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來國民黨軍還有「第三次北伐」?這場戰役主要目的是什麼?

原來國民黨軍還有「第三次北伐」?這場戰役主要目的是什麼?

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的北北伐,原期直搗幽燕,不意中原未定,先陷入了政治上的空前危機。當國民黨寧漢分裂,武漢政權已揭起「二次北伐」旗幟,號召反對北洋軍閥,但也要揮別「第一次北伐中的蔣介石軍事獨裁」。

北伐軍隊的基地黃埔軍校

漢方的「二次北伐」,止於黃河南岸,未久政權本身即瀕臨垮塌。寧府方面亦因政潮洶湧,北伐難以為繼。直到1928年年初,經過曲折的統合過程,國民黨始重啟中斷多時的北伐。該年 3 月,蔣介石向日本記者語及,「我黨為撲滅最後之軍閥計,業已決定斷行第二次之北伐」,便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往後,世人有談「二次北伐」者,大多是指1928年春以降的諸場戰役。但對先後參加武漢、南京政府 「二次北伐」的第四軍而言,1928年的戰役乃是「第三次」北伐。

「二次北伐」大異於初期北伐,動員兵力之眾,戰線綿延之廣,並非自粵出發之時所能比擬。政治氛圍方面,亦有更明顯的差別。特別是,在共產黨人口中,這場他們已不再參加的北伐,僅為「國民黨新軍閥」和「北洋舊軍閥」間的一場內戰。惟就國民黨人立場,此戰役得以發動,乃是歷經波折,重建領導中樞而來。

北伐誓師

在「二次北伐」以前,國民革命軍作為國民黨的黨軍,曾得同時面對三個中央黨部(南京、武漢、上海)、兩個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南京、武漢)的互爭正統。如何解決黨爭,整合政權,對國民黨國民黨的未來至關重要。溯自國民黨國民黨有「西山會議」發生,致有粵滬的對立。其後北伐軍北伐軍由粵出發,底定長江以南,左派分子主導武漢政府,反共黨人另建南京政府,遂有寧漢分裂的浮現。容共容共、反共之爭,是前揭國民黨同室鬩牆的重要根源,但非惟一的病因。

北伐鬥爭形勢圖

西山會議派西山會議派,亦即滬方,反共最早,由無軍隊實力憑藉的國民黨國民黨元老組成。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中山艦事件爆發後,滬方對蔣介石的限制共黨舉措,已不無期待。及至1927年4月清党進行,南京政府成立,寧滬複合之議起。熱心黨人的磋商,絡繹不絕於途。但雙方的合作非無波瀾,4月12日清黨之刻,滬方中央黨部即遭上海衛戍司令部查封。直到6月6日,寧方始由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胡漢民正式宣布,不再容許「打倒西山會議派」一類口號,次日並允恢復西山會議派西山會議派諸人的黨籍。

(朱漢國等:《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四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30圖:一組圖看盡人類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的一生「上」
鄭成功曾從荷蘭人手裡收復了台灣,為何鄭氏政權守不住台灣呢?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