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立夏,以養心為主

立夏,以養心為主

2018年5月5日星期六,

立夏,

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表示盛夏時節正式開始。

此時,蛙聲蟬鳴,草長鶯飛,綠肥紅瘦,雲捲雲舒。

而天氣也逐漸炎熱,人們的生理狀態也順著四時變化發生一定的改變。

夏季與心氣相通,夏季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

因此,要順應節氣的變化,注意立夏養心,平和過渡到夏季。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身體的調理更應順著季節變化走。

俗話說春養肝夏養心,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交替之時,重點應關注心臟。因為心為陽臟,主陽氣。也就是說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使之生機不息,故喻之為人身之「日」。

《醫學實在易》稱:「蓋人與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陽,日也」。心臟的陽熱之氣,不但維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全身的水液代謝、汗液的調節等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其二,心與夏氣相通應。即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關聯、相互通應的。

心通於夏氣,是說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也只有在夏季養好了心,固好了氣,才能避免出現腦梗、心梗等高危病症。

人一旦產生了貪嗔等執著分別,身心肯定不健康。比如你跟別人吵架了,那在好幾天中,心裡都會憋著火氣,甚至晚上還會失眠。但如果你把心態調整好了,一切病就從根本上剷除了。漢地的智者大師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亦云:「若能善用心者,則四百四病自然除差。」

——索達吉堪布

中午小睡

頭痛、失眠、乏力、煩躁、坐立不安……剛進入夏天,不少人會有這些身體不適的癥狀,但是又說不上是得了什麼具體的病。

據醫生介紹,這跟心臟的承受度有關。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保養。此時不僅情緒易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不注意,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自我調節,切忌大喜大悲,讓情緒保持平穩。

運動適度 晚睡早起

「立夏」之後,天亮得早,人們也起得早,晚上相對睡得晚,這就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加重身體的不適感。從養生的角度來說,在這個時候增加午休就非常有利健康。下午1時到3時之間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加上午飯後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供血相對減少,睡個午覺能讓大腦得到休息。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抽出幾十分鐘時間聽聽舒緩的音樂,或是閉目養神一下,也能起到休息的作用。

專家指出,從養生的角度來說,立夏期間的運動大有講究,千萬不能過於劇烈。

立夏前後氣候變化比較顯著,早晚溫差大,人們容易得病。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分消耗體力的運動會給身體帶來一定損傷。正確的做法是,適當做一些有氧運動,每次幾十分鐘,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了。立夏到來,除了天氣變化,人們的生理狀態也發生改變,應該注重適量運動,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

進入立夏後,人們明顯感覺晝長夜短了。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人們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適宜「晚睡」、「早起」,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讓身體平和過渡到夏季。

多進稀食 少吃涼食

立夏前後冷暖空氣交匯頻繁,人體免疫機能隨之逐漸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強,腸胃抗病功能較弱,感冒發燒、腸胃不適也成了多發病。人們在這期間,不要貪圖冷飲涼食,特別是剛從冰箱取出來的食物,不能急著吃,應該放一會再吃。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注意。

多進稀食是立夏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則喝些湯水,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針對立夏期間的天氣情況,還可以在煮粥時加些荷葉,可醒脾開胃、養胃清腸。還可以在粥里加些綠豆、海帶,有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立夏後人們還應該注意補營養。首先是應該補充維生素,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楊梅、桃等新鮮果蔬;還要特別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等都是富含鉀的食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作為修行人可以享用美味佳肴,因為依靠飲食可以增長戒定慧,但要依止適度
今晚,聽索達吉堪布講《維摩詰經》&一周直播課表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