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衫」彰顯女性獨立 傳達服飾美女性美生活美

「長衫」彰顯女性獨立 傳達服飾美女性美生活美

1946年「香港小姐競選」已有長衫環節。1973年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接手主辦後,參賽者穿著長衫出場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

這件長衫面料為纖薄雪紡,給人飄逸之感。圖案風格近於速寫,先繪後裁;開衩較高,方便展露美腿。朱玲玲女士於1977年穿著這件長衫競選香港小姐奪冠。

搭配講究,衫、鞋、手袋成系列出現。

《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覽現場。

香港女性長衫的歷史沿革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930年代、1940年代,香港「長衫」老照片。

與「旗袍」相比,「長衫」一詞更能彰顯這類服裝的歷史來源和背後所蘊含女性獨立的信息,有著非常獨特的香港文化色彩!

由廣東省文化廳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合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和香港歷史博物館共同承辦的《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覽,於2018年4月17日~7月17日在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一展出。本次展覽分為「香港女裝長衫的歷史沿革」、「香港的長衫因緣」、「長衫的縫製」、「長衫潮流下的香港商品廣告」四個部分,將展示包括來自香港的精美長衫、長衫製作工具和帶有長衫元素宣傳品在內的205件套藏品以及大量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

「長衫」彰顯女性獨立的信息

「香港長衫就是我們熟知的旗袍,只是同一種服飾的不同稱謂而已。但是,在文化內涵上,長衫和旗袍還是有所不同的。」《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覽策展人、廣東省博物館公眾服務部主任段小紅如是說。

「旗袍」專指上世紀20年代以後中國流行的傳統女性袍服。然而在香港,同類袍服有一個更為普遍的稱謂──「長衫」。香港女性穿著長衫的風氣肇始於內地服飾文化的改變,特別是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女穿男袍」的現象,以及1929年國民政府確認長衫為禮服的規定。由於這種新式袍服類近廣東女性慣穿的「衫」,只是衫身加長了,時人便索性稱為「長衫」。

「當今,以旗袍為日常服飾的人並不多,大家對旗袍的印象大多來源於各種大小活動中的禮儀小姐或者影視作品中的旗袍佳人。」段小紅介紹,當代旗袍的樣式大多從上世紀20年代、30年代流行的海派旗袍發展而來:「香港長衫的發展很大程度受到海派旗袍的影響,所以香港長衫的樣式、用料都會讓大家覺得十分眼熟。但香港長衫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香港長衫名稱來源一方面脫胎於內地人們對於男子傳統衣著的稱呼,雖字音沒有變化,但在粵語里逐漸變成對這種女性袍服的稱謂;另一方面與本地的『大襟衫』也有關聯。與旗袍相比,長衫一詞更能彰顯這類服裝的歷史來源和背後所蘊含女性獨立的信息,有著非常獨特的香港文化色彩。」

據悉,在香港,並非只說長衫而不說旗袍,而是這兩個叫法交替使用。段小紅說:「這次的展覽用『長衫』一詞,突出的就是長衫的地域文化色彩。我們展現的是香港長衫發展的歷程,以及港人與長衫之間相知相惜的情感。」

二十世紀末香港長衫翩然回歸

通過展覽,記者了解到,香港女性長衫的歷史沿革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晚清至1920年代為「萌芽期」,1930、1940年代為「過渡期」,1950、1960年代是「黃金歲月」,1970、1980年代轉入「低潮期」,1990年代至今呈現「翩然回歸」景況。

香港長衫文化可追溯至晚清女性服裝的變革。清代前期明令禁止滿族婦女仿效漢族婦女服裝的寬衣博袖,但清中葉以後皇權衰落,社會競尚奢豪,至清末滿漢兩族的婦女服裝皆裝飾華麗,並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衣服剪裁亦趨於貼身修長。辛亥革命後,傳統女服變得過時,稱為「文明新裝」的大襟衫裙在上海、廣州等地興起。五四運動後,「女穿男袍」漸成風氣,並增添女性化元素。至20年代後期,這些女性化長袍已常見於國內大城市,深受電影明星的愛戴。

30年代末期,上海和廣州相繼淪陷,兩地裁縫南來香港逃避戰禍,為香港長衫行業帶來自主的契機,此後香港長衫便根據本土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步伐而獨立發展。50年代、60年代,香港長衫進入黃金時期。此時,香港女性相繼投身社會工作,加上教育普及,女性社會地位提高,開始講究衣著潮流,而長衫最能表現她們的體態美,進而成為城中女性最端莊的外出服和上班服。此階段的香港長衫崇尚簡約,同時採用西式立體剪裁,使女性身體曲線更突出。

60年代中期後,香港成衣製造業蓬勃,西式成衣五花八門,加之1967年暴動後大批長衫老主顧移民海外,令香港長衫行業陷入低潮。經過20多年的韜光養晦,香港長衫在二十世紀末翩然回歸,展現出獨特的內涵和生命力。踏入二十一世紀,長衫更有不少嶄新演繹。設計師在長衫的面料和配飾上加入更多時尚元素,使長衫增添國際都會的氣息。

「長衫因緣」展示傳達「三美」

「服飾美、女性美、生活美,才是展覽最想傳達的。」策展人段小紅特意在展覽中加入「名人長衫因緣」故事,以求更好地傳達、展現此「三美」展覽主題思想。「為了讓觀眾更好品味這『三美』,這次展覽的展品、配圖、影音資料都是深思熟慮和精心挑選,值得細細品味。例如,展覽海報,背景使用了50年代香港街景的老照片。從中,可以看到許多那個年代特有的印記,如商鋪招牌、叮叮車、粵劇海報等等。」段小紅如此介紹。

此外,需要特別介紹的是,香港是華人社會惟一仍以「長衫」作為中學校服的地方,長衫校服見證女子教育的茁壯成長。

據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香港並沒有嚴格規定的校服。初時女生穿著大襟衫裙上課,其後逐漸被簡便的長衫取代,成為不明文的校服。這時期的女性教師都穿著長衫,學校亦會規定學生長衫校服的顏色,但不會指定款式細節以至裁縫店,家長可自行為女兒買布造衫。

戰後,香港開始規定校服款式,包括女生長衫校服。70年代以後,穿著長衫的香港女性大幅減少,然而長衫校服仍被十多間中學沿用至今。女子教育的理念之一是培養德才兼備的淑女,女生們穿上素凈的長衫校服,可時刻提醒自己要行為端正,注重儀錶。(采寫 攝影/信息時報記者 徐毅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宋慧喬成功瘦回尖下巴 笑容迷人嫩腿搶鏡
美國西南航空再出事故:窗戶破裂緊急降落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