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八旗的建制是怎樣的,為何八旗之中還有外族人?

清朝八旗的建制是怎樣的,為何八旗之中還有外族人?

原標題:清朝八旗的建制是怎樣的,為何八旗之中還有外族人?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名詞叫做「旗人」,我們也能聯想到這個稱謂可能與滿清八旗有些關聯。那麼,「滿人」和「旗人」究竟是不是同一個概念?「旗人」又有怎樣的歷史?「旗人」群體是怎樣形成的?下文我們就聊一聊「旗人」的歷史,為大家解決以上疑惑。


八旗戎裝


明代中後期,東北地區的女真民族勢力崛起。到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女真領袖努爾哈赤著手整頓編製,對自己治下的百姓管理進行制度建設: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族四處攻略,其統治的領土越發廣闊,原本的四旗已經不再敷用,於是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自此,女真八旗制度正式確立。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這一制度的優點在於軍民管理合一,八旗之下控制的壯丁戰時為兵,平時為民,適應了當時女真民族的發展狀況。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組織力和戰鬥力,對於滿洲(女真)民族的塑造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八旗戰鬥場面


隨著大量蒙古族和漢族人民被納入滿洲(女真)的統治。努爾哈赤遂於天命年間始設蒙古旗,至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編成蒙古八旗。皇太極於天聰五年(1631年)先編一漢軍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漢軍八旗的編製。合稱八旗,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至此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其包容性和組織力得到了空前提高。



吸食鴉片的八旗子弟


由此可見,旗人不等於滿族,是由滿族、漢族、蒙古族、鄂溫克、達斡爾、錫伯、朝鮮族等不同民族共同組成的八旗兵以滿洲八旗為基幹,採取世襲兵制,在年十六歲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補旗兵。清入關伊始,為加強軍事防禦,分別令八旗兵在京師與各地駐防,直至18世紀中葉,八旗營區終於系統地分布於全國的軍事要地,實行永久性的駐紮。在清代前期的大小戰役中,八旗及旗人都在維護祖國統一和反擊對外侵略等諸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是旗人本身無需經營即可坐領清廷餉銀米糧,又有豁免稅賦與勞役的特權。這個階層逐漸變質腐朽,「八旗子弟」也成了一個貶義辭彙,成了寄生分子的代名詞。隨著清代中期以後八旗兵屢戰屢敗不堪大用,這一群體也逐漸敗落下去。

參考資料:


1.趙爾巽等:《清史稿》


2.孟森:《明清史講義》


3.周遠廉:《清代前期的八旗制度》


4.張佳生、王明霞:《八旗制度對滿族的文化整合》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清代的邊防思想是什麼?和之前的歷朝歷代相比又有什麼變化?
為保護「龍興之地」清朝做了什麼,對東北造成了什麼影響?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