩浩蕩蕩地奔彭城而去,趁項羽深陷齊地,輕而易舉地拿下彭城。

後來,劉邦又多次利用伐交的手段,聯合田氏之齊、安撫韓信之齊、聯合九江王英布。

反觀項羽,在劉邦已決定舉兵東進的時候,他還不屑於聯絡其他諸侯,而是指望通過自己的武力,先徹底解決齊,而後再滅漢,很是天真。而後的楚漢之爭中,項羽也只有在龍且死後,在不得不採取伐交之手段。

極端重視戰略,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項羽垓下潰逃後,向兵卒做了生前最後一次戰前動員,項羽在戰前動員中說再一次強調了自己和楚軍的勇猛。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或許項羽到死都沒想明白,為什麼自己百戰百勝,但卻在楚漢之爭中越來越處劣勢地位。

其實這就是戰略的問題,劉項互以對方為最重要的對手,劉邦為了消滅項羽,不惜一切代價籠絡其他諸侯,希望其他諸侯儘可能地幫自己,或不幫項羽。

而項羽的選擇是追著劉邦打,在項羽看來,只要把劉邦滅了,其他諸侯一定會臣服在自己強大的武力之下,所以項羽一直追著劉邦打,劉邦在滎陽,他就去滎陽,劉邦去成皋,他就追去成皋。

從結果上,劉邦的戰略最奏效,不僅孤立了項羽,也讓項羽的楚軍在東西兩線疲於奔命,更重要的是,劉邦完全是在牽著項羽的鼻子走,這就跟辯論一樣,如果甲方完全進入乙方的節奏,被乙方帶著走,甲方再怎麼逞口舌之快,最後也不會贏。

這正是劉邦比項羽的高明之處。

劉邦明白,人再怎麼能,也鬥不過勢,當秦一統天下的大勢不可阻擋,任你再有能力,也不能再做門客了,只能去做刀筆吏。但另一方面,人可以創造勢,當人創造了勢以後,你的對手再怎麼能,最終也會失敗。

楚漢之爭中,劉邦是那個創造勢的男人,而項羽是跟勢都的男人,所以項羽一敗塗地。

劉邦對戰略的重視,在楚漢之爭一開篇,便採納了韓王信東歸的意見,而後又採納了韓信還定三秦的戰略。

「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韓王信

雖然劉邦的兵卒不夠強悍,但因為劉邦的兵卒多是山東人(不是現在的山東省),所以搞出一個「打回老家去」的口號,能夠激發兵卒的鬥志,可以爭天下。

「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翳、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淮陰侯韓信

三秦王雖是秦人,但不得秦地民心,縱有武力,也只是紙老虎;劉邦雖非秦人,但放入關時的舉動就極得民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出巴蜀攻漢中,並不是戰術問題,而是一個戰略問題。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孫子兵法·始計篇》、《孫子兵法·謀攻篇》。

首發悟空問答。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魅藍note6使用實感
奢侈品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