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雄才偉略的隋煬帝繼位後,為何要三次征討高句麗?一句話道出真相

雄才偉略的隋煬帝繼位後,為何要三次征討高句麗?一句話道出真相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逼迫北周皇帝退位,竊取了北周實際統治大權,並且最終建立了大隋王朝。在建立之初,隋文帝楊堅一直堅信自己將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朝,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大家都知道,隋文帝楊堅。僅僅用了10年時間就滅掉了南方的陳國,實現了南北統一,結束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近300年的戰亂局面。堪稱是居功至偉,在完成統一大業後,隋文帝開始實行休養生息的國策,並且十分重用人才,嚴懲貪官污吏。可以這樣說,在隋文帝的勵精圖治下,大隋王朝正欣欣向榮,成為當時東亞最強大的帝國。而這段時間,也被史學家們譽為開皇之治,隋文帝去世後,隋煬帝楊廣繼位,坦白來說,他也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修建了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加強了南北交通和文化交流。除此之外,為了打破階層固化,給予底層讀書人向上流通的通道,他創立了科舉制度,打破了以往豪門貴族壟斷官場的局面,使得國家人盡其才。坦白來說,無論是在哪個方面,楊廣都堪稱是千古一帝。

不過歷史往往太過於偶然,隋朝建立不過40年,居然就滅亡了,在許多電視劇中的楊廣,都是昏庸無能和貪圖享樂之輩,但歷史上真實的楊廣可不是這個樣子的。然而無論怎麼說,隋朝畢竟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麼為何會滅亡的如此之快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修建京杭大運河,導致老百姓民不聊生,被迫選擇起義嗎?然而據相當多的資料揭露,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還是因為隋朝對高句麗的戰爭,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據史料記載,高句麗可不是高麗,它的領土主要是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的一部分,是當時朝鮮半島上最為強大的國家,在建國之後,就和中原王朝產生了多次的軍事衝突。坦白來說,雖然高句麗也向中原王朝朝貢,但卻私下裡聯合南邊的陳國,除此之外還暗地裡與突厥聯合,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最終隋文帝大為生氣,譴責高麗國王的不仁義行為。

開皇18年的時候,高句麗聯合靺鞨組成聯軍進攻遼西,漢王楊諒率30萬大軍進攻高句麗,因為天氣緣故,導致隋軍損失慘重。然而高句麗只是一個擁有30萬軍隊的小國,無論如何都抵抗不住隋軍的猛烈進攻,最終高句麗國王高原向隋文帝稱臣,隋文帝也選擇撤軍。然而等到隋煬帝繼位後,高麗國王高元卻不再向隋朝進貢,並且還屢屢在邊疆掠奪,雄才偉略的隋煬帝楊廣忍無可忍,最終選擇御駕親征。在這裡,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雖然隋煬帝具有遠大的志向,但卻好大喜功,特別是愛好面子工程。當時的隋朝其實就最應該做的就是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等到國力增強之後,再一舉滅亡高句麗。然而隋煬帝卻一邊在徵調大量民夫修建京杭大運河,一邊又在國內大肆徵兵,親征高句麗,然而可惜的是,在三次遠征高句麗的過程中。

隋軍差不多戰死100萬人,這可就徹底動搖了隋朝國家根基。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被迫揭竿而起,發動隋末農民大起義,隋朝除了要面對農民起義軍外,還要面對大批豪門貴族,這些人也對隋朝虎視眈眈,就這樣隋煬帝慘遭殺害,隋朝二世而亡。坦白來說,無論是隋文帝還是隋煬帝,他們都很明白征討高句麗的弊端,畢竟當時急需休養生息。但他們兩人仍然堅持征討高句麗,那麼雄才偉略的隋煬帝繼位後,為何要三次征討高句麗?一句話道出真相,這便是隋煬帝所說的「勿遺子孫憂」,後來唐朝在征討高句麗的過程中,就輕鬆很多了。

筆者認為,雖然隋朝二世而亡,是和秦朝一樣的短命王朝,但隋朝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朝代,它結束了幾百年的戰亂局面,再次實現了大一統,實在是了不起。而且隋煬帝在位期間,大力發展科舉,而且還新建了京杭大運河,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雄才偉略的君主,至於史書上所說的他殺害父親楊堅等事情,未必可信,畢竟這些史實可是唐朝人寫的。為了證明唐朝的合法性,也許會抹黑隋煬帝,除此之外,不得不說,隋煬帝其實是第二個漢武帝,只是漢武帝是在漢朝建立近百年後,並且國富民強的情況下,打敗匈奴。而隋朝不過才20多年,楊廣過於心急,最終導致了隋朝如此快就滅亡,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楊廣能夠再晚兩輩做皇帝,肯定能滅亡高句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極力將南京貶為一個縣,原因令人唏噓
隋朝末年,群雄割據混戰,內亂不休,北方游牧民族接機南下作亂!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