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所謂的「收復區」和「光復區」有什麼區別?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所謂的「收復區」和「光復區」有什麼區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日戰爭告終,中國先後徵調兵員一千餘萬人,傷兵三百餘萬人,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更為嚴重。勝利的消息傳來後,到處鞭炮聲,燃起中國人的希望,長期被壓抑的情緒得以完全釋放出來,不論中國對日抗戰的勝利是否為「慘勝」,戰後中國的人民的確陶醉於美麗的錯覺而不自覺,總認為把日本打敗,擺脫了不平等條約的枷鎖後,中國便可躍升至世界強國之列。然在舉國歡騰之際,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仍須面對到處斷垣殘壁的事實,為收拾戰後的殘局,展開接收與複員的工作。

光復台灣

所謂「接收接收」,是指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對日本在中國的控制區,包括光復區及收復區進行接管之工作。凡自1931年9月18日以後,至日本投降日止,因戰事為日本及日偽政權所佔據的地區,收復後稱為收復區,東北及華北平津區均屬之;凡「九一八」以前租借或割讓給日本的地區,光復後稱為光復區,台灣地區屬之。戰後接收地區甚廣,接收項目繁多,舉凡軍事、經濟、財政、文教、交通、內政、農業等方面均為接收的對象。

日本投降

所謂「複員複員」,戰後中西的詮釋不同,西方的複員工作通常指軍事複員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美等國把只要是戰時的非常體制變為平常體制即稱複員。中國對複員工作有不同的詮釋,有視複員為動員的對稱,複員即裁兵,有認為複員即復原。就軍事而言,有認為複員即裁兵者。以教育而言,1945年教育部長朱家驊認為:「教育上的複員不是就是復原,站在國家民族教育、文化均衡發展的立場,我們對所有學校及文化機關應注意到地域上相當合理的平均分布,以改變過去畸形狀態。」以工業言,伍丹戈認為:「工業複員就是將戰時生產改變為平時生產。」

廣義的複員不僅指恢復原來戰前的狀況,更重要的是要有進一步的規劃。由於中國歷經八年的戰禍,除軍事複員外,各方面均需有進一步的安排。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1945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節表示:「我們務必認識複員不是復原,而勝利不是休息;我們要在戰爭廢墟上進行非常的建設,要在重建戰後社會的時機徹底實行三民主義,就必需遵奉國父心理建設知難行易的教訓。」

九一八事變紀念館

由此可知複員不僅是裁兵,亦不僅是「復原」而已。因此,複員不僅要恢復戰前情形,更要有進一步的建設,其範圍包括淪陷區在內的全國各地。接收與複員既為戰後國民政府國民政府的重點工作,影響亦甚深遠。

(林桶法等:《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十六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戰爭時日下的老上海:軍隊與機槍掩蓋了舊日的繁華與摩登
清代統治者為了避免前車之鑒:嚴格限制太監讀書認字 真是煞費苦心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