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傳統電視業歷史,看中國視頻網站為何不如Netflix

從傳統電視業歷史,看中國視頻網站為何不如Netflix

作為中國最早布局正版內容的先頭軍,愛奇藝在視頻網站競爭中曾奪得優勢地位。作為百度旗下近年來唯一孵化後成功上市的產品,愛奇藝從品牌出現到如今,一直有著清晰的受眾定位,這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其發展。

不過,隨著騰訊、優酷這些後來者的正面火拚,整個行業都陷入了搶奪資源的境況,從網路獨播權到影視IP,從影視IP到背後資源,業內炙熱也讓消費者流轉在這些平台。留或不留,全看片子是否得口味。

雖然,傳統電視行業人才逐漸向流媒體平台傾斜,帶來了諸多高關注度網綜與劇集,但伴隨流動而來的還有單一審美格局、點擊率造假等固有弊病。

小鮮肉主導熒屏,小鮮肉亦然主導網路,虛假繁榮有收視率造假,虛假繁榮更肆虐於視頻網站。與此相反,口碑人氣優質能達到拔高品牌價值的IP劇集,僅有兩三部,分布於多家平台之上,還有「下季更糟」的傾向。

據《2017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70%以上的會員平均付費時長不足兩個月,付費斷檔現象依然嚴重。

這不禁讓我想到之前所寫的一篇文章——《為何說歌手2018賽季是中國電視的轉折點》。這篇文章借歌手主創出走和網綜網劇吸收傳統電視行業人才,寫中國電視行業為何沒有抓住機遇:中國有不看電視新一代,美國亦有「剪線族」,但中國沒有的是「電視的黃金時代」,這一詞代表電視行業在美享有一席之地。

個人覺得,傳統電視行業發展的歷程,與網路視頻平台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對我們理解當下中國視頻網站為何不及Netflix 大好勢頭也是有幫助的。

起步晚、市場小,商業電視頻道淪為打包奉送之物

經常看國外電視的人,時常會驚訝一個節目的壽命。BBC長達數十年的地平線欄目組、NBC數十年的SNL,從深度紀錄到大眾文娛,為人熟知成為品牌背後———已然是分眾市場培育、工業體系的長久積澱。

對於中國市場來講,我們沒有探索頻道、沒有HBO,更沒有SNL這類屬於「主流視野」的大眾綜藝。我們有的僅僅是湖南衛視對青年文娛長久投入,換來的某一群體的娛樂品牌。

而付費頻道為承載的一些商業電視台,因為離不開體制限制,沒有廣泛覆蓋基礎,也沒有免費電視台那樣的資源可以調動。

最初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的星空電視台想要打入中國市場時,也遭遇了監管的門檻。最著名的一次是將收視率不高的青海衛視頻道作為自身入圍的入口,綜藝節目等內容移植到其頻道之下播放。雖然節目並算不上多麼優秀,但是成熟的製作體系也展現出它的高完成度。

不過,這也被叫停了。電視作為中國語境下體現價值觀和社會輿論的陣地,是決不會交給外來者掌控的。

隨後在2010年,這支來自外資培養的製作團隊、以及星空衛視,被SMG相關的國資背景企業所收購。隨後,一檔檔選秀節目開始展現出這種工業體系的魅力。

《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出彩中國人》、《蒙面唱將》、《金星秀》、《中國好舞蹈》、《中國達人秀》、《舞林爭霸》這些節目的成功,都是專業化輸出的結果。他們多年耕耘娛樂行業和製作電視節目的經驗,在屈居外來者身份被限制多年後,展現出無盡活力。

這也算得上是中國電視史上接軌國際水平的少見案例了,但即便如此,也是靠收購團隊打造而來,也是靠SMG 東方衛視平台所發展而來。

回頭再看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付費商業頻道,到如今已然成為一些地區IPTV推廣時打包附送的邊角料(有轉播版權爭議,但亦可說明價值問題)。

靠鮮肉、造流量,談論「護城河」和生態卻無品牌

付費頻道商業化機遇被限制了,如今這片天地開始被網路視頻平台佔據,但是仍未脫離傳統電視行業的局限性。

從過去轉播電視劇集,一直延續而來,鮮肉經濟沒有失去自身的地位,反而因為網路平台更加開放的特性,顯得更佳吃香。以服務某個小鮮肉人設而設計的節目,和各種商業互吹的設計非常多見。

從這個維度來講,電視產業錯過了發展品牌的最佳時期,視頻網站獲得了後發制人的優勢,但是本可以更加多元、自主的網綜網劇,卻沒能百花齊放。

產生這種情形,顯然是存在客觀道理的。對於這些視頻平台來講,做小鮮肉市場,為的就是避免教育市場、避免從零做起的高代價,它們沒有 Netflix 那般良好的環境,直接挖人挖資源過來就能拍。用《南方公園》的話來說就是:「有個劇本就敢要。」

國內視頻平台說要生態化發展、要孵化IP,因為缺乏體系內原創能力的他們需要藉助大眾熟知的小說、遊戲等渠道的固有受眾,快而有效,這也是視頻平台在競爭中迅速壓倒對手的捷徑。

迅速靠作品吸收流量,這點和 Netflix 相比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依靠訂閱費生存的Netflix 不會像國內這些視頻網站一樣,因為點擊量造假而被懷疑虛假繁榮。雖然一些年輕人群體已經有付費意識,但是大部分觀眾仍是傳統電視時代的思維。每當有關於內容付費的新聞,評論區幾乎無一例外出現罵街。

這就需要「表面繁榮」造勢,渲染劇目的受歡迎程度。這種數字飆升的快感,就像如今很多互聯網產品都頂著大數據和AI的名頭,但是仍要需要注水流量提高估值一樣。

虛假繁榮的另一面是它們相比於 Netflix 來說更加註重概念營銷,比較著名的「輕奢新主義」就將看正版的便利性,打包成了付費優越感。

就像它們熱衷於談論「護城河」一樣,其實你可以看見幾家平台在節目形式上的跟風和拷貝,同質化的競爭就像肯德基借鑒麥當勞的快餐產品一樣。

單論具體產品來看,誰也無法替代誰,其實消費者只是吃個新鮮而已。真正有殺傷力的是品牌價值,獨一無二的東西,是醬料、配方還是本地化?是明星、導演還是原創IP?

Netflix ,從最開始殺入消費者視野、到如今取代電視網,它延續了「電視的黃金時代」那些特質,通過大劇的高額投入,換去了受眾和市場的青睞。對於 Netflix 來講,斬獲頭部資源進行逆襲是這個好劇頻出時代(美國)下最好的手段,也是必要的手段。

而國內視頻平台,除了古裝玄幻鮮肉劇一直被拉高成本被吐槽之外,還沒有突破原有市場的格局,有異於彼此。

這種同質化的競爭似乎還無有對策,也許就像某些評論所說,也許未來還有變數,哪一家燒錢燒不動了,總有一家要成為完全付費制的平台。

wwwgx2016互聯網觀察

每天精選深度互聯網業內文章

整理最新互聯網業界資訊,歡迎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觀察mp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前副總裁說:2019上半年,跟我走,去火星
日本動漫及它的少女文化,沉迷於自我表達和自我滿足的亞文化

TAG:互聯網觀察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