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物質榨乾了你的靈魂!

別讓物質榨乾了你的靈魂!

·以情感豐盈內心

用思想升華靈魂·

因侖思想館

讓我們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在擁擠的人潮里

在喧囂的馬路口

在臃滯的公汽里

在清冷的地鐵中

我在發獃

你在遊離

我們互相陌生

在勞碌的事務里

在重複的應酬中

在趕赴的晨曦里

在晚歸的夜色中

你在運轉

我在循環

我們彼此一樣

在冗繁的現實外

在孤獨的精神里

我在尋找你

你在尋找我

每一天我們都擦肩而過

可是我們彼此看不見!

——因侖《尋》

01

筆者先拋出一個疑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老實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好比哲學的終極問題: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人死後去了哪、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因為命題很大,所以每個人會根據各自看法得出各種答案;也因為命題很大,那麼深究答案本身並無太大意義。而它的意義在於:它激發出人的思想性,而這種思想性對生活的指引價值顯然是無可估量的。

關於人生意義的探討,無非圍繞兩點: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隨之會延伸出一個常見的問題:物質與精神哪個更重要?

但是,本篇文章並不是關於物質與精神兩者之間的對比與探討,一來這個話題太具有發散性,二來它難免陷入一種空大論調而實際意義並不大——世人都懂不少大道理,但也僅僅只是「大道理」。

本文只是啟發人們進行思考,並通過一種思想導向,向當下社會發出一場關於精神價值的宣揚。

02

這篇文章遲遲沒能成稿,一是筆者力求完美與傾注全心的個性使然,每次都希望拿出最好的內容去最大程度地拓展讀者思想,但始終覺得還有空間;二是這個議題既大又沉,令筆者一時不知從哪開始梳理為好。

而指出這一點是為了說明:我們真的有太多需要思考的了。

關於「人為什麼而活?」,首先要思考「何為人」,或者說「人的生命屬性是什麼」。

我們都懂得人具有「身」與「心」兩個部分,也即人的生命是物質體與精神體的結合,它具有生物性與靈魂性(相對於群體則是「社會性」)兩大屬性。前者物質系統,產生相對應的物質需求;後者精神系統,產生相對應的精神需求。

筆者認為:「是物質重要,還是精神重要?」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暫且不說兩者都具有各自的重要性,就說對於人類生命而言,物質與精神本就不存在絕對界限。

物質有時正是精神的載體,而精神有時正由物質實現。正因兩者之間存在一定滲透性,才導致了各種爭議的產生。

從現實意義出發,沒有物質與精神哪個更為重要的說法,而應該是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你更重視哪一者。

物質本身不屬於精神,但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一樣,都屬於人的心理訴求而統屬於精神,因此本文才可以進行探討,從而試圖去影響人們的精神傾向。

筆者不會全盤否定物質及物質追求,因為不是所有包含了物質的內容都缺乏靈魂;筆者也不會全盤肯定精神及精神追求,因為不是所有屬於精神的內容都富有能量。

筆者要否定的是:缺乏正面精神能量的所有追求,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

03

為支撐以上觀點,列出三個理由:

一,從個人而言,生命若缺乏正面精神內容,思想會變得膚淺、情感會變得麻木、內心會變得空洞,從而在唯一的一次生命機會裡,無法充分體驗到生命的美好,這顯然是一種殘缺與可悲。

二,從社會而言,人是群體性物種,互相發生各種關聯,而人性是多面的,既有美好也有惡劣,若沒有正面精神的支撐與引導,人們會為各自利益不折手段,從而不利於和諧環境的構建與社會文明的發展。

三,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排序: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筆者不想往哲學方向深挖,去探討這個觀點的精準度。但它可以作為一個論據說明:按層次而言,精神需求高於物質需求。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比動物要高級與文明。因此,作為人,我們要發揮出這種高級的精神功能,挖掘出正面的思想價值。

正如上文所說,本文不做終極哲學探討,發表形而上的空大論調。同理,面對普通大眾,本篇既不會站在常人難及的高度,宣揚那些非常偉大的精神特質,倡導人們做出偉大行為,也不會舉出比如犯罪等極端反面例子,通過抨擊罪惡來宣傳正義和匡正行為。

宏大的品格與扭曲的人格都不是筆者所要表達的對象,而是將視角與標準朝向每一個普通人,宣傳每個人都可以具備的精神特質,倡導你我都可以做到的普世行為,這正是本公眾號的宗旨與定位。

筆者既不會歌功頌德,也不會憤世嫉惡,而是貼近每一個真實而普通的生命,試圖進行樸素但可貴、無形卻實在的正面的「三觀」灌輸與積極的精神引導,在開拓人們思想深度的同時,以一種向上而蓬勃的能量,去塑造生命個體及社會的美好!

04

筆者寫下本篇文章的緣由,是因看到當下正面精神的缺失。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僅建立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際地位不斷上升。很顯然,這些都是好事。

然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們越來越崇尚物質經濟而忽略了精神內在。物質越來越豐盛,內心卻越來越枯竭;經濟越來越富足,精神卻越來越貧乏。

比如,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年沒讀多少書的小夥伴,如今都發了財,房子車子票子樣樣都有,甚至比有些讀了不少書的都混得好很多,於是人們就說:讀書沒啥用,不讀書照樣能掙大錢。

首先,筆者對這種現象是認可的。對於個人而言,說明這個人勤勞、聰慧(坑蒙拐騙除外);對於社會而言,說明當今社會充滿各種機遇,這些都是值得認可的。但是筆者不認同的是「讀書無用、掙錢為王」的觀點。對於個人而言,雖然會掙錢,但如果內在底蘊不足,那麼他除了物質帶來的享受之外,體驗不到思想的生動與精神的愉悅,有再多的錢也是遺缺的。對於社會而言,這種以物質作為唯一價值標準的觀點,對周圍的人造成影響,使更多的人放棄教育,這並不利於整個社會的進步。

再來談讀書的。不是所有讀了很多書的人,就都富有精神內在。在經濟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許多人受大環境影響,將讀書當做將來掙錢的途徑,並沒有重視與進行思想內涵、道德水平等精神內容的教育與成長。

文化水平很高但思想膚淺、道德卑劣的人比比皆是。那些豐富的知識學問不過是通過時間機械地累積填補起來而已,而心靈並沒有得到滋養和實現豐盈,同樣無法收穫思想的生動與精神的愉悅,而令生命充滿著遺缺。(而在道德上,甚至有些人將知識變為禍害他人與社會的工具,阻礙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

那些通過接受高等教育而在社會上擁有體面職位的人們,你們為了個人的利益和私慾而勾心鬥角、虛偽自私的樣子十分醜陋,哪怕你混得再「成功」,同樣為筆者所不齒與鄙視!

相反,有些由於各種原因沒能接受高等教育,從事著社會最底層職業的人,哪怕他們的身份卑微、地位低下,但是他們擁有著真實、善良、美好的品質,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釋放出動人的人格魅力,溫暖了他人,也愉悅了自己,這樣的生命是厚重的,這樣的人生是完整的,這類人為筆者所歌頌與尊敬!

真正的高貴,不是由物質、財富、身份、地位等外在的內容所決定,而是靈魂!

真正的富足,不是由物質、財富、身份、地位等外在的內容所帶來,而是心靈!

再比如,為了利益,同床夫妻可以隔日反目;為了利益,手足親情可以瞬間崩塌;為了利益,昔日好友可以轉眼成敵。電視里,有人把美好的愛情當做一項以物質衡量的精選交換;現實里,有人將神聖的婚姻當成一樁與利益掛鉤的精明買賣。真誠抵不過一桌逢場作戲的飯局,忠貞比不過一沓沾滿臭味的鈔票,正義遠不及一次明哲保身的升遷,良善遠次於一件具體實在的獲得。

富麗堂皇的豪宅里人們徜徉於物質帶來的快感,山珍海味的盛宴中人們享受著食物帶來的美味,燈紅酒綠的歡場上人們沉浸於身體帶來的刺激,每個人的眼裡都寫滿了慾望,每個人的臉上都堆滿了索取,每個人的身上都沾滿了銅臭,人們在盡情地吃著、喝著、玩著、樂著,卻越來越感到空虛與乏力、越來越遭受失落與孤獨。見慣了傷害與背叛,習常於防備與攻擊。無數空洞的驅殼在迷途中搖晃,無數乾枯的心靈在黑夜裡抽泣,無數孤獨的靈魂在聲色中顫抖。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精神的缺失!

因為精神的缺失,有毒食品、假冒產品肆意泛濫;因為精神的缺失,社會事件、民眾衝突頻頻發生;因為精神的缺失,離婚率、自殺率節節攀升;因為精神的缺失,碰瓷的、炒作的、作假的、欺詐的隨處可見······

05

還有對文化的影響。按道理,物質決定文化,我們的文化水平理應隨著經濟水平的增長而相應進步,然而——

我們的電影,匱乏深度、稀見啟迪、鮮含營養、罕具能量的作品充斥影院,真正品質過硬的作品寥寥可數;

我們的電視,爛俗的劇情、重複的套路、無數的翻拍在日常屏幕里司空見慣;

我們的綜藝,缺乏原創、依賴引進、任意剪輯不說,那些參與其中的明星主角們,沒幾個是具有思想內涵和全面素養的,從而無法向觀眾樹立榜樣;

我們的文學,具有滋潤心靈、啟迪思想功能的純文學作品,遠不及什麼玄幻、言情、武俠等網路文學的價值地位,多少真正富有內涵的作家、詩人、編劇生活上一貧如洗,再多的才華、再大的抱負也不得不在現實面前埋沒與放棄;

我們的觀眾,向著華而不實的潮流看齊,沖著膚淺空洞的外在買單,朝著淺層感官的刺激吸附,沒有人把思想、內涵、品德、藝術等精神內容當一回事;

我們的媒體,創造著一片娛樂至死的浮躁氛圍,通稿里只有諸如顏值、身材、衣品、八卦等關鍵詞和主題,不見思想創作、藝術涵養、精神能量等文藝領域真正該有的內容。

還有粉絲經濟、網紅經濟、交友軟體、主播平台、遊戲平台,各種膚淺、浮躁、虛榮、物慾、感官刺激鋪天蓋地,什麼思想內涵、什麼真善美、什麼正能量微乎其微。

你可能會說,我玩這些不過是為了圖個輕鬆樂一樂,沒必要上綱上線,也別跟我搞得那樣「沉重」。這就對了。這就正好說明了兩點:第一,當下社會每個人都肩負生活壓力,精神上缺乏滋潤與補給;第二,人們的精神需求只停留於表面,只為了「樂一樂」,並沒有深入內心的精神渴求。

以上這些都是因為人們以物質追求為根本、以經濟利益為導向,喪失對精神的追求、對內在的填充所導致!

事實上,在這麼大面積的國度、這麼多人口的民族裡,其實我們並不缺乏思想人才,也不缺乏智慧力量。

在某個建築工地里可能就隱藏著一位「作家」,在某個工廠生產線上可能就擁有著一位「畫家」,在某個偏遠的山區里可能就存在著一位「詩人」,在某個街角的環衛棚里可能就誕生著一位「編劇」。然而,這些「作家」、」畫家」、」詩人」、」編劇」都需要打上雙引號,因為他們並沒有可能真正成為。

原因在於,在一個物質至上、經濟為王的社會裡,哪怕你有再多的思想和才華,你也不得不為了繁重的物質生活而投身於經濟建設的大潮當中,一味追逐鈔票的社會並不會為你那些散發著無形思想光輝的文稿、畫作、詩作、劇本買單,它們換不來幾個錢、也值不了幾個錢!

而那些不少佔據著社會資源和主流位置的所謂大作家、大導演、大編劇,他們不過是踩著金錢堆砌起來的階梯,走上散發著物質味道的金字塔頂端,然後繼續去迎合市場、賺取利潤,更加便利地攬著錢財。你看不到思想、看不到才華、看不到精神營養價值,然後還不得不去為他們的「作品」買單,因為你沒得選擇!

06

然而,筆者從來不是一個偏執而主觀的人,一個真正富有思想的人既不會以偏概全地將事情絕對化,也不會任由個人主觀左右自己的全局判斷。一個人離客觀越近,他的觀點才能越正確;一個人離平和越近,他的思想才能越深遠。

縱使我們看到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的諸多不理想,但我們更要看到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的許多閃光點。

就像人性有醜陋的一面、更有美好的一面一樣,在任何時代、任何群體里,既有假、丑、惡的存在,更有真、善、美的存在,這是其一。

就像有負面的物質及物質追求存在一樣,也定有正面的精神及精神追求的存在,這是其二。

因此,對比以上的一些負面存在,一些正面存在同樣能夠被我們所看到——

我們看到良心企業、優質產品的存在;

我們看到鄰里和諧、民眾互助的存在;

我們看到忠貞不渝、真愛永恆的存在;

我們看到熱愛生活、頑強奮鬥的存在;

我們還看到幫扶的、實幹的、真實的、明媚的·····

同樣地,

我們能從一些深刻的電影作品裡捕獲啟迪,

我們能從一些積極的電視劇目里汲取能量,

我們能從一些向上的綜藝節目里尋找榜樣,

我們能從一些充實的文學作品裡補給營養,

我們的觀眾不乏對內在的追求與對精神的呼喚,

我們的媒體可見對藝術的宣傳與對思想的引導·····

而在各種新時代的平台里,我們也能驚喜地發現一些有深度的創作與有才華的人群······

當一個貧困的母親在一個破舊的雜貨店裡,耐心地為她的孩子講著動人的童話故事;當一個操勞的父親在結束了一天繁重的工作之後,帶著他的孩子去看一場精彩的兒童話劇;當一個日夜踩著三輪車的哥哥在異鄉陌生的街頭,向陷於貧寒的弟弟郵寄著一捆捆物品;當一個獨自在外辛苦打拚的丈夫省吃儉用,只為了積攢一張長途車票,不遠萬里回家去看一眼妻子······

這些都是生命之花開出芬芳燦爛的花朵,昭示著精神的美好,譜寫著人間真情;這些都是人性之果結出飽滿厚重的果實,揭示著社會的美好,創造著民族正道!

這一切都是人性美好、社會光明的理由,這一切也都是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的力量!

真正令一個國家發展、使一個社會進步的,並不是經濟與物質,而是人性精神當中所蘊含的無窮的能量!

我們要正視不足、抨擊醜陋,我們更要宣揚積極、倡導美好!

讓我們一起在創造物質的同時,更關照我們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在擁有物質的同時,更充實我們的心靈;讓我們一起摒棄虛偽、自私、貪婪、圓滑等人性的劣根,讓我們一起發揮真實、無私、奉獻、正直等人性的美好!

如此,我們的生命會更加卓越;如此,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因侖思想館 的精彩文章:

TAG:因侖思想館 |